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学专业部分学生对林业地位的认识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强,"森林培育学"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在"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建设思政案例、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思政育人环境、改进思政考核方法等途径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和实践。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贯穿于"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家国情怀、时代使命、专业认同、科学精神、个人素养等方面提升的思政育人效果,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全课程育人,开展了"中外园林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针对《中外园林史》课程特点,从课程德育目标定位、课程思政融入点、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等方面,对"中外园林史"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内容改革,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课程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路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民办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教学中,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分别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模块入手,展开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究,提出了主要从"选、用、激、育、留"等五个纬度的进行核心专业知识教学改革,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相结合,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的民办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最佳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森林经理学"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高层次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技能提升的融合。分析了"森林经理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从知识传授与理念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和内容创新与能力提升相结合3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将"课程思政"内容融于"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教学实践证明,高等院校要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还需要学校、学院和学科等方面的分工协作、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以德育、智育、美育和价值观教育为基本元素的课程思政融合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了课程教学综合维度,从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方面综合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合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标准,提出了以育人、解惑、引领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与思政育人的良性循环策略和教学改革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课程思政"为指引,以高校旅游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旅游文化》为案例,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贯穿于职业教育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当代职业院校学生思政问题,从微观领域出发,将《旅游文化》课程知识点与思政要素相互融合,提出了具体教学实施步骤,以期达到思政效果,实现"智育"与"德育"的相互结合,为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阶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云教育发展优势,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从挖掘思政元素、植入思政元素和教学方式3个方面对如何在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云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以期实现课程思政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创新创业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其思政元素有哪些,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植入该课程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适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和模块建设入手,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切入点,构建思政模块课程体系,以期达到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协同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等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筑新型育人格局的宏观背景下,积极探究以“林业政策学”课程为示范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首先,开展“林业政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将“以林业政策理论讲授夯实大学生的专业基础,以林业政策解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林业政策评价引导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以生态文明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课外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提出以“灌输与渗透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显性与隐性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结合”为特征的建设思路,以及“坚持全面育人的核心理念,从社会实践、思想传承、生态文明教育等3个层面同步展开,以强化师德风范、坚持政治导向、倡导专业伦理和学习伦理、践行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总体建设规划。其次,开展“林业政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通过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传统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优势,建立“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全面育人核心目标的实现;通过搭建思政元素饱满的翻转课堂,将全面育人理念深度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外到内的思政育人;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按照“思变、融合、实践”的总体逻辑,从理论论证到组织安排再到实践落实,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最后,从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视角出发,借鉴“林业政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学科层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5个可行模式,即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各专业课要积极发挥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功效。《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变革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团队建设、完善育人评价体系等途径方法,阐述了该课程实施思政融合的教学探索,使得该课程成功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课程改革效果明显,为这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隧道施工技术是交通土建专业的必修课程,基于思政育人新要求和新任务,立足行业与学科特色,通过梳理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隧道施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从教师思政认识与思政能力、思政元素挖掘、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探究了思政元素融入该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与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课程思政的实施,就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强化价值、理想、信念、道德的教育,助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是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然而,当前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以散点式形式开展,缺乏完整、清晰、明确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案,系统性、整体性的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尚未形成。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多元主体融合、课程内及课程间的思政要素融合、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等角度,对融合性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通过党支部专题活动,推动党员教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研究;通过定期邀请思政课教师开展辅导和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通过强调和突出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整体评估和动态调整。其次,从系统梳理课程内思政要素的"融入点"、积极吸收相关研究的前沿性成果、及时将课程思政要素加入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展配套教材和在线课程建设等入手,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课程思政体系。最后,通过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强化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搭建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红色"专业实践平台,促进课程思政理论的落地与转化。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在食品化学课程中,学生学知识技能,更要学做人做事。要重视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才能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探索了在食品化学课程中发掘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并梳理出了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课程思政切入点,力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育人功能与食品化学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充分融合,增强学生的民生意识、法治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坚定作为食品专业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知识框架结构完整,价值理念丰富,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育人课程。以环境分析化学课程中配位滴定法的应用为例,探索了"课堂思政+智慧教育"的教学模式,展示了"课程思政"融入环境分析化学智慧教育的基本过程。该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等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程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在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让学生在获取内化知识的同时感悟思政内容,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有机融合,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建筑设备》作为建筑类专业的平台课程,其课程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其是开展课程思政的理想载体,从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挖掘课程思政切入点和加强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各环节相融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筑设备》课程思政的建设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学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始终坚持"育人"先"育德",注重实现传道授业释疑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整合和统一,在课程教学全程中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心智模式的德智融合,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课程思政德智融和要素、实施路径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对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答疑等教学环节进行了课程思政融入的探索,深化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理念,对实现多元路径的德智融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工程技术经济学"是高校森林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分析"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总结了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过程,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有机地融合到课程内容中。思政内容元素的数量和切入点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思政元素以15~20个为宜。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后,提高了育人质量,帮助学生增强了"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农林人才的现实要求。笔者依托研究生选修课“科技论文写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强农兴农人才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顶层设计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课程教学取得了积极效果。文章在梳理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精心拟定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思路,设计思政教育实施的具体途径,坚持统筹谋划、创新改革,将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从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提出新工科理念以来,风景园林学科内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等产生了变化,而现有风景园林研究生职业课程教学体系对于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较为薄弱,亟待提升。以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研究生职业课程为例,探索面向新工科的“校企地”思政融合育人课程模式。课程围绕建立“校企地”合作平台和引入“专业型-实践型-思政型”多元师资,构建匹配职业发展多样化的“校企地”多元师资体系。围绕思政要素的渗透、思政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思政模块的实施方式,形成适应行业发展与时代变革的思政融合育人模块。课程模式充分回应了面向新工科建设对于强化专业的应用性与思政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唐小英  李宁 《绿色科技》2021,(7):272-273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全程育人,是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备条件。因此,提出了开展课程思政的背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围绕“教师思政意识与能力提升、企业专家进课堂、课程实践、课程考核”四个维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做好“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