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RUSLE模型的三江源高寒草地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问题在保障青藏高原乃至全球生态和生产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137Cs示踪法为基础,结合RUSL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型, 以GIS反演为手段,综合分析三江源区2001-2012年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特征和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影响因子呈现空间异质性特征,降雨侵蚀力因子年际浮动变化较大,但总体呈上升态势;土壤可蚀性因子呈斑块化分布特征,较高可蚀性类占到总面积的95.66%;坡度坡长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受海拔显著影响;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在研究区自西北向东南呈现空间异质性特点,过度放牧是引起下垫面侵蚀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2)对RUSLE模型的验证显示相关系数和平均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49和75.29%,RUSLE模型估算存在一定的高估,在没有形成三江源区高寒草地土壤侵蚀机理模型前,应用RUSLE模型仍然是较好的现实选择之一。3)利用RUSLE模型估算的三江源2001-2012年平均侵蚀量为3.1×109 t/年,侵蚀强度分级重心转移分析表明中度侵蚀、强度和极强度侵蚀重心相对集中,侵蚀程度最高的3个地区为格尔木市唐古拉乡、治多县和兴海县。4)由土壤流失量结合市场价值法,估算出研究区2001-2012年平均有机质经济损失价值为114354元/km2, 总年均经济损失达399亿元,整个研究区受土壤侵蚀现象所产生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因此,创新发展三江源区高寒草地“分类、分级、分段、分区”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海南州高寒草地生态畜牧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海省海南州高寒草地长期以来存在人、草、畜矛盾突出,草地建设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退化严重,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品牌战略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了该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恶化,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畜牧业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下对策:以草定畜,建立以“人、草、畜”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大有机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对农牧民培训转移;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调整畜群和畜种结构,发展羔羊经济和幼年牛早期育肥;因地制宜,实施划区轮牧和禁牧;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草产业;实施良种工程;强化科技服务。通过以上措施实现高寒草地生态平衡和草地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青海省高寒牧区人工草地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青海高寒牧区人工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寒草地建设的反思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寒草地夏秋季不同轮牧强度对牧草及绵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毅  汤茂林 《草地学报》1995,3(4):330-332
本试验是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辖曼种羊场进行的。对种羊场的草地进行夏秋季轮牧强度试验,对轮牧小区内牧草产量、营养成份、绵羊生产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保护利用的观点着眼,草地轮牧强度应选择7.5只羊/ha,草地的可利用牧草为90%。日增重与日食量和放牧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日增重与采食量呈正比,而与放牧强度呈反比。日采食蛋白与日增重比与日食量和放牧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当放牧强度为3.75只羊/ha时日食蛋白与日增重比达到最低,为0.875,即绵羊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寒草地资源及其永续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青海高寒草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分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高寒草地资源永续利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是:转变观念,科学决策,以草定畜,草畜吻合;封育草地,加快建设;建保护区,加强科研。  相似文献   

7.
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三个放牧季内,牦牛总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回归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日增重随时间的变化呈极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高寒草地特点及可持续发展利用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祁连山高寒草地分布在高海拔、低热量的生态环境 ;植被低矮 ,组成植物多系低温生态类型 ;利用方式和改良途径有较大的一致性 ,且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和经济价值 ;针对饲草产量质量下降 ,草地超载过牧 ,畜草矛盾突出、冬季缺草与人工饲草不足的矛盾等问题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三个放牧季内,牦牛总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回归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日增重随时间的变化呈极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高寒牧区人工草地的建植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论述了人工草地在青海省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工草地在利用和建植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途径,指出人工草地应在推动高寒牧区季节畜牧业、减少放牧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恢复草地植被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evaluation of alpine grassland soil degradation is helpful to grasp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lpine 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grass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ensur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soil degradation intens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lpine grassland in Qinghai Province based on the Improved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and calcula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soil erosion of Alpine Grassland in Qinghai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4, to evaluate the changing trend of soil erosion of alpine grass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ldly degraded area of alpine grassland in Qinghai Province was 166925 km2, accounting for 39.5% of the total grassland area; the moderately degraded area was 98729 km2, accounting for 23.4% of the total grassland area; the severely degraded area was 949401 km2, accounting for 22.5% of the total grassland area; the extremely severely degraded area was 61787 km2, accounting for 14.6% of the total grassland area in 2014. The overall 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 was centered on the most intense area and radiated to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ed wind erosion, water erosion, and grazing intensity. In addition, the restoration area of soil erosion of alpine grassland in Qinghai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4 was 258495 km2, accounting for 61.2%, which reflects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grassland protection in Qingha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situation of soil degradation of alpine grassland in the middle east of Qinghai Province is still severe, which should be paid great attention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 2019 Author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2.
以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退化坡面为研究对象,揭示坡面草甸退化梯度所处不同位置下土壤侵蚀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对明晰坡面草地因人为载畜破坏发生退化后,自然侵蚀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坡面上与137 Cs比活度呈现基本一致的分布规律,表现为轻度退化与中度退化差异较小,中度退化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极度退化高于重度退化的分布特征(P<0.05);随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现下降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寒草甸坡面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不同草地退化程度下具有不同的坡面运移特征;高寒草甸坡面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因退化梯度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高寒草甸退化坡面土壤侵蚀模数随退化梯度增加而递增,相应的土壤田间持水量表现为随退化梯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达日县退化草地研究 Ⅱ 退化草地成因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1985年至1997年两次草地畜牧业资源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达日县产草量和载畜量的年减少量分别为3万t青草和l万个羊单位;黑土滩增加到818.97km2。在个别地区、个别时间、局部草地有超载,但从整体上讲,整个草地并不过牧;全球气温升高所引起的荒漠化,应是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干旱区的达日县草地退化、大片黑土滩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原不同方式持续利用对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状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河北坝上封育10年,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草地以及不同开垦年限的垦殖草地(持续利用5年,10年,15年)土壤进行分层(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研究其土壤颗粒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中2000~250 μm,250~150 μm,150~53 μm颗粒含量均显著减少,而53~20 μm,20~2 μm,<2 μm颗粒含量均显著增加,即增加了重度放牧草地土壤风蚀退化的潜在危险性;对于垦殖草地,随着持续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2000~250 μm,250~150 μm,150~53 μm颗粒含量均显著增加,而53~20 μm,20~2 μm,<2 μm颗粒含量均显著减少,这表明随着垦殖年限的增加,土壤逐渐趋向沙化。因此,为保证草地的可持续性,放牧草地需要避免重度放牧而垦殖草地需要改变现有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黄土高原亚高山草地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种子密度、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上植物有31种,分属于14科、25属;种子库植物有32种,分属于14科、31属;种子库的83.45% 都分布于浅层土壤中(0~5 cm).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地上植被和地下种子库中多年生植物的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比较了围栏封育(FE)、传统放牧(TG)和草灌结合(CGB)3种管理措施对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和硝态氮含量在不同管理措施下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FE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GB和TG (P<0.05);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主要对0~10 cm土层全氮含量产生影响,该层中FE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GB和TG;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表现为FE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最高(P < 0.05)。综上,围栏封育更有利于青海湖流域土壤养分的固持和青海湖流域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退化对高寒草甸土壤质量的影响,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金强河高寒草甸范围内设置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4个退化梯度,采用干筛法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粒径>5 mm的团聚体含量随退化加剧显著降低,<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随退化加剧显著升高。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平均直径随退化加剧逐渐降低。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退化加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团聚体中0.25~0.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未退化草地对有机碳的贡献率主要是> 5 mm粒级的团聚体,退化加剧,<0.25 mm的微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逐渐升高。双因素分析表明退化程度与土壤深度的交互作用对团聚体分布、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贡献率有显著影响。草地退化导致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大团聚体占比降低,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减小。研究结果可从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角度对退化草地的治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草原高寒资源是大自然的主体部分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甘南草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和涵养区,在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保护和建设好甘南草原,不仅影响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也维系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危。  相似文献   

19.
连续2年对青海玉树高寒草甸的3种不同利用草地(天然草地、灭鼠草地、灭鼠+围封草地)的微生物类群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空间含量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探讨不同利用措施对玉树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壤层(0~5, 5~10和10~15 cm)土壤各微生物类群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且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利用方式下,同一土壤层内,灭鼠和灭鼠+围封草地对土壤细菌、真菌与放线菌和微生物各氮素类群数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灭鼠和灭鼠+围封草地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微生物数量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表明天然草地经灭鼠和围封处理利用时均有利于草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草地的自然更新和保护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铁卜加、河南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轻、中、重度退化高寒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加剧,植被群落优势种由莎草科为主逐渐转变为杂类草为主;植被高度、盖度、地上-地下生物量逐渐减小;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Pielou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土壤含水量、全碳、有机碳、硝态氮含量明显减小且土壤pH值逐渐偏弱碱性,促使土壤养分含量不断流失,贫瘠化加剧;经相关系数矩阵图分析,退化草地群落植被生物量受土壤含水率和氮含量变化影响较为严重。总之,高寒草地退化接替过程中,杂类草逐渐占植物群落组成的主导地位,土壤含水率和氮含量变化是致使这2个地方草地退化的关键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