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中条山中段,经调查该保护区有维管植物119科464属887种.种子植物为112科455属870种,其中10属以上的科有10个,共215属411种;仅含1属的科有48科,其中1属1种的为29科.该区分布有较多的只含1种植物的属,有277属.科分布类型主要是世界广布(36.61%)、泛热带分布(29.48%)和北温带分布(21.43%).属种分布类型中温带成分占优势,各类温带分布属高达262属,占该区总属数的57.58%;各类温带分布种(不包括中国特有种)有482个,占该区总种数的55.4%.植物区系特征表现为种类丰富、起源古老、温带特性和过渡性明显及分布有较多的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2.
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有药用植物175科520属801种,种数占保护区维管植物总种数的78.3%,即超过3/4的种类为药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蕨类植物31科61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41科470属737种,双子叶植物比例优势明显。在这些药用植物中,菊科、草本类、全草(全株)类、清热类、平性类、苦味类分别在种类数量、生活型、药用部分、药性、药味中占优势。文章分析了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并就如何使保护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分布的蝗虫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分布的蝗虫有7科20属31种,其中:蚱总科1科1属2种,蝗总科6科19属29种;按区系性质分,古北界蝗虫种类有23种,占总种数的74.2%;广布东洋界与古北界蝗虫种类有8种,占总种数的25.8%;特有种蝗虫有6种,占总种数的19.4%。针对该区域蝗虫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陕西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对陕西省秦巴山区板栗害虫的种类及其区系组成进行了连续2 a的调查。秦巴山区板栗害虫有6目49科143属184种。食叶害虫25科85属109种,分别占总科数的51.02%、总属数的59.44%、总种数的59.24%;由古北界、东洋界以及古北-东洋共有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其种数分别占该类害虫种数的31.19%、25.69%、33.03%。枝梢害虫15科25属27种,分别占总科数的30.61%、总属数的17.48%、总种数的14.67%;东洋界种类和其它多界种类优势类群,其种数分别占该类害虫种数的37.04%、29.63%。蛀干害虫5科22属32种,分别占总科数的14.28%、总属数的15.28%、总种数的17.39%;由东洋界种类和古北-东洋共有种类构成优势类群,其种数分别占该类害虫种数的31.25%、43.75%。种实害虫5科8属11种,分别占总科数的10.20%、总属数的5.59%、总种数的5.98%;由古北界种类和古北-东洋共有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其种数分别占该类害虫种数的27.27%、54.55%。苗木害虫有3科3属5种,分别占总科数的6.12%、总属数的2.10%、总种数的2.72%;由古北界种类和其它多界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其种数分别占该类昆虫种数的40.0%、40.0%。在这些害虫中,古北界46种,占该区板栗害虫总种数的25.00%;东洋界47种,占板栗害虫总种数的25.54%;古北-东洋界共有种64种,占板栗害虫总种数的34.78%;其它界种类27种,占该区板栗害虫总种数的14.67%。秦巴山区板栗害虫以古北界、东洋界、东洋-古北共有种类为优势种类。符合陕西板栗分布于古北、东洋两界过渡地带的昆虫区系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等方法,对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黄桑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植物36科49属64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25种,占湖南省的31.52%;省级保护植物有39种,占湖南省的33.65%。(2)珍稀种子植物33科可划分成7个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相关的科为主(11科,33.33%),与北温带分布相关(9科,27.27%),与东亚分布相关(7科,21.22%);46属可划分成11种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占优势(14属,30.43%),温带分布(11属,23.91%),中国特有(18属,7.39%),东亚分布(7属15.21%),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5属,10.86%),世界广布(1属,2.17%);(3)在生活型方面,以高位芽植物为主,49种占总种数的76.56%;以乔木为主,44种占总种数的68.75%。  相似文献   

6.
望东垟高山湿地群落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1 hm2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样地植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结果表明: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34科50属55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1科47属52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丰富,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最多,有18科(占52.94%),温带分布的科(9科)略多于热带分布的科(7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最多,有14属(占28%),泛热带分布次之,有9属(占18%),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的属几相当;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分布最多,有42种(占76.36%),北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次之,均含8种;该湿地群落各层次的代表种类明显,木本植物中以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和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幼树)为优势种,草本植物中以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和平颖柳叶箬(Isachne truncata)为优势种;在垂直结构中,乔木层因砍伐而缺乏,草本层物种的丰富度明显大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略高于灌木层;望东垟湿地为热带北缘区系性质华东南缘高海拔山地类型。  相似文献   

7.
据初步调查河北云雾山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共有31种(其中含3变种),隶属11科15属。区系分析显示:(1)该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科、属、种分别占河北的蕨类植物总科、属、种数的55%、41.7%、31.3%。(2)该区系优势科为卷柏科、铁角蕨科和岩蕨科;优势属为卷柏属、粉背蕨属和岩蕨属。(3)区系地理成分具有显著的北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也相当丰富,与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一致;该区蕨类植物生态类型主要为土生和石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8.
海南滨海砂地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滨海砂地植物区系共有野生状态的种子植物714种(含变种、亚种)、383属、103科。该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3.04%,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80%。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属数的46.52%,16.46%和12.03%;热带分布种中则以热带亚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种数的35.52%,15.88%和13.42%。该区系特有成分极贫乏,只有32个海南特有种,仅占总种数的5.24%。文章还探讨了该区系与周边地区、各大洲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野生食用植物共有68科162属273种,包括被子植物60科254属264种,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和食用真菌类各2科2属2种,藻类植物1科1属1种。其中的优势科蔷薇科(44种)、菊科(28种)和豆科(17种),优势属为悬钩子属(20种)。这些野生食用植物可归并为野生蔬菜类(148种)、野生果实类(114种)、野生淀粉植物类(7种)和其他类型(13种)。简要介绍了50种野生食用植物,并对该区野生食用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福建圭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省圭龙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有174种(包括变种),隶属于36科79属,其中发现福建地理分布新记录种1个,即灰绿耳蕨(Polystichum eximium)。优势科是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科,5科占总种数的57.5%。优势属是鳞毛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卷柏属、短肠蕨属和毛蕨属,7属占总种数的36.2%。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和热带至亚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分布最多,种的地理分布则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种的相似性分析表明:本区系与罗卜岩和三清山的关系密切,而与鸡公山等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11.
对石家庄井陉山区石包垴种子植物的调查发现,该地区被子植物包含54科、111属、133种(其中双子叶植物45科、97属、114种,单子叶植物9科、15属、19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1科-蔷薇科(Rosaceae),中国特有植物1种。通过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表明,种子植物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计38属、48种,占总属数的33.63%,总种数的35.56%),其次是东亚分布成分,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2.
山西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74科352属769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布类型较为丰富,其中,温带分布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成分共241属,占总属数的79.82%)。种的区系分布类型中,以中国特有分布成分占绝对优势(中国特有分布成分共291种,占总种数的38.14%)。对属、种区系成分与植被关系的分析表明,薛公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具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性区系成分的特点。在薛公岭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组成中,中国特有成分占明显优势。薛公岭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野大豆,有山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党参、文冠果、刺五加、山核桃。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野外考察、植物标本采集及鉴定、植被调查、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等多次实地调查获取的柴达木盆地野生种子植物数据,对该区域内植物区系组成、性质及分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59科227属646种(含变种),其中,裸子植物仅3科3属7种。(2)菊科和禾本科是区域内的优势科,共包括224种;此外,单种属或寡种属成分比例较大,占区域内总属数的88.99%,总种数的55.73%,其中,单科单属单种植物20种。(3)基于柴达木盆地形成的历史因素和环境条件,区域内植物以北温带分布成分、世界分布成分和地中海、西亚、中亚分布成分为主要优势成分,植物成分具有明显的旱生性、耐旱性、耐盐性等温带区系性质;热带成分8属;中国特有类型仅有1属。由此可知,柴达木盆地野生种子植物具较高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科、属的高度分化致使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优势种为非中国特有种,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与世界成分、地中海等成分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证明区域内植物在发生历史上曾经历过与热带微弱联系的历史渊源的遗迹。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林木种质资源野外调查,对河南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木本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与邻近地区木本植物区系的关系。调查发现,该区木本植物554种,隶属于70科184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11属14种,双子叶植物64科169属530种,单子叶植物2科4属10种。乔木271种,灌木264种,本质藤本48种。单型科(属)和寡种科(属)占据一定优势,占该区木本植物总科(属)数的50%以上。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科和属的分布类型分别有9和14个,在科水平上呈现过渡性特征,而属水平上表现出温带性质占优势,且与维度相似的邻近区系联系最密切。为老君山木本植物的研究、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为我国植物区系区划、伏牛山区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四川观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境内。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标本、文献资料,对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江油市观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28科519属1 00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2属19种;被子植物122科507属990种。有39科种子植物属于泛热带分布类型,占总科数的44.33%;141属为北温带分布类型,占总属数的29.81%。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表现出较典型的从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植物本底资源状况,更好地保护区内湿地资源,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查阅相关文献鉴定的方法对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为:(1)调查区内有植物197种,隶属38科123属,其中有国家稀珍濒危植物3种,特有属种1种。双子叶植物是该区内植物群系的主要建群种,分别占总科属种数的68.42%、73.98%、75.13%,丰富度高。(2)区系分析表明,该区系有10个分布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世界分布,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等5个分布区类型所含属数均≥10属,温带分布型占总属数的67.8%,表明该区系植物是典型温带性质。(3)该湿地公园内植被可分为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26个主要群系,为典型的河岸地带湿地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水分梯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西天目山主要草本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应用情况,采用路线调查、查阅文献及书籍、走访居民等方法进行调查,为该区草本药用植物的研究、保护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该区主要有草本药用植物150种,隶属于64科133属。单种科占首位,含2—5种的寡种科占次位,2者分别占总科数的63. 00%和30. 00%,分别占总种数的26. 67%和33. 33%。单种科及寡种科占的比例大,说明该区草本药用植物科的组成具多样性;(2)单种属最多,占总属数的90. 23%,除单种属外皆为寡种属,表明该区草本药用植物无占明显优势的大属,属的构成复杂多样;(3) 1年生及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占主导地位,分别占总种数的25. 33%及56. 00%;(4)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67. 33%;(5)当地药用草本植物的利用方式多样,有栽培作药用、食用与观赏,采集野生作药用、食用、牧草等方式,但未被利用的仍占主体,达37. 89%。该区草本药用植物多样性丰富,药用价值高,应建立研究、管理及宣传机构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植物标本采集和鉴定、文献资料借鉴,对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进行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植物78科246属440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5属23种,裸子植物1科4属7种,被子植物67科227属410种。菊科、蔷薇科、毛茛科等22科为优势科,桦木科、杨柳科、松科等8科为表征科;优势属和表征属分别为86属和15属。保护区植物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单种科,但有2个单种属。在地理成分中温带分布型有23科185属431种,分别占(不含广布型)科、属、种总数的29.49%、74.80%和97.95%;保护区植物与亚洲交流较多,与热带交流较少,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共有42科137属233种,植物区系组成中最大科是藜科(24属69种),该科也正是新疆盐生植物区系最大的科;本研究区盐生植物有69属99种,占总属及种数的50.4%、42.5%;除世界分布科外,温带分布科和热带至温带分布科占第一位,各均含10种;属的地理成分中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含变型)占优势, 有45属,占总属数的39.8%;种的区系以温带成分(53.1%)和古地中海成分(42.4%)占绝对优势,中亚分布型(27.0%)、温带亚洲分布型(25.7%)、旧世界温带分布型(21.6%)比重明显大。区系基本特征表现为: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据比率很高;地理成分优势性显著,来源较广泛,有一定古老成分,特有程度极低,具极为明显的盐生性质和温带干旱区荒漠性质;区系中包含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1种和被认为"新疆可能已消失的物种"中的3个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摸清米仓山南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其多样性特征,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开展野外调查,对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野生药用植物共有95科223属290种。科属构成丰富多样,科的构成上寡种科最多,有44科136种,分别占总科数的46.3%,占总种数的46.9%;属的构成上单种属占绝对优势,有178属,占总属数的79.8%,占总种数的61.4%。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的生长类型以草本药用植物略占优势,占总种数的53.1%。解毒和清热是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的主要功效,分别占总种数的44.5%和42.1%。该区域的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或全株和根与根茎入药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33.6%和22.3%。综上所述,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长类型、功效、药用部位等类型多样,但缺乏规范的保护和利用计划,建议制定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为该区域内中药材资源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