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绿色出行、慢行理念的逐渐形成,共享单车使用率的也在同步飞速提升。许多城市开始更加重视城市绿道慢行空间景观的提升和改造。本文通过青岛市崂山路为例,总结了现状慢行空间景观的现状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营造慢行空间景观,突出其地域特色,体现其文化要素,打造文化景观,并在设计细节的处理上体现文化要素。最终实现与文化景观相结合,与山海自然环境想融合的凸显地域特色的慢行景观长廊。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哥本哈根经过10余年的努力,从汽车城市变成"自行车之城"。在低碳出行、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善。通过对"自行车之城"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相关设计策略的研究,总结了其慢行交通空间设计的策略和启示,为我国的城市慢行交通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慢行系统作为彰显城市魅力和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在广州打造“国际花园城市”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慢行系统为导向,针对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连通性存在的山水文脉联系薄弱、慢行路径不连续、服务品质不佳的问题,基于国内外对慢行系统和公园连通性的研究,及广州慢行相关规划实践,提出3个城市公园连通策略:在构建连通网络上,从景观山水、断点空间、居民生活方向入手,重塑慢行网络;在具体空间营造上,分区分径,构建互为关联的主题环路;在实施连通的路径上,从特色策略、植物配植、意境营造等方向入手,打造品质化慢行空间。  相似文献   

4.
城市街道空间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自发性。文章以天津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为例,在传承文脉前提下,着重从交通功能、商业氛围、人性化空间营造等方面对主干道街景的有机更新进行阐述,对类似城市街道空间的整治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街道空间是城市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其在提供步行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潜力。针对当下街景设计手法相对雷同和单一,以及缺乏对街道公共生活和生态环境需求协同考量的整合设计方法等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以公共生活和生态建设为切入点,从空间重组、交叉口改造、设施完善、雨水管理和种植设计5个方面出发,提出构建景观与生态多功能复合的街道景观设计方法,为未来步行友好、安全舒适、生物多样的街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慢行绿道是芬兰以行人和自行车游憩与通勤为主导功能的主要城市交通系统。文中在分析芬兰城市慢行绿道建设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慢行绿道建设现状和具体国情,提出了发展城市慢行绿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城市街道是老年人使用较为频繁的公共空间,其品质优劣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在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街道的适老性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了老年人特征和老年人对城市街道景观特殊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5项原则,即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易识别性和参与性原则,并从街道网络体系、街道步行空间、街道适老性设施和街道景观等角度系统提出了城市街道景观的适老性设计策略,以优化城市街道步行环境和休憩空间,鼓励更多的老年人进入城市街道景观休闲,享受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8.
滨水带状公园中的慢行活动空间是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城市空间。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慢行路径、慢行设施、慢行景观3个方面和16个评价指标构建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空间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权重结果表明慢行路径对于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最为重要,出入口、道路连通性、无障碍设计、水岸与边坡防护设施对慢行活动影响较大。并以海口市西海岸带状公园为例,计算公园各区段综合得分和各指标得分,得到各区段在打造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方面的评价及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随之而来是城市中可利用的开敞空间亦逐渐减少。滨水景观作为城市中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创造出满足城市功能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当今景观设计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滨水景观的形态特征及设计原则,对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重视及保护,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滨水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0.
如今,低碳型风景园林的营造已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并成为未来城市景观建设的一种主流趋势。基于对低碳景观概念的理解,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低碳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城市公共空间低碳景观设计具有"碳足迹"少、碳成本低、碳排放低、景观的生命周期较长等特征,并从地形、建筑、植物景观、水体景观设计,低碳材料的选择及新能源的推广应用6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黄妍  符小汝 《广东园林》2008,30(3):35-38
加强城镇街道景观空间的艺术设计,是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品味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山市小榄镇升平路景观改造为例,从城镇街道绿化的功能、景观的营造及其设计要素等几方面来探讨城镇街道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以南澳街道景观设计为例,探索总结深圳地区古树造景设计的方法。文章分别从场地分析、设计目标、设计理念、植物配置等方面分析古树造景的设计方法,营造"热带雨林"主题的空中花园,并明确植物选择与配置模式。养护期内,持续呈现了多品种、多色彩的热带景观,与街道景观中的古树相得益彰,使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得更好地发挥,值得在深圳街道景观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结合哈尔滨和平路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入手,认识并分析其类型特征,注重在整体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分析和城市总体景观的构成关系方面进行研究,建构设计框架体系,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对策:对公共空间、景观要素、空间环境氛围、节点景观形象、建筑等环节进行系统的整合设计.强调街道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引导和平路的街道景观向着美观、协调、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道路景观的提升需要从城市文化和景观价值的营造、步行空间的优化、人与景观的互动等方面来进行,以世纪大道栾树园景观提升为例,通过提升活动场地功能,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多功能复合、充满活力的城市景观大道,提出了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应建管并重,注重细节的一些好做法,为同行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用景观叙事策略,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在景观空间中融入景观叙事的方法,达到将滨水空间与传统文化联络起来的效果。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北河公园进行调查,发现此地具有较好的地理条件,周围建筑多元,人流量很大,虽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与文化结合的程度不高,此地的景观空间与景观叙事联络也不强。因此以北河公园的设计为例,建议将滦南县的文化传承作为景观叙事的主脉,营造优美的游憩空间,供附近的居民和游人游览,最终将此地块打造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滨水绿地公园。由此得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景观叙事策略有利于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京·紫金(溧水)科创特别社区核心区慢行景观的研究设计,简要总结了慢行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认为慢行景观是增强园区活力、提高市民参与的重要方式.同时,慢行景观的设计对其向其他城市开放空间的延伸,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桂林15条典型城市次干道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法,深入探寻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满意度较高的城市街道景观表现为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比例恰当,景观小品、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合理等。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街道景观要素最优结构模型,立足于使用者实际需求,从本质上提高街道景观质量,增强城市街道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迟磊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3):183-186,196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街道景观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居住的舒适感、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文章阐述了城市街道空间的天空、地形地貌、绿化、水体、建筑、路面、小品、交通设施等景观要素,以及适宜的空间尺度、阴角空间,分析了对景、偏移、引导、对比、分段等设计手法在街道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开放和创新经济新格局下,城市街道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为城市创造更多公共空间,并提供多种功能。通过综述广州市中心城区街道景观设计准则的演变过程,以广州琶洲地区的微景观改造工程为例,归结出中心城区街道全要素、品质化、特色化微改造的设计方法——营造人性化步行空间、建设微观海绵绿地设施和激发区域的文化活力,并提出微改造的中心城区更新理念具有可持续性,应贯穿于设计—施工—养护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广州海珠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为研究案例,分析其沿线景观营建的范围和内容,将其景观营造的特点总结为:整体协调,延续场地景观风貌;局部凸显特色,景观与环境呼应;植物造景功能、形式多样化;串联城市标志性节点,形成"蒙太奇效应"4个方面.建议在现代有轨电车沿线景观营建中,可从优选线路、整合沿线景观空间、凸显局部景观特色、激发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