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近年来在新疆突飞猛进,而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给当地土壤和植被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文章以新疆华电达坂城风区300 MW风电工程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特点和项目区具体特点,分块分区设置防治措施,在3个区域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有效地防治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风电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当今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不断剧增的背景下,发展风电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热点领域,同时也是云南省发展战略的热点问题。分析了云南省风电建设对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风电场建设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以期为云南风电建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海岸线上分布有不少的风电场,风电场建设引起建设区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导致海岸线局部生态环境脆弱.文章在论述风电场区组成和风电场建设带来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风电场所处的地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植被恢复的技术措施,为风电场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借鉴,也为各级政府制定风电场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湖北省49.5MW风电场工程概况,对水土流失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并采用工程类比法预测了水土流失量,针对该工程特点给出了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类似风电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湖北省49.5MW风电场工程概况,对水土流失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并采用工程类比法预测了水土流失量,针对该工程特点给出了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类似风电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取湖南、湖北7个代表性山地型风电场,通过实地调查,评估风电项目建设对森林生态的影响,探索促进风电项目与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风电技术的进步,南方平原风电的建设已大大提速,平原较山区更容易忽视水土流失问题,建设中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势必会给排水、内涝、耕地、植被等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以湖北潜江浩口风电场建设项目为例,针对南方平原风电建设特性,提出了配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特别是加强整个施工期临时防护的配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有效防治南方平原风电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由于建房、修路、采石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滑坡、泥石流等山地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会十分脆弱。以夷陵区分乡镇高场村李家湾滑坡体生态修复为例,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适宜滑坡体生态修复方法:采用乔、灌、草植物的造林技术措施,为当地灾后生态修复与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随着江西能源结构转变,风能资源开发力度逐渐加大,江西省风电项目不断增多,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以江西新洲风电场工程为例,对长江冲积平原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以及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期能对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加强风电场建设使用林地监管,禁止在生态功能重要、生态脆弱敏感区域的林地建风电场,依法规范风电场建设使用林地,减少对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的损害与影响,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通知的有效期为5年。针对近年来各地大规模发展风电,风电场项目占用森林和林地面积大幅上升,违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生态修复的涵义、理论、实践及模式的论述,研究分析了生态修复对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中的优化作用,指出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既有利于对治理工程的保护,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敏感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评价结果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分别从水土流失、生境质量、地质灾害及水资源4个方面选取了7个敏感性评价因子,结合ArcGIS软件和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研究区生态敏感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敏感性整体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88.43%的区域生态敏感强度以不敏感和轻度敏感为主,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及陇中黄土高原区域;7.4%的区域生态敏感强度以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为主,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地和甘南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3.
长防林为生态环境“筑江堤”安徽长江防护林工程区位于皖江流域最西部,包括潜山、岳西、宿松、太湖、望江、怀宁、枞阳、贵池、东至9个县区,工程区范围内总面积为88.6万公顷。由于这一区域以山区和丘陵区为主,过去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过度采伐、毁林开垦,导致水土流失面积达46万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51.9%引发水土流失、洪涝、旱灾、水库淤积、河床抬高、耕地被毁等一系列生态灾害问题。1990年安徽启动长防林建设,1992年被纳入全国长防林体系一期治理范围,1996年引入德国政府赠款建设长防林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4.
应用植物措施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道生态建没与修复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植物措施作为河道生态修复的关键组分,在工程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外河道生态建没中植物措施应用的基础上,从生态河道的定义、植物措施的护坡原理、植物措施的类型等方面对植物措施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植物控制水土流失、加固和稳定土壤、修复生态环境和净化水质的机理,以及单纯植物护坡技术和植物工程复合方法中应用植物措施的关键技术,指出国内应在河道建设中广泛开展应用植物措施的研究,并展望了未来河道建设技术研究和工作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5.
阳茂仙家垌风电场项目位于云开山保护区东南边界外1 km范围内,通过进行实地调查,预测与分析风电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生态及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影响分析制定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以期为风电项目的选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川滇生态屏障是构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迪庆州林草建设关系到川滇生态屏障建设的成败。境内高寒山地、石漠化土地和干热河谷区历来是生态修复重建的重点难点,植树造林往往因干旱缺水而失败。针对不同保水剂的适用范围,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推广应用需求,分析了保水剂在迪庆川滇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保水剂对迪庆推进川滇生态屏障建设有着十分有益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其推广应用效果与当地经济社会情况和自然特殊性密切相关;建立区域实用的推广应用模式应优先解决不同条件下的保水剂种类和最佳使用浓度试验,充分结合保水剂类型特点、适用性以及项目区干旱状况、降水特点和土壤特性,适应当地经济技术条件,使得保水剂造林技术能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和平 《林业调查规划》2009,34(4):129-132
对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认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3663t,基础设施建设区平均侵蚀强度为955t/hm^2·a,属微度侵蚀区,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951t.旅游服务及生态展示区和道路区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提出以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为基础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省水土流失现状出发,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对目前已经应用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黑龙江省水土流失现状出发,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对目前已经应用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乌兰察布市阴山北麓包括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3个旗,属农牧交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贫瘠、林木、草原退化。文章根据区域生态问题提出了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以期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