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道是通过串联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后形成的服务于周边居民的景观空间。北京绿道在北京市生态网络中起重要作用,滨水绿道是其重要组成。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傍水而居,树木因水而生,绿道线性、连续的特征与河流线性形态契合较好,利于凸显滨水景观优势。  相似文献   

2.
北京正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积极推进北京水系绿廊建设,提出了"打造10大滨水绿线,营造绿色滨水空间"的要求。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绿色生态空间相结合、与景观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公共交通衔接相结合、与休闲健康需求相结合,通过合理布局,景观提升,节点连通,服务配套,将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成为生态保育之道、健康休闲之道、文化魅力之道、城乡融合之道,成为北京市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哈尔滨滨水植物景观现状的评价分析,针对哈尔滨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缺陷,在体现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应用基础上,从植物营造空间、展现季相与色相变化、运用框景漏景等造景手法、营造野味滨水景观4个层面进行了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的探讨,以期为建设哈尔滨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滨水绿地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将滨水空间与绿道概念相结合,对滨水绿道空间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同时以国内外研究概况为基础,对我国在滨水绿道系统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提炼出对滨水绿道空间规划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为滨水空间绿道的完善和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滨水环境作为现代城市居民观赏、游览、休闲、活动的空间,其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如何营造舒适怡人的滨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介绍顺德桂畔海东岸南方智谷段景观方案,对滨水景观的空间营造方法、景观环境的美化手段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以期为该类型景观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流溪河流域碧道项目为例,针对水环境、水安全、景观与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5个版块下的景观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与论证,提出了包含排水口生态景观,滨水空间改造,生态观测设备设计、生态驳岸设计、河堤改造、滨水栈道修建等方面的配套景观工程措施。可为建设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的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滨水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济南大明湖、趵突泉等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将公园内水景按水体走向、形状、尺度不同分为湖、池、河、溪、泉5种类型,对其植物景观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物种类、生长状况、观赏特性、应用方式等,并对其景观特点和效果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种水景空间的特点,提出了不同滨水绿地植物群落配置的模式,以期为济南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优化沿海地区的蓝绿空间网络,选取典型滨海山地区域(青岛市南区)为研究对象,提取308处自然资源和173处文化资源的代表性样点,运用ArcGIS空间模型对其绿地空间布局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分布密度进行分析,并运用成本连通性模型确定市南区最低成本路径的优化网络,提出面向蓝绿空间网络连接的复合型游憩绿道选线方法和规划建议。结果表明:青岛市南区绿地空间布局呈凝聚型分布,且形成7个绿地集群;市南区绿地空间分布模式主要为依附型、支撑型、扩散型3类,且具有明显的绿地空间自相关性;识别出1条一级绿道、3条二级绿道、38条三级绿道构成理想的蓝绿空间网络图。研究结果将为识别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特征,形成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和蓝色廊道的空间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用景观叙事策略,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在景观空间中融入景观叙事的方法,达到将滨水空间与传统文化联络起来的效果。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北河公园进行调查,发现此地具有较好的地理条件,周围建筑多元,人流量很大,虽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与文化结合的程度不高,此地的景观空间与景观叙事联络也不强。因此以北河公园的设计为例,建议将滦南县的文化传承作为景观叙事的主脉,营造优美的游憩空间,供附近的居民和游人游览,最终将此地块打造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滨水绿地公园。由此得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景观叙事策略有利于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随之而来是城市中可利用的开敞空间亦逐渐减少。滨水景观作为城市中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创造出满足城市功能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当今景观设计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滨水景观的形态特征及设计原则,对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重视及保护,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滨水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生态廊道和文化载体,以郑州市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总体设计构思、景观分区、交通组织、新材料运用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将滨水景观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肇庆市为建设枢纽门户城市,对城市空间需进行改造升级。以西江滨水景观空间为出发点,截取西江大桥至阅江大桥段为例,提出了改造的必要性及原则,针对局部区域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及策略,从把控滨水大道、营造岸边植物景观、建设亲水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探讨了"一江两岸"滨水景观空间升级策略,为打造肇庆市城市空间形象工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程晓倩  翟付顺 《绿色科技》2022,(5):39-44,48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与河流之间的矛盾开始突显,线性滨水空间景观提升逐渐受到重视.竖向设计是景观规划的专项设计之一,对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营造具有重要作用.以京杭大运河聊城城区段为例,通过对运河两岸线性滨水空间现状的实地调研与调查分析,针对其竖向设计存在的亲水性差、排水隐患大、竖向空间变化单一、道路连续性差等问题,从...  相似文献   

14.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滨水湿地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资源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景观。笔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滨水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南昌市主要滨水湿地景观进行现状调查,提出滨水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方法、措施等,以期为我国滨水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道具有典型的廊道状特征,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连线作用,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北京城市绿道为研究对象,在对滨水型绿道和沿路型绿道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城市绿道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调查北京城市绿道共发现维管束植物205种;(2)除灌木层和草本层的Pielou指数外,滨水型各层次的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沿路型;(3)滨水型与沿路型的β多样性指数整体呈现出灌木层<乔木层<总体层<草本层的特点;(4)Twinspan将139个样地乔木层重要值划分为15组,结合分类将其命名为15个植物群系,油松群系、油松-白蜡群系、银杏群系等4个群系应用频度最高,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和南长河公园3个滨水型绿道拥有最为丰富的植物群系类型。  相似文献   

16.
昆明环滇池滨水景观带规划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昆明建设使得滇池由最初的城郊湖逐步转型成城中湖,探讨在"城-湖"格局关系重大变化的新背景下环滇池滨水景观带的规划构想。提出打造世界级高原湖泊观光旅游度假胜地、建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打造充满城市活力滨水开放空间以及建设国内一流环湖绿道的规划目标与定位,进而阐述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及"一环五板块"景观功能格局。  相似文献   

17.
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建立了能反映滨水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中各主要构成指标重要程度的评价体系,得出了滨水型乡村绿道的优化设计应尤其注重生态修复等因素的运用,并以义乌吴溪绿道为例阐述了生态修复等因素在滨水型乡村绿道优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滨水景观的日益繁荣,河流区域受到过度开发,河流流域被破坏,河岸带空间被占用,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日益严重,植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近自然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以低成本、低维护、生态稳定可持续等优势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城市滨水建设的重要措施.从自然植物...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小城镇滨水绿道多功能兼容性设计的理念及定义。通过对小城镇滨水绿道相关案例及国内外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分析了小城镇滨水绿道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滨水绿道建设需要注意的要点,并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从功能性角度出发提出了滨水绿道的分类方式和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舞钢市石漫滩水库的城市滨水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现存的城市滨水景观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城市滨水景观营造与改良的相关课题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