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乡村振兴要注重塑型和铸魂两个方面,而“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对此,该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民俗文化人才待遇,增强当地村民民俗文化自信,优化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设计整体连贯式旅游专线四项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与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传统村落景观和乡村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指出了需要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才有利于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子三寨村的实地调研、分析,结合当地景观和产业的优势,提出了传统村落景观与乡村产业融合的基本策略:(1)农业与景观融合优化生态保护的产业结构;(2)旅游业与景观融合丰富空间完善村落格局;(3)文化业与景观融合打造韵味传承历史文脉。突出产业特色,建设传统村落的旅游设施,将文化创意延展到公共设施景观中。以挖掘传统村落生产与生活特色,打造村民富,村寨美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更彰显出其深远意义.福州市长乐区漳港街道龙峰村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龙峰村为例,提出了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方案并进行了一些建设实践,可为其他面临同样问题的乡村提供了一些有所裨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孟娟  李光跃 《绿色科技》2019,(11):21-23
指出了近年我国大力推进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是乡村建设重点,但乡村若以单一产业发展,则存在一定的风险,且容易导致景观同质化、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产业融合在乡村发展中渐渐成为大势所趋。以巴中市驷马水乡为例,分析了其资源优势,提出了驷马水乡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策略及建议,以期为类似的乡村景观规划案例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郝丛雨  毛谨  郝亚婷  寸荣基 《绿色科技》2021,(17):230-233,236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建筑艺术在这漫漫长河中蓬勃兴盛,传统民居建筑则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建筑上避俗趋新,传统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  相似文献   

6.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实地调查、与相关人员访谈等,结合影像数据和GIS软件技术,分析了安乐村的优势与短板,对村域产业的布局进行了相关规划。结果表明:产业布局与规划要在土地权属明晰的前提下进行,采用“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的方式,村民参与下实现安乐村产业布局与规划,将村域范围划分筇竹、花椒、生态农业种植区、大棚蔬菜4个产业区,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和统筹发展,其结果有利于土地合理利用,为实现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土地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南江湖旅游扶贫示范区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交通地理位置建设镇坪县城的重要旅游集散区;基于山水资源品质打造“山珍海味”的民俗美食地;基于自然神秘奇观打造“科普之心”的探索之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地。围绕南江湖景区功能定位,提出依据山水特色,确定生态旅游发展项目;发挥水陆条件,确定生态旅游发展思路;根据融合趋势,推进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春蕾  高承龙  刘锐 《绿色科技》2022,(11):183-185
延边州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红色革命老区,拥有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但目前还存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资源产业融合有待提升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汪清县东光镇为例,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发展红色资源开发与特色小镇建设,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发展途径:(1)挖掘红色资源,打出红色招牌;(2)集中资源优势,推进红色之旅;(3)规划引领建设,促进产村融合;(4)建设美丽乡村,树立旅游形象。并给出了特色小镇建设实施策略:划分镇域功能结构、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和长远发展模式探索。从而带动城市周边乡村发展,促进特色边疆地区城镇化建设,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特色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娄底新化县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颇具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以新化县为例,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萍 《林业调查规划》2024,49(1):192-196
陕南位处秦巴山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安康市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保护地,康养旅游成为最佳生态旅游产业。结合各地康养旅游研究成果和经验,在对陕南安康市康养旅游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挑战选取14个指标层,采用AHP分析法构建安康市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出评价指标权重。评价结果表明,战略点G(0.005,0.002 8)位于第一象限,安康市康养旅游竞争力选择增长型战略,以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助力美丽安康建设。提出建立“安康康养旅游生态区”,打造安康市康养旅游品牌等增强安康市康养旅游竞争力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鄂温克自治旗将保护和改善民族文化环境作为旅游发展基本原则。以保护民族环境为前提,发展旅游业为方向,将宝贵的民族资源作为旅游命脉,争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民族文化旗,使自治旗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和谐进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娟  张晓松 《绿色科技》2013,(6):274-276
指出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者素质的提高,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正进入发展热潮时期,贵州的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介绍了贵州的民族文化及其优势,分析了贵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并描述了贵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德夯民族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结合我国国情,阐述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应该从利益分配开始到参与规划、参与决策,并提出了具体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是中国城镇结构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面对传统村落逐年衰落和传统文化亟待保护传承的双重问题,数字化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分析数字技术优势特点和传统村落保护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将乡村看成一个完整系统,并结合金华地区地域特征,从基础属性信息库采集、空间数据库信息建立、交互体验平台开发、...  相似文献   

15.
由于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如何创新乡村旅游建设,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乡村旅游建设的三个必经阶段,在对苏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分析中进一步确定了"农旅融合""社区共生"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以陕西蜀河古镇为例,在对其资源、文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农业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未来发展中需遵循整体意境和与古镇互动的田园三生空间不变的发展原则,为其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卉 《绿色科技》2019,(17):81-83
以上海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分析了园林植物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具体选择及应用方式。并从整体化、生态化及文化性角度出发,对新时代下塘湾村的园林植物应用及景观打造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并且具有较高的景观、科研和历史价值,研究回归古树名木所在地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深入挖掘古树名木及地方文化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蕉园村为例,深入挖掘广东省古树名木文化,总结和思考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现状,提炼出以古树名木文化、名人望族文化、本地民俗文化为精髓的蕉园村文化内涵系统,并对当地旅游开发模式和景区建设进行了探讨,策划出因地制宜、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桦甸市国有林场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和分析了国有林场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为今后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庭院在新时期呈现出开放性、体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文章以山东省中郝峪村为例,通过实地测量、调研访谈等方式对庭院景观营造进行分析,根据服务对象及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庭院分为村民常住型、休闲度假型、文化体验型、公共服务型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庭院景观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庭院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阐述福建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成效,运用Logistic曲线模型对福建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进行阶段性识别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演化过程呈现“S”型走势,2011年进入成长期,2018年到达飞跃点。依据花卉苗木产业所处的阶段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引导花卉苗木产业结构升级、深化产业融合、打造特色花卉品牌、提升科技含量、畅通国内国际花卉苗木市场双循环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