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明确植物次生物质芥子油苷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体内3种解毒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豌豆蚜纯人工饲料薄膜饲养技术,设置对照组(0,CK)和3个不同浓度(0.94、1.87、2.86μmol·g-1)芥子油苷的处理组,测定豌豆蚜取食含有不同浓度芥子油苷的人工饲料后,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色型豌豆蚜取食添加不同浓度芥子油苷的人工饲料后,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s酶活性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随着豌豆蚜取食时间延长和芥子油苷浓度升高,3种解毒酶活性逐渐升高;在芥子油苷浓度为0.94、1.87和2.86μmol·g-1时,3种酶活性基本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CarE、GSTs和P450s酶活性逐渐升高,三者相比,P450s酶活性显著高于CarE和GSTs活性(P<0.05),且在芥子油苷浓度为2.86μmol·g-1处理下两种色型豌豆蚜的P450s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4...  相似文献   

2.
3.
路康  王森山 《草地学报》2019,27(1):148-152
儿茶酚、香豆素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对桃蚜等有拒食功能,但是对豌豆蚜的作用尚未见报道。为了明确儿茶酚、香豆素对红、绿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生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人工饲料喂养技术测定了豌豆蚜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两种物质浓度的增加,两种色型蚜虫的存活率、繁殖率都在显著下降,但在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之间差异不明显。香豆素对红色型的繁殖率影响比对绿色型的更加明显。红色型在60 mg·L-1处理时已经为零,而绿色型在100 mg·L-1时依然有繁殖。红色型的存活率、产蚜率、平均产蚜量比绿色型的更容易受到儿茶酚的影响,在儿茶酚浓度最高时红色型的存活率在时间顺序上分别是73.30±1.50%,20.00±0.00%,0.00±0.00%,绿色型的为66.60±0.80%,26.7±2.00%,3.30±0.10%。而在儿茶酚浓度最低时红色型的平均产蚜量、产蚜率为3.70%±0.80%,16.70±0.60%,绿色型为9.00±0.60%,30.0±0.70%。这说明绿色型比红色型对香豆素、儿茶酚的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单宁酸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豌豆蚜全纯人工饲料薄膜饲养技术,设置5组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在适宜条件下分别饲养绿色型、红色型豌豆蚜,测定了豌豆蚜的存活率、产蚜量、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单宁酸对两种生物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绿豌豆蚜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红豌豆蚜。随着单宁酸浓度升高,两种色型豌豆蚜存活率、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均下降,5mg·L-1处理12天时绿色型豌豆蚜存活率、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分别为13.3±3.3%和0.20±0.01%,红色型分别为20.0±5.8%和0.19±0.00%,与CK间差异显著(P0.05);5mg·L-1时绿豌豆蚜产蚜量和产蚜率最低,分别为2.0±0.0头/单雌和6.7±3.3%,与CK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可为次生代谢物质抗豌豆蚜的生化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甘农3号、甘农5号、陕北、游客、俄罗斯5个苜蓿品种在15、18、21、25和28℃及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5个苜蓿品种对豌豆蚜成若蚜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成若蚜发育历期均以陕北苜蓿上的最长,在各温度下甘农5号苜蓿上的最短,在各温度下,2个品种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苜蓿品种上豌豆蚜成若蚜的历期大小均为陕北〉甘农3号〉游客〉俄罗斯〉甘农5号;5个供试苜蓿品种上豌豆蚜的存活率以俄罗斯和陕北苜蓿最小,甘农3号和甘农5号最高。  相似文献   

6.
张伟珍  段廷玉 《草地学报》2019,27(6):1518-1525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危害箭筈豌豆的重要害虫,利用共生微生物的定殖可有效控制其危害。本研究以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anjian No.3)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条件下探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是否可以影响箭筈豌豆对豌豆蚜的响应。结果发现:接种扭形球囊霉后豌豆蚜存活率显著低于未接种(NM)处理。扭形球囊霉显著促进了箭筈豌豆生长及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吸收,调节植物防御信号物质合成。菌根植物的茎叶干重、根干重、根长及根系面积分别较对照提高53.98%,179.69%,24.34%和38.85%;地上及地下N含量、地下P含量分别增加50.62%,113.07%和62.42%;AM真菌提高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48.64%,过氧化物酶活性72.04%,AM真菌与蚜虫互作,植物多酚氧化酶等防御酶活性提高20~30倍;脱落酸含量降低19.53%,茉莉酸、水杨酸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别增加52.74%,3.44%和95.95%。扭形球囊霉能够有效抑制豌豆蚜的存活,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调控植物抗逆指标,提高其抗虫性,因此可作为箭筈豌豆虫害防治潜在的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单宁酸对红色和绿色豌豆蚜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设不同浓度单宁酸(1 mg/L、3 mg/L、5 mg/L)分别饲喂两种色型的 5 d 龄豌豆蚜,处理不同时间后测定豌豆蚜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羧酸酯酶(CarE)及细胞色素 P450s 酶(CYP450)活性。【结果】豌豆蚜取食不同浓度单宁酸后,体内 4 种酶的响应程度不同。红色型豌豆蚜 CarE 与 CYP450 酶活性均在 24 h 处理的单宁酸浓度为 3 mg/L 时达最大值 ,分别为(0. 029±0. 002)μmol/(μg·min)和(0. 006± 0. 000 9)μmol/(μg·min),和对照间差异显著(P<0. 05);绿色型豌豆蚜 SOD 与 POD 酶活性均在 72 h 处理的单宁酸浓度为 3 mg/L 时最高,分别达(0. 028±0. 004)μg/mg 和(1. 679±0. 172)μg/(mg·min),和单宁酸浓度为 5 mg/L 的处理间差异显著(P<0. 05)。【结论】红色和绿色豌豆蚜取食不同浓度单宁酸后,体内 SOD、POD、CarE 和 CYP450 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同处理时间,同种酶的活性在红绿色型豌豆蚜内的升高或降低程度不同;同种色型豌豆蚜取食不同浓度单宁酸后,体内不同酶的活性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感蚜指数和抗蚜株率为指标,评价28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田间抗蚜性。结果表明:感蚜指数以中苜1号最高为82.48,阿尔刚金最低为26.00;抗蚜株率阿尔刚金最高为93.50,猎人河最低为2.36。28个苜蓿品种中甘农5号、三得利、阿尔刚金等16个为高抗品种;金皇后、甘农3号等6个为抗性品种;Cropper nine、天水、75-43为中抗品种;渭南为低抗品种;猎人河和中苜1号为感虫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测定豌豆蚜在取食“抗”“感”2个紫花苜蓿品种(高抗品种‘甘农5号’和感虫品种‘猎人河’)之后的存活率、体内酶活性等指标,分析2个苜蓿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存活率及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高抗苜蓿品种的豌豆蚜在24 h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和细胞色素P450s(Cytochrome P450s, P450s)活性最高,其存活率从12 h的85.3%降到46.7%;取食感虫苜蓿品种的豌豆蚜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SOD和CarE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存活率从12 h的90.7%降到24 h的86.0%。从结果可以看出,抗虫品种对豌豆蚜的影响大于感虫品种,24 h为豌豆蚜通过酶活维持机体内代谢平衡的关键期,且CarE在豌豆蚜适应两苜蓿品种时起...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分别处理2种色型豌豆蚜,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测定了不同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处理2种色型豌豆蚜后其F0及F1代生长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处理的2种色型成蚜后,其平均产蚜量均显著低于同色组对照(P<0.05),平均寿命表现为LC20处理后均显著短于同色组对照(P<0.05),而LC10和LC5处理后平均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LC20处理后红、绿色型成蚜的平均产蚜量(16.82和 21.44头)和平均寿命(2.84 d,3.60 d)均达到最小值;LC20处理2种色型成蚜后,F1代若虫期与同色组对照差异不显著,而成虫寿命显著短于同色组对照(P<0.05),若蚜存活率均高于LC10处理,LC5处理后F1代红、绿色型豌豆蚜平均繁殖力均达到最大值81.95头和72.27头;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后F1代2种色型成虫产蚜高峰期也存在差异,绿色型均集中在3~7 d,而红色型产蚜高峰期均晚于绿色型;除LC20处理后F1代绿色型豌豆蚜净增殖率(R0)(44.22),平均世代周期(T)(11.29)与同色组对照差异显著外,2种色型豌豆蚜的其余参数在LC20,LC10和LC5处理下均与同色组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2种色型成蚜后,对其F0代寿命和繁殖力均起到抑制作用,且红色型较绿色型敏感,但对F1代影响表现为高浓度较低浓度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杨  杨燕芬 《草地学报》2023,31(1):180-186
为明确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效应对红色型豌豆蚜生长和繁殖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以红色豌豆蚜克隆、绿色型豌豆蚜克隆及豌豆修尾蚜克隆作为试验材料,选用琼脂法,首先制备4种竞争试验区(1头区,2头区,种内竞争区和种间竞争区),观察各试验区蚜虫的种群动态,另准备3个(红色型、绿色型及豌豆修尾蚜)高密度种群处理,分别往里放入1头4龄红色克隆若虫,统计其3日总产蚜数。结果发现,种内竞争区和种间竞争区,二者的竞争效应都非常明显,竞争区混合种群的增殖率高于2头区,种间竞争区红色克隆胜利组单头红色克隆第10天新生蚜数高于其他处理。此外,高密度的绿色克隆和豌豆修尾蚜种群均能抑制红色克隆的繁殖。因此,红色型豌豆蚜能通过评估竞争种和同伴的相对密度来控制繁殖,无论是种间竞争还是种内竞争均能影响其繁殖,且种间竞争可能加速它的繁殖速率。  相似文献   

12.
吕宁  刘长仲 《草地学报》2014,22(6):1385-1388
为明确不同抗生素处理方式对红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usm)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将利福平、盐酸金霉素、氯霉素、盐酸土霉素、青霉素G 钾盐和硫酸链霉素6种抗生素分别进行同时喷洒蚕豆(Vicia faba)植株和蚜虫虫体、只喷洒蚜虫虫体和只喷洒蚕豆植株3种处理,获得了各处理下红色型豌豆蚜发育历期和平均产蚜量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最大的抗生素是利福平;影响最大的处理方式是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4种组合处理影响大小顺序为:利福平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处理>利福平喷洒植株处理>利福平喷洒虫体处理>土霉素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紫外(UV-B)辐射时间对2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usm)后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其对紫外胁迫的适生性。将2种不同体色的豌豆蚜成蚜经过40 W紫外辐射1,2,4,6,8,10 h后,单头饲养在甘农3号(G3)和甘农5号(G5)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最终获得各处理F2代豌豆蚜的发育历期、体重差及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短时间辐射下(1,2 h),在G3上红色型豌豆蚜F2代的生长发育显著加快,但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无显著变化,绿色型则均无显著变化,在G5上2种体色型豌豆蚜F2代均无显著变化;长时间辐射处理下(10 h),2种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均显著延缓,在同一苜蓿品种上,绿色型豌豆蚜延缓比例均大于红色型;紫外辐射对2种色型豌豆蚜F2代的生长发育延缓比例在G5上均大于G3上。紫外辐射对2种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可遗传的,在G3上,短时间紫外辐射能够促进红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在G3和G5上,长时间紫外辐射均能抑制2种体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且绿色型比红色型敏感,表明紫外胁迫对豌豆蚜的影响与苜蓿品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李润红  刘长仲 《草业学报》2017,26(3):111-120
为了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绿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应用CO2人工气候箱,CO2浓度设置中等浓度[(550±27) μL/L]和高浓度[(750±37) μL/L],并以当前浓度[(375±18) μL/L]为对照,观察并记录了饲养在蚕豆上的连续3代绿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升高,连续3代绿色型豌豆蚜发育历期均缩短,初产若蚜体重、成蚜体重、体质量差和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均呈增加趋势;各世代的繁殖期延长,平均产蚜量和最大产蚜量均增加;各世代的净增殖率(R0)增大,平均世代周期(T)延长,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减小。因此,绿色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随着CO2浓度升高而下降,故推测未来大气CO2浓度的升高可能不利于豌豆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探讨家蚕不同饲料营养与抗性生理的关系对家蚕的病理生理及蚕病预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4龄起蚕开始用柘树叶和桑叶分组饲养,调查家蚕的生长发育状况,并连续10 d分别检测蚕体内与抗性相关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柘叶饲养组不仅蚕体重和体长的增长小于桑叶饲养组,而且上蔟率、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量均显著低于桑叶组;柘叶饲养组蚕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及羧酸酯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070 8、14.129 0、632.557 1 U/mL,桑叶饲养组蚕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076 4、15.189 0、628.055 1 U/mL,与桑叶饲养组相比,柘叶饲养组蚕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而羧酸脂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由此认为,家蚕采用拓叶饲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蚕体的生理代谢,降低蚕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蛋白酶在低蛋白饲粮中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养分消化率、氨基酸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324只1日龄AA白羽肉仔鸡按照体重相近、公母各半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粮前期粗蛋白质(CP)23%、后期CP 20%;低蛋白组饲粮前期CP 21%、后期CP 18%;低蛋白加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