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阐明毛金竹林群落结构特征,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比率法(VR),基于2×2列联表计算统计量,结合联结系数(AC)和Jaccard相似系数(PC)对井冈山大坝里毛金竹群落24种优势灌木进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毛金竹群落灌木层总体联结性VR值等于1.282,呈不显著正联结;检验显示有9个种对达到极显著正联结,11个种对达到显著联结,246个种对呈不显著联结,10个种对无联结;0.5相似文献   

2.
4种灌木树种生物量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估测4种灌木树种:花棒,毛条,白少蒿,黑沙蒿生物量所采用的2种方法:应用数理化理论(Ⅰ)模型,编制4种灌木树种生物量化表,其相关系数0。77-0。88,剩余标准差0。020-0。337,相对误差4%-14%;建立4种灌木生物量分别对灌高,灌幅的多元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为0。77-0。97,剩余标准差0。021-0。149,相对误差9%-265。  相似文献   

3.
灌木生物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及比较了当前灌木生物量研究中较为常用的5种方法:样方法、平均木法、相对生长法、数量化法和非破坏性方法.对影响灌木生物量的环境因子和影响灌木生物量测定的测树因子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最后介绍和讨论了灌木生物量预测模型的变量选择、精度评价指标和选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木林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陆地生态系统类型, 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对国内外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从数据采集、建模方法和模型评价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灌木生物量模型研建的技术要点。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样本单元数的确定、测定因子的选定和样本数据采集3部分, 其中样本数据采集又包括野外鲜质量测定和实验室干质量测定2部分。建模方法的重点是确定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结构和选择参数估计方法, 而模型评价的核心是选定合适的评价指标。文中从开展国家级森林植被生物量监测的角度提出建立灌木生物量模型的有关建议, 即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建模样本单元数, 再选择合适的灌木生物量建模技术方法, 还要重视对所建模型的评价, 给出模型的预估精度指标。  相似文献   

5.
江西千烟洲几种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以下简称千烟洲站)人工森林中灌木层的4种常见灌木为对象,采用SPSS、EXCEL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灌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与各测树因子的回归模型,所得的各样本总生物量回归方程为:四川红淡比:Y=0.677X0.6293,山矾:Y=11.672+0.0201X+(2E-05)X2,格药柃:Y=597-48.86X+1.365X2,钩藤:Y=208.2-46.47X+2.91X2。通过对模型的精度检验,其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灌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同各测树单因子及复合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相关性好,可用于推算灌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6.
临沧膏桐种植区灌木群落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种植区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以D、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灌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灌木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优于地下部分。根据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模型对研究区内总生物量的拟合效果较好,用于研究区总生物量的估测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8.
荒漠草原灌木与草本植物年度生物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荒漠原灌木和草本植物地上部年度生物量测定,表明荒漠草原大力营造有经济价值的灌木,对于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建设我国独特的畜牧业生产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灌木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通过重要值计算结果选取了灌木的24个优势种,根据植物种间联结性,对优势种进行植物功能群划分,结果表明:该灌木优势种共可划分为5组功能群,F1: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以革叶铁榄为优势种;F2: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以裂果卫矛为优势种;F3:主要分布在槽谷地形中,以长梗罗伞为优势种;F4:主要分布在槽谷地形中,以球核荚!为优势种;F5:主要分布在坡地地形中,以中华蚊母树为优势种。由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推断喀斯特地区植物种间松散的联结关系可能是森林植被物种共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晋北4种灌木地上生物量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收获法对晋北地区4种常见灌木(黄刺玫、酸枣、荆条和柠条)进行随机采样,分析其生物量及分配格局,同时利用简单指标对其生物量构建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灌木地上总生物量间差异较大,从大到小依次为荆条黄刺玫柠条酸枣;黄刺玫和荆条地上不同部位生物量表现为叶老龄枝新生枝,而柠条和酸枣则表现为老龄枝叶新生枝;2)不同灌木枝叶比差异很大,柠条枝叶比是黄刺玫的2.79倍,而荆条和黄刺玫的枝叶比近似于1;3)依据不同灌木及同种灌木不同器官选择冠幅直径乘以高CH、冠幅直径C、冠幅体积V为自变量构建的4种灌木生物量模型均以幂函数模型最优,可用于推算灌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11.
安徽岭南优势树种(组)生物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Dixon et al.,1994;Watsonetal.,2000;史军等,2004;徐新良等,2007)。测定森林群落生物量,可以反映群落利用自然的潜力,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薛立等,2004)。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研究是开展森林群落生物量碳库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已有不少该方面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树种生物量的组成与分配特征,并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Chidumayo,1990;林开敏等,1996;Arashkevich et al.,2002;樊后保等,2006;陈美高,2006)。冯宗炜等(1999)总结了全国不同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回归分析、马尔可夫模拟预测及抽样统计等方法,对甘肃省2011~2050年的灌木林面积、生产力及生物质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到2050年甘肃省灌木林生物质资源面积发展可望达到571.5万hm2,空间很大,主要潜力在非林区。(2)灌木林种发生较大变化,沙棘、柠条、梭梭、山桃、马桑和柽柳增长较大,柳类、杜鹃、榛子、白花刺呈减少趋势。(3)灌木林生产力较低,2011年平均约9 t/hm2;各灌木林种生产力差异很大,山桃和沙棘生产力最高,分别为24.162 0 t/hm2和23.320 0 t/hm2,杜鹃最低,只有2.726 8 t/hm2。(4)甘肃省灌木林生物质资源总储量较丰富(2011年为3 067万t,到2050年为6 212万t),但分布不集中,以生物质能源为目的的开发价值较低,在现阶段或未来较长时期,生态保护作用是其主要功能。(5)生产力较高的山桃、沙棘、柠条、马桑等是未来灌木林种生物质资源开发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千烟洲试验区几种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木生物量是衡量植被生产力的重要指标,灌木的生物量与高度、地径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选择千烟洲试验区内的长托菝葜、牡荆、山莓、紫珠4种主要灌木,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灌木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并进行了检验和模拟验证,结果良好,能够用于生物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祁连山饲料灌木林树种的生物量调查分析得知:饲料灌木林地的地上生物总量是纯草场地上生物量的5~11倍,可食生物量是纯草场产草量的2倍以上;通过灌木枝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灌木树种的牲畜饲用价值,结果表明饲用价值的排列次序为:栒子、高山绣线菊、小檗、沙棘、银露梅、锦鸡儿、金露梅。由此说职在祁连山区逐步发展饲料灌木林,是草场改良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变化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间伐以后,由于林下空间环境因子的变化,植被生物量大量增加,为对照区的3.25倍其中灌木生物量增加273.5%,由对照区占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79.78%,提高到91.75%.且灌木种类增多,并尤以层外植物较多.其生物量占灌木生物量的50.25%;草本生物量增加32.49%;林下死地被物生物量达9100kg/hm2,比对照区增加92.80%。  相似文献   

16.
常绿阔叶林是江西省地带性植被类型。本文分析赣南建群树种有丝栗栲、南岭栲、米槠、木荷、黧蒴栲,而赣东北为甜槠、木荷、丝栗栲、石栎。利用标准地平均木的解析资料,建立林木树高、胸径、材积潜在的生长量函数。拟合结果以理查兹曲线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宁夏地区几种灌木、半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植物种共77种,隶属18科51属,区系组成相对简单,多为抗旱或抗盐类植物。油蒿种群重要值最大,在9个样地中,分布于7个样地,重要值居于前两位,是我国干旱区优良固沙半灌木。调查区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普遍偏低,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反比。  相似文献   

18.
千烟洲试验站几种常见灌木生物量估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量地径、株高和冠幅3个测树因子以及枝、叶、根的干重,利用SPSS的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了线性模型、相对生长模型、对数模型和多项式模型4种模型共22个方程,分析了盐肤木、白檀、满树星、长叶冻绿4种灌木的生物量模型,认为:地径、树高和冠幅可作为很好的测树因子来估测灌木生物量,其中以地径作为单一因子也可以达到较好的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以各个植被样地为对象,采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指数对姑婆山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采用2×2列联表的X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姑婆山植物群落的优势种间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4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2)分层对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发现,群落优势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灌木层中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最多,草本层次之,乔木层最少,这说明了姑婆山植被在主要层次上优势种的发展表现为相互竞争性呈由大变小趋势,顶极群落要么是单优群落,要么是互不相关的多优种共存群落。显然,姑婆山植被大多未达应有的顶极状态。该研究对森林资源经营、公园的建设及资源评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