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传统家具文化是以传统家具为载体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具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将其融入提升文化自信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2014年我国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概括而言,即从各学科领域中汲取思政教育资源,以此实现全课程育人新格局,这一改革趋势为传统家具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是三全育人大格局下的一项系统工程.职业素质提升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复杂过程,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高度一致.以《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为例,阐述了茶文化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进而提出了茶文化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融合路径:依托"第一课堂"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此将高职学子培养成为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在进行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重要意义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继而进行了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研究,最后实施了开展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反思。希望通过探索与反思,能够为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竹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结晶,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旅游产业,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要求,也是建设我国西南桥头堡的重要举措,对于弘扬和发展、传承与保护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在产业发展中应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民族生态学、社会林业学、文化人类学,采用社会调查并结合PRA和RRA方法对桂北地区进行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饮食文化、禁忌文化、民间文学、节日文化、佛教文化、村规民约等朴素的生态文化对桂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将思政教育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继而对学生思想观念的确立发挥出积极作用.概述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情况,分析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分析化学》和思政理论同行可以构成协同效应,探索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高职《药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中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学情分析为前提,厘清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的思路,创新实施内容及方式,构建了项目教学法+X立体式课程思政课堂,建立了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通过实施效果及反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反思,推进持续改进,从而达成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实现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各专业课要积极发挥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功效.《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变革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团队建设、完善育人评价体系等途径方法,阐述了该课程实施思政融合的教学探索,使得该课程成功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体现和应用于各种旅游发展的形式中。通过对云南红万村彝族阿细祭火节旅游的个案研究,发现社区参与少数民族节庆旅游是社区主体以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样形式和途径参与节庆旅游活动的策划与筹备、运行与管理和节后应对与处置的全过程。针对社区主体参与的现状,可以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机制,提高社区主体参与的能力,拓展社区参与少数民族节庆旅游活动的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景观植物设计作为环艺、园林、景观等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了道路、广场、庭院等不同景观类型的植物设计.以景观植物设计为例,从课程性质和任务、学科核心素养和目标、课程思政整体设计3个方面介绍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举措,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探索.实践证明,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行业需求创设的思政教...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平安壮族在与自然长期的相处中,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创造出独特的生态文化。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过于强调表面景观的开发及利益的驱使,忽视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保护,从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保护自然与传承壮族生态文化的前提下,探索了新平安壮寨全域旅游新思维、管理模式、营销渠道及服务体系,提出了壮族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策略,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传统村落中的文化空间既是展现和传承其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空间类型。然而随着传统村落现代旅游的不断升温,村落空间的功能和形态更多地是服从游客市场的需求和旅游业态的要求,而缺少对文化空间的主动保护、规划和引导。文中选取宏村、西递、碧山、南屏、屏山、卢村等6个皖南乡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在现代旅游发展中对文化空间的需求特征,探讨如何以传统村落空间的改造为依托,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耦合提供载体和支撑,提出了民宿文化提升模式、文化旅游空间主动营造模式、村民公共活动空间改造模式3种空间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乡村聚落由社区或乡村居民点组合而成,而乡村景观则代表聚落居民生活的场所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溯人类发展史与自然环境演变史,结果发现、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是自然环境与人为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景艺术美学与文化旅游产业则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作的具有价值的痕迹和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