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观格局空间分析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指导作用。文章利用ArcGIS10.2和Fragstats4.2软件对大兴区2014年和2019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结果发现:研究时段内,大兴区景观格局特征变化显著。土地的转入转出表现剧烈,主要以非林地转出,针叶林地、阔叶林地转入为主;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两个尺度来看,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异质性上升;景观边界逐渐增加,斑块形状、空间关系向复杂化发展,景观要素斑块分布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但景观聚集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三明市主城区景观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初步阐明研究区内林地景观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基质为林地景观,面积约占90%,城市景观类型变化情况显著,林地、耕地和水域的面积在不断减少,建筑用地和裸地的面积在持续增长,并且在2014—2019年建设用地的总体面积超过了总体耕地面积;2009—2019年建设用地具有最大动态度,景观类型转化过程中以耕地、林地和裸地转化为建筑用地为主要特征;在研究时段内,三明市主城区的总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异质性在持续增加,各景观斑块间的连接度有所降低,斑块形状也越来越复杂;林地景观作为研究区的优势景观,其格局较为丰富,景观多样性较高,以常绿针叶林斑块与竹林斑块为主;林地景观的面积在减少,林地景观斑块个数在不断增加,林地景观的团聚程度被打破,这将进一步对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海南岛三大典型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内林地、耕地等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水域类型面积呈增长趋势,南渡江流域建设用地类型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流域。(2)在类型层次上,流域内林地、草地和耕地景观斑块异质性强,斑块离散程度增大,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趋于复杂化;在景观层次上,流域内景观具有破碎度高、异质性强、连通性下降、景观均衡分布、优势度降低的变化特征,其中南渡江流域景观变化更为显著。(3)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数量、GDP等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综合分析了海南岛三大流域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为海南岛典型流域的后续水土治理、景观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月亮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现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 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提取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斑块面积、个数、周长等信息。选取分维数、蔓延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两个方面来分析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有硬阔林地、软阔林地、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其他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11种景观类型,硬阔林地和针叶林地面积最大,是研究区的主要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的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和斑块个数分布极不均匀。整体来说,研究区各景观呈现破碎度较小,聚集度较高,景观类型空间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水平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湛江市1996—2007年林地数量和其景观格局的变化,定量评价了其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年中,湛江市林地景观总面积显著增加;斑块破碎程度增大,空间格局变得更为复杂;湛江林地景观的格局演变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的结果与其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有密切相关性。最后提出了湛江今后的林地保护和发展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林地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福州市林地景观的地形分布格局进行了空间分析和统计,然后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别从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斑块规模特征、斑块破碎化特征以及斑块形状特征等4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林地景观类型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0—2010年浑太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4,(1):98-103
选择2000年与2010年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景观生态学理论和转移矩阵数据模型,综合土地利用特征,从景观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等方面对研究区景观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浑太河流域在近10年内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利用转化及景观格局演替规律。研究表明,受经济发展与快速城镇化等因子的驱动,林地、耕地和沼泽湿地等生态地类面积减小,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格局呈现斑块不断变小、离散化和景观破碎化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以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土地利用综合治理方案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Fragstats的邯郸市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14年遥感影像Landsat8为基础,利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波段组合、融合、裁剪、增强等预处理,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邯郸市三区的绿地信息进行提取。对提取结果进行绿地分类,利用Fragstats景观处理软件,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景观斑块破碎度指数分析,进行景观格局定量评价,以此探讨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并为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提供依据。从而在提高城市绿化率的基础上,优化绿地景观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生态作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省大清河水系阜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价法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85—2015年该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分析了服务功能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生态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0年城市、林业、农业、水域景观呈增加趋势,荒漠、草地景观呈减少趋势。总体上表现为斑块数量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大,各景观类型连通性增强,景观结构愈加稳定。2)研究区生态服务总价值在2000年最高(58.08亿元),2000年之前呈增加趋势,2000年之后呈减少趋势。林地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为农田和草地;单项服务价值中维持生物多样性与保持土壤服务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气体调节和气候调节。3)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与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标、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平均斑块面积、聚集度均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北京明长城周边的森林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状况,以北京市长城普查数据和近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北京境内明长城沿线两侧3 000 m范围为研究区域,在选取常用景观指数分析了研究区森林景观格局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结构指数(Ei)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Ri),结合趋势分析和Kriging插值方法,定量直观地描述了研究区生态风险的分布格局特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覆盖率较高,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优势景观类型,二者面积比重之和占总面积的83.38%。其中,有林地中又以阔叶林比重为最高,达21.64%。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二者面积较少,均不到总面积的1%,属于绝对弱势的景观类型。(2)阔叶林、灌木林地以及未成林林地等3种景观斑块面积较大,且斑块分布相对较集中,斑块连接性好,破碎化现象较轻。针叶林、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及其他用地等4种景观斑块面积则相对较小,斑块连接性差,破碎化现象严重。(3)研究区主要以0.5 km2以下的中小型斑块居多,大型斑块及以上等级斑块数量急剧减少,部分景观甚至没有超大及巨型斑块,斑块较为零碎,完整性和连通性较差,存在一定的破碎化现象。(4)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特点。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延庆、怀柔和密云3个区县的一些较著名长城段,整体上呈中部高、四周低分布。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既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的影响,也决定其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掌握城市整体森林景观格局有利于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森林特征。本文基于上海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对2004年和2014年上海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城乡梯度及其森林类型的动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上海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貌格局吻合,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不管从景观构成还是景观指数方面看,森林景观生态质量均低下。在景观尺度上,虽然十年间城市森林面积显著增长,但城市森林从2004年到2014年呈现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连接度较差、景观斑块边界整齐单一、斑块间生态过程联系较弱等问题。在森林类型景观尺度上,阔叶林占上海市森林类型的大部分且其面积有增长趋势,果树林呈减少趋势;相比其他类型,阔叶林空间聚集分布范围集中在近郊,且聚集效应相对明显。通过城乡梯度划分和分析,上海市城市森林景观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且区域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从宏观水平上分析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运用GIS、 RS和Patch Analyst景观结构分析软件,选取景观特征指标对成都市主城区2000-2010年之间绿地格局和破碎度的变化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成都市三环内城市绿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1%和23%,增长幅度为11.8%,绿地覆盖率较低;其空间格局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二环至三环间;10年来主城区整体绿地破碎度有所降低,其中锦江区绿地破碎度最小,武侯区最大,分别达20.45块/hm2、73.30块/hm2;三环内绿地面积小于1 hm2的中小型斑块数量达绿地斑块总数量的97%,大型斑块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较少,景观破碎度较高,生态功能较弱。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绿地优化的建议,为创造主城区优良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是西部乃至中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重建与恢复植被不仅可以改变景观的类型组成,也影响着景观的空间格局。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对各个地区景观变化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建设的影响下,景观格局发生演变,耕地、林地景观格局得以优化调整,斑块复杂性和景观异质性程度降低,景观要素的空间联结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田景观格局关系到农田的生态健康和生产力水平,而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深受城市发展影响。通过对2015与2020年沈北新区Landsat5、7TM影像进行解译,得到了沈北新区两年的农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草地的地类分布图等数据。通过使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在解译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斑块个数、平均斑块面积、临近指数、分维数、聚集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指数。依据两年地类分布图变化分析,以及在各景观指标的含义下再对不同时期景观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沈北新区农田被建设不断占用的景观特征表现为:农田景观斑块数量、密度显著增加,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斑块破碎化、形状复杂化趋势明显。可见,农田因社会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方向的调整而发生巨大改变,被道路和大量小规模的无序建筑侵占和切割,正在逐步丧失农田景观美感,为此,提出了应通过探索不同模式的农田景观治理和建设途径,对城市近郊农田景观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海南省五指山市1998年、2003年、200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4期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选取聚合度(AI)、景观形状指数(LSI)、边缘密度(ED)、破碎度指数(FN)、连接度指数(CONNECT)、斑块密度(PD)等6个景观格局指数,利用景观fragstats4.0软件计算五指山市不同林地景观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五指山市林地景观的异质性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内五指山市的林地景观类型分布一直较为均匀,复杂度基本较少改变;各林地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形状指数与边缘密度变化方向一致,各斑块间相互影响及转化较小,景观斑块间类型的改变主要是通过林地与非林地间的转化完成,景观聚合度的年变化不大。研究成果对林地景观动态评价、生态脆弱性分析和林地综合管理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6年和2016年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普者黑自然保护区2006-2016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各地类在10年间均向其他用地类型进行相互转化,按各地类变化面积排序为:农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水域未成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非林地苗圃地疏林地;按各地类面积增加排序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建设用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非林地水域未利用地未成林地宜林地农用地。研究区主要以农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为优势景观;这几类景观斑块分布相对分散,切割程度和破碎化程度增加。在景观尺度方面,景观斑块总体呈现出多样化、破碎度、形态复杂化;不同类型景观的团聚程度、延展性和连通性减弱,分布离散性增强,呈现出非均衡性、异质性趋势变化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白河林业局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CIS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标定量分析,研究1987.2000年长白山地区白河林业局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探讨区域景观生态过程和森林景观格局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7~2000年间,经营总面积减少1663.87hm^2,斑块数目增加4240个;受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形成以有林地景观为主导的疏林地、灌木林地、沼泽地、非林业用地等呈补丁状散布之中的区域景观格局;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斑块密度增加,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宜春市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并运用到宜春市绿地系统的分类模式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构建了该市市域大环境的景观生态本底,建立了"廊、圈、网"交织的景观生态廊道,点缀了绿珠镶嵌的景观生态斑块,营建了"一圈、两横、两纵"的景观生态格局,镶嵌组合成强大的绿地系统,使规划后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优势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9.
肖亮 《防护林科技》2014,(12):44-45
文章对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目标、内容和原则进行了阐述,规划目标包括优化城市绿地空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休息娱乐场所.规划内容包括:城市概况及城市绿地景观现状资料的调查;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和格局的规划.规划的原则为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景观连续性、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香格里拉市2017年林地变更调查数据,选取斑块数量(PN)、斑块类型面积(CA)、斑块平均大小(MPS)、景观百分比(PLAND)、斑块密度(PD)、分离度(F)、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等8个景观指标,借助Fragstats4.2软件和ArcGIS10软件,从斑块特征、异质性以及多样性3个方面对香格里拉市林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市林地景观格局类型较为丰富,多样性较高,斑块内部连通性较强;各林地景观类型分布不均,以针叶林景观为主,存在比较明显的异质性;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大,非林地景观破碎化严重。提出合理编制林地利用方案、不断提高林地景观格局稳定性,加强资源林政管理、控制林地破碎化程度,加快建设“智慧林业”步伐、高效管理林地资源,抓住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优化林地景观格局,结合林地适用类别,科学合理规划林地功能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