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建设合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已成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对全国各地多个小区进行了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以了解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行为,了解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现状,并由此分析了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从政府进行宣传监督、个人提高环保意识、机构加大智能化产品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的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垃圾分类之蚂蚁总动员"艺术园圃获得第二十二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临时展览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属单位一等奖。其设计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立意,利用绿色环保材料造景,契合所在场地氛围要求,采用故事型立体花坛形式,把垃圾分类理念转化为容易被儿童所接受的表现形式,以倡导生态环保之风。  相似文献   

3.
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治理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固体废物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垃圾来源,阐述了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环境的现状,从资金投入、环保治理、管理措施、分类处理,运行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在城市生活中,大量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热点难点。分析了大连市目前存在的垃圾分类的问题以及现状,设计了一款针对垃圾分类回收的一体化装置。使用结果表明:可进一步省去以往大量回收垃圾后无法有效分类造成的成本和大量损失,创造经济效益。可在提高城市的资源回收效率的同时唤醒大众对环保的认知,推动环保产品市场的前进。  相似文献   

5.
对校园垃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现行垃圾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对策与建议,使得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垃圾分类后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环境污染,最大化实现物尽其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对垃圾分类工作也在全面开展,进行广泛宣传、培训,从源头干预投放,实行垃圾"安检"、绩效考核等,对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鉴于医院服务的特殊人群性质,对公共区域的垃圾投放收效甚微。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加大病患宣传力度,加强分类知识普及,借助信息化措施,提高分类意识,完善绩效考核,提高督查力度,提高公共区域垃圾投放准确率,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垃圾分类是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家庭厨余垃圾分类是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其投放模式受居民的行为意愿、末端处理技术方式等影响较大。阐述了国内外若干国家和城市的厨余垃圾分类投放的做法,并以广州市为例,探讨了家庭厨余垃圾投放模式对居民、环卫工人、收运过程与处理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技术与市场》2001,(11):9-9
这种由陕西西安北光电仪器厂生产的安纳海姆食物垃圾处理器是国际认定的绿色环保产品,体积轻巧,安装在厨房水池下面与下水道连接。家中废弃的瓜皮、果核、剩菜饭、蛋壳、骨头等食物垃圾可直接倒进水池,然后启动处理器开关,垃圾即被研磨成浆状物,随水流从下水道排出。这样,垃圾就不用堆放和倾倒,没有了食物垃圾,就杜绝了污染源,减少了臭味异昧和害虫、蚊蝇骚扰,保持了家庭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清新,起到促进人体健康,改善社区整体生态环境的作用。家庭食物垃圾处理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兰州市民绿色意识,采用实地调查兰州市垃圾分类制度落实情况、问卷调查兰州市民垃圾分类情况和走访等方法开展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民对居住环境绿化美化的期望值较高,而近半数受访者不清楚所在小区的垃圾分类制度落实情况,仍有垃圾分类无效或不作为、混合搬运垃圾等现象.据此得出结论,兰州市民对垃圾分类制度的关注度较低,市民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在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垃圾分类参与度不高、缺乏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获取信息碎片化以及校方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模式单向化等原因,导致“落实难、监督难、持续难”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并分析其数据,提出了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模式、完善基础设施与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将垃圾分类与寝室评分相关联等3条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系统设计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垃圾分类系统的结构性策略,探索了垃圾分类的难点和突破点。采用符合产品系统设计方法的基本架构,剖析了垃圾分类系统构成,通过系统性地分析垃圾分类系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产品方面提升垃圾分类效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垃圾分类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试点施行,且已成为中国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在试点推进过程中,不同群体在意识培养、行为指引、实施成效方面均存在差异,而高校学生理应成为垃圾分类理念的先行者和传播者。以南京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基于垃圾分类行为环境视角,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的主观行为环境和客观行为环境,并从优化设置、强化宣传等角度提出了高校垃圾分类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在资源过度消耗、生态文明亟需建设的大环境下,各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每年有大量可再生资源被浪费,垃圾资源化效率低下,不仅如此,大学校园资源分类回收机制也存在诸多弊端。以我国各高校正面临的垃圾分类困局为契机,通过对比发达国家所采取的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措施,采取"互联网+"的方式,探索了适用于高校校园的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模式,旨在运用价格杠杆的方式引导广大师生主动进行垃圾分类,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4.
通过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对苏州市居民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居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对深化与推进苏州垃圾分类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促使苏州实现垃圾分类切实化、推广化。  相似文献   

15.
垃圾问题易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垃圾分类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推行垃圾分类如果没有全体居民的参与和努力是无法实现的,而如何使居民从"愿意实施垃圾分类"到"正确实施垃圾分类"的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梳理垃圾分类及其媒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利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北京市居民媒介使用习惯与垃圾分类践行情况之间的影响关系,依据所得数据分析总结了北京市现行垃圾分类媒介宣传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针对年龄、学历、月收入、住宅区类型不同的群体提出了在传播媒介、信息投放和信息优化上的不同宣传建议,以从媒介宣传维度对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6.
<正>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着力推动的"关键小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这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就进一步阐明了垃圾分类对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明确了重点方向和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7.
宋金成 《绿色科技》2023,(10):187-191
随着各地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开展,大部分现有垃圾转运站已不能适应当前垃圾分类转运需求和人民群众对周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诉求。通过分析现状中小型垃圾转运站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运站提标升级的要点,并通过具体工程实践案例,对转运站提标改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建议中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在改造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总图布置、环保工艺、建筑风貌等因素,做到站内车辆运输路线合理、回车场地充足、臭气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和谐,最终营造出运行高效、安全环保的“邻利型”环卫设施。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推进首都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园林绿化行业特点,形成了党政机关带头严格执行,公园、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园林绿化产业统筹协调,生活垃圾分类和园林绿化废弃物、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与认可。6月10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相关领导,以"四不两直"方式检查局  相似文献   

19.
继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后,6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明确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要求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建立分类处理体系,促进可回收物充分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实施垃圾分类是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公民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实施垃圾分类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观念和自觉行为习惯。以对国内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最早、实施效果也最显著的厦门市为例,揭示了该市在创新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构建共同参与、多元共治的垃圾分类治理体系中所形成的成功经验,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在借鉴国内外垃圾分类先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改进垃圾分类知识和政策宣传方式、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