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化工厂场地PAHs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工程为例。综述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根据场地污染情况,将污染土壤分为中度及轻度污染土壤,通过现场中试确定活化过硫酸盐作为工程的修复药剂。现场施工中,采用筛分混合设备对土壤进行修复施工,修复后进行暂存养护。养护完成后,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取样检测,并评估了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工程土壤中PAHs总体达到修复目标值,修复达标。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排放的多环芳烃富集在土壤中,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探讨了目前多环芳烃多种修复技术,重点对化学氧化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际修复案例对不同试剂的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的修复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氧化法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江苏某原油管道泄露石油污染土壤开展了修复治理工程,修复土方量共计4902.5m3,工程采用异位生物修复对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所用生物修复药剂为森诺公司自主研发的营养盐。工程结果表明:对于该项目初始浓度约为45000mg/kg的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森诺自研发营养元素刺激土著菌的生长,在适宜条件下,土壤中的石油烃能够达到项目的修复目标值(≤4500mg/kg)。工程项目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降解最优条件为:药剂投加比为2%,pH值为中性7,含水率为35%,降解时间为90d;增加药剂投加量和降解时间能提高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在土壤含水率为20%~50%或pH值为6~8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土壤含水率和pH值会抑制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4.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综合评述了土壤—植物系统中多环芳烃的含量,阐述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机理及酶与多环芳烃的相关性,提出了今后研究需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土壤的石油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在分析土壤石油烃污染危害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技术,包括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并对各种技术的修复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综述。其中,原位化学氧化技术是修复城市保留建筑内的石油烃污染场地有效的技术之一,以上海市的工程实例对高压旋喷注射法在城市石油烃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不同浓度芘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研究多环芳烃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机理提供科学理论和参考。选取栾树、樟树为试验对象,测定在不同芘浓度胁迫下(L_0:0 mg/kg;L_1:500 mg/kg;L_2:2 000 mg/kg)两种树种的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总碳、总氮含量及根系活力吸收面积、磷酸酶活性吸收面积及其生长形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芘胁迫下,2种绿化树种根系分泌物种类均发生明显变化,栾树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化合物种类顺序为:L_1(20种) L_2(19种) L_0(15种);樟树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化合物种类顺序为:L_1(14种) L_2(9种) L_0(7种)。不同浓度的芘胁迫改变了植物根系的活性吸收能力,且低浓度的胁迫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本研究可为城市绿化树种去除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正慧 《绿色科技》2022,(8):164-166+177
某市一地块历史上作为铁路、苗圃、集装箱临时堆放使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区域土壤中Sb超标。因而对污染土壤采用原地异位化学淋洗修复方式,最终达到土壤中Sb达标的效果。在开挖及修复完成后进行了分批次多点位采样检测及修复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开挖后基坑底部及侧壁的土壤中Sb含量为0.4~19.4mg/kg。修复后土壤中Sb含量为6.6~16.7 mg/kg,低于评估目标值20.0 mg/kg,达到修复要求。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多环芳烃(PAHs)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危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其污染进行修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探讨了影响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为多环芳烃的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多环芳烃的污染特点、性质、来源及污染现状,探讨了多环芳烃污染的修复措施,指出了由于生物修复没有副产品,可以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消除污染物,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现阶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土壤污染形式,由于污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复合污染土壤的处理难度增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机物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场地,以及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氧化修复和热脱附-土壤淋洗技术是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协同处理技术提供参考,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著菌群、无机盐、向日葵进行了石油烃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石油烃降解率达到了76.3%,土壤石油类含量由5621.6mg/kg下降至1332.3mg/kg,为石油烃污染土壤治理提供了生物联合修复的实验数据支撑,该技术是土壤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省某电池厂遗留场地为例,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对其进行了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场地作为商业开发用地,土壤中镍对人体有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重金属锌对人体有非致癌危害,且均在可接受风险水平内;场地主要污染物为铅,土壤中铅的修复目标为400mg/kg,修复范围为场区车间内,修复面积160m2,修复深度0.56m,修复土方量89.6m3。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白腐真菌Phlebia lindtneri GB1027对有机氯农药氯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腐真菌在土壤中较少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影响,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对氯丹的去除率相差不大。木屑、秸秆和马铃薯均可作为营养物和生长载体促进白腐真菌对土壤中氯丹的降解,其中木屑的强化效果最佳,其次为秸秆。本试验条件下,白腐真菌接种量越大,对氯丹的去除效果越好,当接种量为15~20 m L时生物修复效率最高。在氯丹浓度为5~100 mg/kg的污染土壤中,菌株均显示出较好的修复效果,尤其对100 mg/kg的氯丹的30 d平均降解速率达到最高的1.71 mg/(kg?d)。菌株对土壤温度和p H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35℃,最适p H范围是4.0~6.0。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白腐菌株具有应用于氯丹污染场地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多环芳烃(PAHs)是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影响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效率。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人工添加栾树细根,设置3个处理:1加根处理:加根、加菲;2无根处理:不加根、加菲;3对照:不加根、不加菲,研究细根添加下菲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菲污染土壤p H略有上升,细根添加对污染土壤p H影响不明显;(2)菲污染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细根添加进一步增加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3)菲污染显著降低了土壤全N、P含量,细根添加增加了污染土壤N、P含量,但仍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某农药厂有机磷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修复技术中的过硫酸盐氧化和碱催化水解(碱解)对污染土壤中的对硫磷和甲拌磷进行了降解修复,探讨了不同氧化剂投加量(1%、3%、5%)和不同碱解条件(pH值10.5、11.5、12.5)在不同养护时间(7d、14d、21d)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氧化和碱解技术都能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磷污染物;化学氧化相比碱解技术,有机磷污染物降解效果更显著、效率更高,对硫磷和甲拌磷的氧化降解最高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8.5%和78.8%,碱解降解最高去除率分别为48.5%和43.9%;化学氧化的最佳养护时间为7d,碱解的最佳养护时间为14d。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污染水平(重度L3:371.79 mg.kg-1)、(中度L2:186.35 mg.kg-1)、(轻度L1:77.79 mg.kg-1)下对1年生南方绿化树种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绿化树种均能在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经6个月和12个月的胁迫处理后,马褂木的茎高和地径在L1、L2污染水平下均比对照高,且马褂木地径生长变化率与多环芳烃L2污染水平呈显著差异关系,而广玉兰只有高生长在L2污染水平下比对照高;马褂木地径增长量与广玉兰相比,12个月后分别在L1和L2水平下表现为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马褂木对多环芳烃的耐受能力比广玉兰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铬污染场地的污染现状和铬污染的危害,讨论了固化稳定技术、化学还原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电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多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当前铬污染场地治理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生物修复技术无二次污染,电修复技术能增强土壤中的传质过程,两者联合作用可能会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定量研究了多环芳烃不同污染水平下樟树幼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改变了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组成;随着多环芳烃含量的增加,樟树幼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放线菌数量4月份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不同多环芳烃含量的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都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从10月到翌年4月逐渐增加,4月到7月递减;与对照相比,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放线菌数量峰值的出现具有时间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时期,污染场地所引发的环境损害和民事纠纷等受到广泛关注,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刻不容缓。分析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起步较晚,相应的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当前污染场地的调查与修复存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场地修复资金落实困难、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工程应用经验不足、场地资料整合困难等。在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的背景下,提出了只有深刻认识到问题现状并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才能更好地推动土壤修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微生物降解是环境中去除多环芳烃污染的有效途径,厌氧降解更因其具有低毒性、分解彻底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阐述了多环芳烃在厌氧条件下的代谢途径以及主要的还原反应体系,希望为多环芳烃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与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