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指出了海绵城市作为社会发展新时期雨洪管理概念被正式提出,以确保社会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建立相对完整的生态发展系统,能够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当前风景园林规划中合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能够确保我国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进行了相关的应用探讨,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一整套联动系统来组成,要以生态社区城市绿化作为基地,绿道系统作为链接网络,公园、游园、立体绿化作为联接点,从而构建生态社区、立体绿化、公园、绿道、水系相结合的联动系统。其中绿道系统作为重要的连接途径,在整个联动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绿道本身的生态化程度以及其网络的选线和连接,将深刻影响着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曲彦 《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100-101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这意味着此类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造成的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收缩性,它也可以被称为水弹性城市,国际术语是构建低影响的雨水开发系统。下雨时,它会吸水、积水、渗水、清洁水,而需要时,它会释放储存的水以便使用它。此外,还结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有关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加以阐述,旨在为设计者们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河道排水防涝任务也在不断加重。“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更是赋予了城区河道“生态修复、雨水调蓄”的新功能。以邢台市牛尾河治理提升为例,在研究河道现状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牛尾河在防洪排涝、水资源短缺、生态修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了具体的拓宽河道、多源引水入河、提升生态景观的治理措施,使得牛尾河既满足防洪排涝需求,又满足生态景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黄雁 《绿色科技》2020,(5):77-78
指出了在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和城市建设相关的理念,并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就城市建设而言,城市水资源生态被破坏之后,会妨碍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形成指明了城市生态建设的道路,在加强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基于此,以南宁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内涵,探究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基础,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下南宁市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意境营造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岳阳市王家河段滨水景观设计为例,充分运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理念,在功能分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来体现"水墨泼出"之意境,将城市景观、人文、生态、旅游融为一体,展现了城市的独特美貌,同时也为类似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以安徽科技学院为对象,在现状调研和相关案例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安徽科技学院海绵校园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解决途径,从地面铺装、屋顶绿化、雨水花园等方面实现雨水的“排”、“渗”、“储”、“用”。以期为其他高校海绵校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昉 《广东园林》2011,33(6):11-1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次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构想,这是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理论提出的,是对目前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设想。钱老说“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城市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建造的。城市的核心主体是人。因此,发展和建设一个有利于人...  相似文献   

9.
北京正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积极推进北京水系绿廊建设,提出了"打造10大滨水绿线,营造绿色滨水空间"的要求。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绿色生态空间相结合、与景观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公共交通衔接相结合、与休闲健康需求相结合,通过合理布局,景观提升,节点连通,服务配套,将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成为生态保育之道、健康休闲之道、文化魅力之道、城乡融合之道,成为北京市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极端天气发生时,大部分城市内涝严重,但这些城市往往又都是缺水城市。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就是针对上述问题从根本上消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以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本文以挪威奥斯陆南森公园为例,介绍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城市绿道以绿化为特征,串联成网,供市民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是城市生态网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集合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教育等多种功能。分析了城市绿道景观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及建设原则,从生态、历史、文化、有机统一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绿道绿化的功能性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十八大”关于海绵城市报告的具体阐述,全面对绿地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植物要素作为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被提出。通过分析,将“海绵城市”中植物的功能概括为造景和生态保护两方面,本文以满足这两个功能为线索,结合实例,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下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原则,为“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景观格局理念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景观格局理念作为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对于森林城市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简略论述了景观格局理念的理论基础、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及景观格局理念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的应用,旨在为构建人、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促进和提高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不透水面增加、河流面积缩减、河岸硬质化等造成的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是近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环境问题。盐城市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区域内河流湖泊面积缩减、调蓄功能趋弱,急需对其境内河流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强化城市河流的生态景观功能。蟒蛇河是盐城市一条主要河流,其盐龙湖段跨越乡镇、农田和城市多种景观,对其2岸滨水景观进行海绵化生态改造,能够有效改善城市河流水体污染和周边地区水涝问题。通过对盐城市蟒蛇河盐龙湖段进行实地踏勘,结合海绵理念和滨水生态需求,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治理思路,提出“一格局、三带、多点”的规划策略,其中“一格局”为水生态安全格局,“三带”为水域、陆域、水陆交界景观带,“多点”为海绵功能单元,三者相辅相成,构成蟒蛇河盐龙湖段海绵型生态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5.
翟鹏 《国土绿化》2020,(2):53-54
<正>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的廊道,它在山水城市建设中作用明显,既是串联山水与城市的连接线路,也是观赏山水景观的最佳视廊。而山水城市中的绿道,更加具有游憩空间的丰富性和线路变化的多样性。文中主要针对鞍山市汤岗新城绿道的地理特点以及绿道中的建筑与景观的结合特点,进一步阐述绿道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鞍山是以"山"命名的城市,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鞍山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于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其中主峰海拔931米,面积约为5271.44平方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雨洪管控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道路绿带将雨水合理收集利用,对缓解城市内涝、回补地下水源、节约绿带灌溉成本和市政管道造价具有重要意义。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道路绿带低影响开发设计根据项目地形和气候条件,制定相应的开发控制指标、规模和布局方式,在实现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兼顾绿带的审美功能,通过丰富的植物种植形式和复合的群落结构,使该系统能够长期发挥作用,为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鹿溪河生态区是天府新区由北向南、组团式建设发展的重要生态走廊,通过对基地山水林田脉络梳理,结合景观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海绵城市设计、水生态修复与多样性生境营造等具体措施打造了良好的生态景观基底,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探索了“公园+”的新经济模式,并采用多措并举、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方式,引入高品质商业项目,达到“以地养地”“以园养园”的目标,实现了生态价值转换,充分体现了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和实践,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升级,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海绵城市理论,而在城市海绵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城市道路雨洪管控,不仅能实现整体水资源的合理化收集,也能有效节约整体城市绿带的灌溉,为城市的绿化景观做出相应的贡献。本文对于城市雨水处理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围绕海绵城市理论以及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提高相应城市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更好的运行相应的城市运行理论。  相似文献   

19.
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创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大发展.风景园林学科与景观学、城市生态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同时也对广大园林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问题: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风景园林的功能和作用等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城市生态建设等等必将是人类城市园林建设和发展的难点、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20.
青岛作为国家第二批海绵试点城市,对海绵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提出青岛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原则,主要包括抗旱性、耐碱性、抗污性及两栖性等四个方面。对已实施的居住区、市政道路及公园三个不同类型的海绵项目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青岛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功能性及观赏性两大特点,以及在景观效果上存在的均质化强、品质感差及持续性弱三方面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