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出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选取了13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排名,并结合其空间位置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严重的不均衡特征。整体来看,鲁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鲁西地区,青岛、烟台、济南、潍坊经济实力强,淄博、临沂、济宁等地区经济实力中等,其它地区经济实力较弱,空间结构呈"E"字型。最后,对各类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提出了对策,为山东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日益严重,已经影响了山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研究了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趋势和区域差异,定性分析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运用计量地理的方法定量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发现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并针对山东省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状况,从经济、制度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及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引力模型、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对2004~2010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经济联系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0年山东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时空差异明显,鲁中和鲁东地区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于鲁西地区,城市旅游经济连系呈现不规则的"H"型空间结构模式;泰安的旅游地位和作用突出,济南和青岛的旅游影响力下降。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区位、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山东省时空差异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林业经济是国家的重点发展经济之一,区域林业经济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增长。而不同区域的林业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区域内林业的发展状况与特殊地域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域内,影响其林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区域林业市场经济因素以及物流等。为此,提出了要想使林业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实施一系列措施去加大林业种植力度,改进林业管理措施,来保证林业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蔡国琴  李敏纳 《绿色科技》2023,(5):254-258+264
基于2000~2020年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借助“旅游消费剥离系数”的概念,运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年以来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年均增长率为5.718%,呈中低速增长。且旅游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碳排放在旅游业碳排放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4.093%,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选取游客规模、旅游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作为影响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各个影响因素对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城市化水平>旅游能源强度>旅游业经济发展水平>游客规模>产业结构,其影响程度分别为1.385、0.419、0.258、0.190和0.172。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1)合理控制游客规模,宣传低碳旅游观念;(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3)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旅游能源强度;(4)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1)公众绿地意识的水平在总体上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管理体制、环境保护工作状况、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在不同的职业群体中,受教育程度高的职业和企事业干部群体具有较高的绿地意识水平,受教育程度低的公众绿地意识水平较低,个人因素对绿地意识的影响表现出复杂性;(3)在对经济发展和绿地建设优先性的选择上,多数公众认为应优先考虑绿地建设;(4)大多数公众认为自身的参与对城市绿地建设起重要作用,城市的绿地建设正在向体现市民自身喜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他们自身也积极投入绿地建设活动中,但有部分公众认为绿地建设的好坏也依赖政府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结合研究区域的特点选用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旅游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以重庆市38个研究单元为例,研究了该区域2008年、2012年以及2017年3个时间点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并借助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建构了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了重庆市2008年、2012年和2017年3个时间点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高、低等级差异悬殊,中心区域的协调性较好,呈现出空间极化特征。整体上看,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性由中心区域向周边呈阶梯状递减。  相似文献   

8.
依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计分模型对游客的环境意识水平进行了测量,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游客环境意识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游客的浅层环境意识较强,但深层环境意识较为薄弱;(2)游客的环境意识平均得分为69.63,处于中等水平;(3)学历与收入是影响游客环境意识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反映出影响游客环境意识的深层和本质原因是社会和经济因素;(4)游客的环境意识水平受环境态度的制约。针对以上结论,为更好地实现提高游客环境意识的目的,笔者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基于松材线虫病的区域已发点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以松阳县湖溪林场为例,采用点过程模拟、ArcGIS软件等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区域格局对环境变量间的响应。结果表明:(1)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点并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有着明显的空间聚集;(2)地形因素、人类活动,以及植被因素是影响松材线虫病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3)坡度较缓、海拔较低、人类活动密度较大以及松林面积较大的区域是松材线虫病虫害的频发区域;(4)随着降水量和湿度的下降,平均气温与日照时长的升高,松材线虫病的暴发率也有了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ESDA)和统计分析,在Geoda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指标进行研究,对2004~2015年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化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4~2015年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差异十分显著,通过计算标准差和变差系数得出,绝对差异从4445到20156,极化现象明显,相对差异从0.59到0.47,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自然条件、人文因素、产业结构、县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为县域经济水平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我国疆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技术基础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因素导致区域差异十分显著,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与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不同区域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纵观建国5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总体而论,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了区域发展的均衡战略时期,中西部地区成  相似文献   

12.
林业区划是林业资源状况与经营方向的自然区域划分。延安地区的林业区划,是依据影响该区林业发展的主导因子: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气候、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作为区划的基本条件,并参考各县以往的区划资料,及国内外林业发展状况,将该区区划为5个不同的林业区。即:(1)长城沿线复沙丘墹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林区;(2)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林区;(3)黄河沿岸土石丘陵沟壑水保林区;(4)子午岭、梁山水源涵养林区;(5)高原沟壑水土保持农田防护林区。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延安地区今后在林业建设中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措施。林业建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冬季是郑州市区霾天气高发季节,环境空气中PM_(2.5)质量浓度在郑州市各城区的差异和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讨论。采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于2015年11月18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发布的郑州市五城区监测点的PM_(2.5)质量浓度数据和郑州市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各城区间PM_(2.5)污染水平的特征、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霾高发季节郑州市各城区之间的PM_(2.5)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各城区的经济结构对PM_(2.5)污染水平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城市的绿色发展对区域PM_(2.5)污染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2012—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28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演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空间关联网络结构越来越紧密,呈现向外辐射的经济效应;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中心节点主要是武汉和长沙;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3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脆弱生态区域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撑。选取乔木林、经济果树林、草地3个不同植被类型测定0—20 cm土层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在3种植被类型中,土壤C,N,P,K,AN,AP存在显著性差异;(2)土壤的C/N,C/P水平上,乔木林(18.58,84.20)、经济果树林(22.00,268.75)、草地(18.35,90.85)均高于我国陆地平均值;(3)土壤的N/P水平上,乔木林(4.51)、草地(5.13)<10,经济果树林(11.91)在10—20之间。3种植被类型中,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乔木林>经济果树林>草地,且除AK外,其余土壤养分皆存在显著性差异。乔木林和草地土壤限制因素是N,而经济果树林是N和P。该区域在进行植被恢复管理时,可适当施加氮、磷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为植被恢复提供更多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受到森林资源分布、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生态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存在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体制滞后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改善林业产业结构、建立林业经济生态评价体系、优化创新林业经济发展体制来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取裂区设计,以微波辐射为主因素、不同激素种类浸种为副因素,了解因素及其水平对旱冬瓜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苗木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处理组合8(微波辐射,NAA浸种)的最大,其210 d苗龄的平均地径为2.79 mm,平均苗高为217.33 mm;(2)处理组合8的生物量最大,苗龄210 d时平均鲜重和烘干重分别为4.04 g/株和1.08 g/株;(3)微波辐射和激素浸种对旱冬瓜不同处理组合间和因素水平间苗木的地径和苗高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其对苗木生物量的积累也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与区域水土流失和治理的关系、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水土流失和治理的关系、区域经济分工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三个方面的论述,进一步证实了要彻底防止和有效治理一个地区的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搞好水土资源的保护,必须加快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在经济发展中来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椿叶花椒幼苗施肥的生理特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椿叶花椒幼苗进行盆栽施肥试验,设置氮、磷、钾3因素3水平,探讨氮、磷,钾肥配施对椿叶花椒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配施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在13:00达到当天的最大值,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两者日变化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型"趋势,处理9(N3P3K2组合)有利于苗木光合速率的提高,N素对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达到95%的显著性水平,P和K素的影响不显著;(2)7:00到9:00气孔导度Gs均上升,有利于提高胞间的CO2浓度(Ci),增强光合作用;(3)9种处理间的Cond和Ca(大气CO2浓度)几乎没有显著性差异,部分处理的Ci存在显著差异,但变化幅度较小;(4)有效辐射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线变化趋势;(5)各处理之间叶片水压亏缺日变化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林业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了经济增长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区域经济的增长动力因素。以林业区际协调机制为基础,构建了一种以林业区域资本、人力、技术、制度为动力因素的区际间优势互补林业产业发展结构,提出了一种能带动整体林业经济发展的林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