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指出了废弃铁矿区存在不明采空区,可对邻近居民区造成较大威胁,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居民区及重要设施附近等重点地区进行了地球物理探测,查清了地下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几何形态、边界位置等特征,为采空区的综合治理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完整岩层的电阻率相对较高,但当其中一部分出现断裂、构造缝隙等情况时,其电阻率就会随之出现明显的变化。岩石物质的含水量会直接影响其电阻率,而大定源瞬变电磁法利用地质体和围岩存在的电性差异,为探测含水岩层分布、导含水构造以及采区域积水提供了物理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瞬变电磁感应电压表达式,从原理上说明瞬变电磁法比直流电法对电阻率的变化更敏感。通过对华北煤田地质条件分析及对以往瞬变电磁勘探资料的研究,总结了华北煤田瞬变电磁勘探的主要地质任务及常见探测目标体的典型异常特征。指出瞬变电磁勘探可以在煤矿水文物探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在东南沿海地区浅部土层中富含大量气体,给工程施工建设增添了不小的阻碍。为研究浅层气富存特征,通过电性数值模拟及现场探测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富气土层电性响应特征明显,电阻率值升高;试验区内存在多处疑似富气区域,以透镜状、带状形态富存于6~30 m埋深地层中。电阻率法在沿海浅层气识别研究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可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治理浅层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青嶂山岩体是一个由多期多阶段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可视为诸广山岩体的一部分,被南雄断陷带割裂。黄沙铀矿区产于青嶂山复式岩体中南部,区内构造发育,热液活动频繁,热液蚀变作用强烈,具有得天独厚的铀成矿地质条件,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付家梁子地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分布特征,在全区开展了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阐述了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选用迭代法确定了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利用相关性分析及综合研究确定:Pb、Zn、Ag、Cu、Mn、Ge6种元素作为此次综合异常圈定的组合元素。通过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形态、衬度、规模、浓度分带、地质条件和吻合度等,圈定了综合异常区5处,其中乙类异常4处(H2-H5),丙类异常1处(H1),为寻找盲矿体缩小靶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无损探测冬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法与电阻率法的智能冬笋探测器。该探测器通过对比分析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幅值比和相位差来判断是否有笋。该探测器系统使用STM32作为微控制器,用来控制锁相环(PLL)的输出信号并对幅相检测输出信号进行采集,此外还有按键、蜂鸣器、OLED等硬件模块。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此探测方法在土壤含水率低于20%的地区具有一定可行性,为冬笋探测器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关于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岷江上游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秦岭纬向构造带、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华夏系)与马尔康北西向构造带间的三角形地块内.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相应的构造地域内发育了各自不同特色的岩相建造,历经晋宁——澄江运动、印支运动、喜山运动等多次构造变动,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构造型式,包括秦岭纬向构造、较场山字型构造、知木林山字型构造、热务沟旋卷构造、薛城“S”形构造、石大关弧形构造、龙门山华夏构造、马尔康北西向构造及青城——青霞新华夏构造.在他们毗邻的范围内,发生相互干扰、穿插或结持,形成各种构造的复合现象.同时伴以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使之更加复杂化,造成了目前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构造图景.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白蜡2 a生试验林中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8个优良无性系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EL)及电阻抗图谱法(EIS)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出8个白蜡优良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8个白蜡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均成上升趋势,由相对电导率拟合出的8个白蜡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衡蜡2号、衡蜡9号、衡蜡7号、衡蜡11号、衡蜡3号、衡蜡6号、衡蜡4号、衡蜡1号;由3个电阻抗参数拟合出的8个白蜡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衡蜡2号、衡蜡9号、衡蜡7号、衡蜡11号、衡蜡3号、衡蜡6号、衡蜡4号、衡蜡1号。与电导法(EL)得到的顺序相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与相对电导率、胞外电阻率(re)及胞内电阻率(ri)均成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30、0.970。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可作为测定白蜡抗寒性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新疆托里县下巴特金矿位于西准噶尔哈图、安齐两个重要成矿带之间,区域上构造活动极为强烈,岩浆活动非常频繁,北东向的断裂构造(破碎带)找矿标志明显,该区具备寻找主要由断裂构造控矿的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良好前景,是该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湖北省2000―2015年的植被覆盖度。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对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DEM分析其对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湖北省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并呈现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形、土地覆被类型等是影响湖北省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2)2000―2015年湖北省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以不显著变化为主。其中,基本不变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10%,显著增加、显著减少区分别只占1.52%和1.31%。鄂西山区是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改善区,武汉城市圈则是主要退化区。(3)植被覆盖度分别在700 m高程带和14°坡度带发生显著突变。100 m及2 500~2 800 m高程带植被覆盖度在2009年发生显著突变;300~400 m及1 100~2 400 m高程带在2004年发生显著突变。2°~10°及46°~52°坡度带植被覆盖度在2004年发生显著突变。16 a间湖北省植被覆盖度变化可能是气候波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该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大量闽江流域气象、地质、土壤、水文、水系、森林资源和人类活动等资料 ,揭示了闽江流域洪灾的成因 :自然条件 (即异常气候和蒲扇形水系等 )是直接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河床抬高 ,流域蓄洪能力下降 ,特别是森林资源质量的下降 ,引起的保土蓄水和阻洪滞洪功能的严重削弱 ,是根本原因。同时也分析了森林与水文的关系 ,揭示了森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对含铜构造蚀变带进行了研究,大致查明了研究区铜成矿地质条件,同时对铜矿化(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前人一直把下露河-万宝一带作为寻找铜及其它多金属的重点地区,但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石柱子岩体接触带和辽河群地层中,对周家屯向斜的内部关注较少。铜矿化与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不受层位和岩性的限制,而灰岩更容易形成矽卡岩型和热液型铜矿化。周家屯向斜的内部不但有燕山期的岩体侵入,而且中基性、酸性脉岩也很发育,不但围绕岩体有多个铜矿化点(带),远离岩体的构造带中也发现铜矿化,说明周家屯向斜的内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以某尾矿渣治理工程为例,基于圆弧型滑动法,对天然状态和暴雨饱和状态下的尾矿渣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水(降雨和河流)以及人为活动是诱发堆渣体发生失稳的主要因素,天然状态下堆渣体处于稳定状态;暴雨饱和状态下堆渣体处于欠稳定状态或不稳定状态。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试验,确定了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所需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依此提出了安全经济、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 DAR)技术和单木分割算法提取单株树木信息对于单木结构研究、理解树木生长、森林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分水岭算法为基础,使用可变窗口的局部最大值算法,并采用分层级的区域增长算法及由高度差和梯度构建的能量函数来分割树冠边界,从而优化树顶提取和相邻树冠的分割结果。以中国南方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区,测试了针对不同密度(低、中、高密度)、不同树种(白皮松和桉树)以传统分水岭算法和优化算法对于树顶提取及树冠分割的效果。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中对Li DAR数据和人工测量数据的分割结果进行了对比和验证,结果表明:对树冠顶点探测率而言,优化算法平均探测效果(树冠探测率r=0.90、树冠准确率p=0.84、总体准确率f=0.86)优于传统分水岭算法(r=0.62、p=0.81、f=0.78);对树冠边界探测精度而言,优化算法平均探测效果(R2=0.80、RMSE=0.22 m、RRMSE=12.03%)优于传统分水岭算法(R2=0.68、RMSE=0.28 m、RRMSE=17.45%)。在树冠探测上,桉树的准确率略低于白皮松,但是与白皮松的探测率相差较小,这表明白皮松对于优化的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受密度等因素影响较小;在冠幅探测上,桉树和白皮松的精确度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均有良好的表现。本研究是一种在传统分水岭算法基础上优化的算法,可以较好地提高单木信息分割的效果,这对于了解亚热带森林中林木经营管理、树木竞争及资源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马来海松酸和月桂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正辛烷为带水剂,合成了增塑剂马来海松酸三月桂酯。考察了各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经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马来海松酸)∶n(月桂醇)1∶5,催化剂用量为马来海松酸质量的3.6%,反应温度200~210℃,带水剂正辛烷15 mL,N2保护下反应8 h,产物为浅黄透明油状液体。通过HPLC测定酯色谱纯度为99.14%,采用1H NMR、13C NMR及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元素分析确定了产物分子式为C60H106O6。测得其酸值0.98 mg/g、加热减量≤0.08%、体积电阻率2.6×1011Ω.m、开口闪点269℃、凝固点-55℃、密度0.980 g/cm3、折光率1.484 6、含水量0.08%、黏度0.200 Pa.s、测定了其热重-差热曲线,结果表明,马来海松酸三月桂酯色泽浅,体积电阻率大,闪点高,黏度低,加热后酸值、色泽与加热前变化较小,耐挥发性好,符合增塑剂的要求,且一些指标比同类型产品性能好。  相似文献   

17.
<正>太行山浅山丘陵区特别是石灰岩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一直是生态建设的薄弱区域,成为全省太行山绿化的断带。被称为"太行新愚公"的邢台县老党员、退休职工郝景香,成功探索出了一套以"套塑料袋、埋玉米轴、盖石板片、靠育林板"为主要内容的"郝氏造林法"造林模式,有效解决了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为全省干旱石质山地造林绿化创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技术要点(一)"套塑料袋"。栽植前,把带有容器的侧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一种新型的、无损的能够快速测定土壤含水量的一种方法。GPR作为一种中大尺度的土壤含水量探测方法,在探测土壤的含水量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大量国内外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土壤含水量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汇总分析,目前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土壤含水量的方法主要包括4种:反射波法、地面波法、地表反射系数法、钻孔雷达法,其中根据反射波法是比较常用的。通过概述国内外利用探地雷达来探测土壤含水量的不同方法及研究现状,对这4种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最后通过大量相关研究的结果,说明利用探地雷达在探测土壤含水量方面的方法是可行的,为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土壤含水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土壤严重干旱缺水,加之频繁的地质灾害等,使该地区成为我国最困难的造林地区之一.本试验针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域内近年栽植的臭椿,通过水分生理对其抗旱性的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椿叶片含水量、24 h失水率、水分饱和亏却度、细胞膜透性等,均随着叶片的生长逐渐降低以增强抗旱性;通过隶属(反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9月(3.828)>7月(3.591)>8月(2.945)>5月(1.515),6月最低,仅为1.489.  相似文献   

20.
<正>山地生物多样性因生态环境复杂,有水平、垂直,还有坡向的三度空间变化,加以地质变迁的影响,它的变化是四度空间的。山地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可以从4个角度归纳:1.山地能接纳较多的物种。物种的水平分布向山地延伸时多转变为垂直,在一个水平空间内可有多个垂直带重叠,由于垂直带的阻限作用比水平带小,物种垂直分布迁徙可在短距离(时间)内完成,常出现物种分布的跨带与垂直带生态分布互补现象。生态适应互补现象以夏季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