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是一种广为分布的优良野生豆科饲草植物。为了发掘贵州岩溶山区天蓝苜蓿特定的根瘤菌资源,筛选获得固氮促生能力强、寄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抗逆天蓝苜蓿根瘤菌,从贵州省19个县(市)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采集天蓝苜蓿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获得69个根瘤菌保存菌株。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6属25种,其中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的分布频率高达55.71%,为优势属,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meliloti)分布频率达到38.51%,为优势种。选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天蓝苜蓿根瘤菌28株,采用百脉根盆栽回接方法,结合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筛选出优良促生固氮根瘤菌9株,其中5个菌株的酶活力及植物促生效果与另外4株的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为最优促生根瘤菌。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草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共生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蚕豆根瘤菌抗药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青海不同生态类型土壤分离到蚕豆根瘤菌,将其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含结晶紫浓度较高的平板筛选,采用逐步提高抗药性的办法,顺利获得抗药性菌株,经室内试验观察,已筛选出具有抗药性和良好固氮能力的快生型菌株。 相似文献
3.
多花木蓝803(Indigofera amblyantha cv.803)是豆科木蓝属多年生饲用灌木,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利用野生多花木蓝经多年多次单株选择法培育而成的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产量高的新品种。对其育成品系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区域适应性评价表明,多花木蓝803年产干草12.74 t·hm-2,分别比野生多花木蓝和鄂西多花木蓝增产13.75%和16.56%;其种子产量为1.92 t·hm-2,分别比后者增产15.70%和11.60%;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7.58%~19.04%,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天然草地改良、栽培草地建植的优质豆科饲用灌木,也是控制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和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进程的优良植物,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筛选及田间作用效果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从中国农业大学根瘤菌菌种保藏中心筛选出19株紫花苜蓿根瘤菌,利用河北吴桥的土壤,经温室盆栽试验筛选出适合Vector紫花苜蓿品种的3株高效根瘤菌CCBAU30138,CCBAUN210及CCBAUN96077.并将3株菌进行田间接种效果验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接种CCBAU30138,CCBAUN210和CCBAUN96077后,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9%,10.2%和13.7%,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增产19.63%,15.63%和13.59%.上述结果说明,通过土壤筛选的高效根瘤菌可以应用到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7.
鄂西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tha Crairb)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热耐干旱,夏秋在高温干旱地区仍可生长良好,较耐寒,冬季休眠状态越冬,是牛羊冬季保膘饲料,也是生物围栏和水土保持的优良灌木。对鄂西多花木兰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与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共生匹配效果优异的根瘤菌菌株,从四川野外采集到80余份白三叶根瘤样品并从中成功分离出了72株。经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初步检验后,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水培法和砂培法结瘤试验筛选高效菌株。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了白三叶的结瘤数、株高、鲜重、干重、叶绿素和全氮含量(P< 0.05),其中以菌株YA1121和CD1105为最佳。同时,采用16S rDNA序列鉴定菌株YA1121和CD1105,属于三叶草根瘤菌,为四川白三叶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筛选获得对复合重金属具有耐受能力且能在本地豆科植物根系内定殖共生的抗性根瘤菌,本研究从贵州省内的锰矿区、铅锌矿区采集野生豆科牧草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获得71个根瘤菌保存菌株。系统发育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7属28种,其中根瘤菌属(Rhizobium)的分布频率高达54.93%,为优势属,木兰根瘤菌(R.indigoferae)的分布频率最高(15.49%),为优势种。选择来自不同尾矿区、不同种类的根瘤菌17株,采用重金属平板法测定各供试菌株对贵州尾矿土分布较多的Pb2+,Zn2+,Cr6+,Mn2+,Cd2+五种重金属的耐受性,结果发现17个菌株对3种或3种以上的重金属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受能力,其中HMZT039-6,HSST042-6,HSST042-1,ZHQT052-1和HXTT050-1对5种重金属离子均有耐受能力,为筛选出的最优抗性根瘤菌株。本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共生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黑脊倒刺鲃在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养殖条件下黑脊倒刺鲃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肌肉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8.25%、1.83%、2.67%、77.25%;检测出氨基酸18种,占干重的75.07%,呈味氨基酸占干重的27.82%,∑EAA/∑TAA和∑EAA/∑NEAA分别为40.68%、68.58%;检测出脂肪酸27种,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24.1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脂肪酸总量的53.3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22.51%。试验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2.
13.
新城疫病毒贵州不同鸡源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技术扩增NDV贵州不同鸡源分离株,包括肉鸡源P1株与BY株、蛋鸡源H2株与FW株、七彩山鸡源N98株和越南斗鸡源DQ株的F蛋白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分别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内外NDV参考株的对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株NDV贵州不同鸡源分离株的F基因长度均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分离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6.9%~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1.0%~99.3%;与国内外NDV代表株(LaSota株、B1株、F48E9株、CH2000株和TW 2000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0%~98.9%,氨基酸同源性为87.2%~98.6%;经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DQ株、N98株、P1株和H2株为基因VIId型,而BY株和FW株为基因IX型。这些结果提示贵州省不同鸡群间存在相同NDV毒株感染的可能性,不同年份间NDV毒株发生基因型改变,而近年来贵州省流行的ND疫情主要是由NDV基因VII型引起。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点采集与路线网捕法 ,研究了祁连山中段的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共捕获蝶类 2 5 0 0余号 ,隶属于 6科 3 5属 5 3种 ,其分布划规为 5个生态群落 :1 )山缘农田群落 2 3种 ,占 43 .4% ;2 )山地草原群落 1 3种 ,占 2 4.5 % ;3 )森林草原群落 1 3种 ,占 2 4.5 % ,4)高寒灌丛草甸群落 2 2种 ,占 41 .5 % ;5 )裸岩群落 6种 ,占 1 1 .3 %。以山缘农田群落和高寒灌丛草甸群落中种数最多 ,裸岩群落中种数最少。 相似文献
15.
16.
祁连山中部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室内培养土壤温湿度变化对祁连山海拔3500,3600,3700和3800 m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及其比例为35℃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为30%和40%下比10%和20%下高,0~15 cm土层比15~35 cm土层中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占有机碳含量比例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递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比例为35℃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为30%和40%下比10%和20%下高,0~15 cm土层比15~35 cm土层中高。一阶动态方程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效果较好。5℃下分解率系数和活性有机碳库较低。5℃升高到15℃,Q10为1~6,15℃升高到25℃,Q10为1~2。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寒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分解受温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贵州南部地区禾草云斑病发生危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在贵州南部地区,匍茎剪股颖草坪禾草云斑病于4月下旬始见发生,全年病情有2次高峰期,其中,第1次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次高峰期出现在9月。病害程度主要与当年4-10月的气温及降水密切相关。在田间调查苇状羊茅禾草云斑病病情的基础上,分析了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是影响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1997-1998年用11种坪用禾草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禾草云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发现,结缕草、细叶结缕草及狗牙根都不发病,表现免疫;高羊茅抗病;黑麦草、匍茎剪股颖、剪股颖及草地早熟禾发病都较重,表现感病。7种常用杀菌剂对高羊茅禾草云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0%多菌灵、65%代森锌和15%三唑酮对该病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这3种药剂田间药效在药后10天防效均高于70%;在药后15天,防效最好的是15%三唑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