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业技术专业是安徽省特色专业,针对林业技术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业技术专业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确立"校企一体,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的师资队伍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王希  顾祎  陈瑾  李晓峰 《绿色科技》2022,(5):254-256
在枟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枠、"全民健身计划"、"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视域,新时代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剖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江汉大学体育学院为例,通过调研相关单位获得人才培养模式素材、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课程比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  相似文献   

3.
万春锋 《绿色科技》2022,(7):255-259
分析了高职焊接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不足,并从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发现: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以企业的产品为载体开发相应的课程等途径,使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才能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最终建立了"岗位培养订...  相似文献   

4.
当前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在农林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福建三明林业学校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开展了无人机方向在农林类专业上的实践探索,以培养大批无人机相关人才,满足社会对无人机专业人才的需要。福建三明林业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实施"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开设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无人机方向)专业和现代林业技术(无人机方向)专业,不断地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室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无人机研发以服务现代林业需求,提高无人机扩展应用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目前,无人机教学科研成果显著,技术服务不断扩散,引领了"校企行"协同创新发展。探讨无人机与农林业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可以为无人机在农林业生产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存在的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有望根本性解决该问题.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已经积极行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高校也在深化改革,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反馈等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积...  相似文献   

6.
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工商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才需求差异化、专业门类细化、教育信息化等新形势。为了建设"人有我优"的特色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农林大学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建设复合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但是,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前仍面临着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挑战。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一是要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兼顾学校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明确以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绿色农林业、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二是要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行业+管理"和"科技+商业"两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开发跨学院的复合型课程;强化由多类型实践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和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四是要加强课程建设,重视课程群的建设,促进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加强案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五是要优化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复合型师资的引进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六是要深化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共识与共赢;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共生型和"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定向培养模式的探索,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针对赣南林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招生困难、供需脱节、就业不对口等问题,对林业类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设计,采取的措施有:以"定编"为纽带,形成一套定向培养制度、一个联合培养平台、一笔稳定培养经费的"三个一"机制,保障了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适应林业生产特点,实行"以产治学、由产至教"教学模式,实现师资、课程、设施、文化"四融合";构建"产学研用"共同体,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达到多方共赢。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林业类专业人才"以产治学、由产至教"培养模式的创新,林业类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增强,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林业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得到了行业、社会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此,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和建立教学保障机制,树立校企合作理念,创新工学结合机制;通过校企多方位合作以及校企产权联结、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强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通过建立体现工学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格局和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为工学结合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浙江农林大学抓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新理念给林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全面加快"新林科"建设,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在"生态引领,求新求变"的理念创新、"需求导向,集群发展"的体系创新、"交叉融合,深耕卓越"的模式创新、"强化职责,激发动能"的机制创新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开设"求真实验班",着力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改造传统专业,构建基于课程模块的多学科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模式;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实现学科专业协同发展;实施院长主管本科教学制度,夯实本科教学核心地位等一系列举措,对"新林科"建设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徒制基于“产教一体、校企协同”理念,通过教学体制和学生身份、教学场所和教学情境、课程形式与课程体系的三大变革,促使“校、企、生”三方深度融合,直面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未能完全满足园林行业的需求困局,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难”、教学“需求脱节”问题,把“德、技要素融入学徒全过程培养”。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与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现代学徒制班”构建校企双主体“学徒课程育人,岗位技能育人、星火传承育人、协同创新育人”四维度培养和管理体系,是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改革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产教融合、强化特色专业建设。面向浙江省竹木产业融合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分析当前校企合作育人的问题,凝练竹木特色专业方向,明确专企生师四者核心定位与权益,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特色化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团队、教学成果转化、人才信息追踪评价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对提高人才质量,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升高校育人品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从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两个方面来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要途径。总结了HBST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订单培养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和顶岗实习教育模式,在近三年的研究中,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企业层面四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提出了要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工匠精神,以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的合作共赢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对林业技术岗位需求变化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行业的变革是技术岗位变化的重要因素,林业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要适应这一变化。研究表明,林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岗位是市场上急需的岗位之一;森林培育、调查与管理岗位是传统岗位,但要求强化林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而竹木加工与营销岗位人员需求量最大。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变革林业技术专业的教学方式,其措施主要有更新教学观念;以教学"项目化"改革教学内容,突出核心技能培养;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核心技能培养;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双师"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哈尔滨师资队伍、科研、实践条件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三体"型教师团队。通过构建教师团队、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三体"联动、强化基地建设、订单培养人才等措施的实施,以实现"三体"型教师团队校内示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优化、实训基地平台建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订单培养就业率95%以上,及完成500余人社会培训等成效。以期通过此研究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及培养专业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的途径进行了探讨:首先应明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其次应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要建设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四,要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第五,编写科学的实训指导教材。经过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能较好地将教学与教育、学校与企业有机融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宗旨,校企共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全国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艺术教育赋能乡村发展,这不仅是对艺术教育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责任使命,因此,在明晰艺术教育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对于我国乡村振兴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艺术教育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艺术教育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以此引导广大师生热爱“三农”、服务“三农”,助力农村美、农民富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早日迈入现实。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可以解决产教融合不深入、人才培养社会认可度不高、课程行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对接的矛盾。通过梳理"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高级考核技能点,重构了书证融通地图,通过新增、强化、免修等方式设计了课证融通的课程。以修改后的《机床升级与技术改造》课程为例,探讨了融合书证融通类课程的教学实施,并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的达成,为农林高等教育发展和农林人才培养提供了目标指向。作为新农科建设的一部分,新林科建设旨在通过改革创新重点解决林科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与国家需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高等农林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加强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新农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林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研学结合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农科建设和林业的新发展脱节等。为此,立足中国国情,顺应国际林业发展趋势,对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调整,提出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林业人才为目标导向、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产教研融合、加大本科核心课程和“慕课”建设力度的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基于此,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在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一是重新修订林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理想信念、林业情怀、人文素养、理学素养、专业综合素质、审辩思维、创新创业、交流协作、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做好本职工作,实现团队目标的基础,因此,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了我国制造业由大转强的关键因素,以焊接专业为例,通过对焊接行业进行调研,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三教"改革、校企合作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建立具体的观测点,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的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方案的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指出"校企共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