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2种广西乡土阔叶树种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红锥、米老排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与米老排(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而混交模式下,红锥生长量增加,而米老排生长量降低。初步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整树种结构,克服桉树纯林的负面影响以及发展我国珍贵树种的需要,本文选择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4林班第2代桉树萌芽林进行改造试验,套种灰木莲、顶果木、望天树、观光木、红锥、降香黄檀6种不同混交模式,调查了种植后2015年年底的生长量。结果显示:不同混交模式对桉树林木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桉树套种珍贵树种对珍贵树种生长量的影响:灰木莲顶果木望天树红锥观光木降香黄檀。桉树套种灰木莲混交模式比其它混交模式平均胸径提高了1.83~3.18cm、平均树高提高了1.31~2.77m、平均单株材积提高了0.004~0.0055m3,由此可见最佳套种模式为桉树套种灰木莲。  相似文献   

3.
对红锥纯林造林与杉木林、马尾松林林下套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成活率、保存率、地径与抽梢生长均有明显差异,以红锥纯林生长表现最好,马尾松林下套种次之,而杉木林下套种成活率、保存率最差。永安市妍岭林木种植试验场红锥容器苗纯林造林与林下混交套种均较成功,可在今后较大量引种红锥容器造林与林下套种,从而提高永安及周边地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红锥与桉树采用8锥2桉、7锥3桉、6锥4桉3种混交比例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8锥2桉比例混交,林分中红锥树高、地径、冠幅等指标与红锥纯林的指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8锥2桉混交造林,红锥不会被桉树抑制生长,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比例选择及混交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南平市葫芦山国有林场开展闽粤栲、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闽粤栲胸径、材积生长量和马尾松的树高、材积生长量,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对闽粤栲的树高生长、马尾松的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林地生产能力。10栲纯林、7栲3马、5栲5马、7马3栲、10马纯林等5种造林模式中,以7栲3马单位面积蓄积最高,5栲5马次之,10马纯林最低。适当增加闽粤栲的比例,有利于闽粤栲、马尾松的胸径、树高生长。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果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中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中马尾松和毛红椿的生长量呈现出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比例4∶1>3∶1>2∶1的规律。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优于马尾松纯林,营造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由于毛红椿生长快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以带状混交为佳,且毛红椿比例宜小。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国有维都林场进行红椎纯林、杉木纯林、“红椎+杉木”混交林(5∶5行状混交)早期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纯林、红椎纯林、“杉木+红椎”混交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皆超84%以上,不同造林模式对树种成活率、保存率无显著影响;混交林杉木的平均树高较纯林增长13.11%,平均胸径增长9.13%;混交林红椎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比纯林增长2.03%、36.65%;混交林中红椎、杉木生长值皆超过相应树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规定的生长指标。采取杉木与阔叶树红椎混交造林,对杉木、红椎的早期生长量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及格木生长量差异,探讨马尾松与格木混交的适宜模式,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的营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凭祥5年生马尾松和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及混交比例马尾松和格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及材积的差异,探寻马尾松格木混交合理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结果】1)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处理a和CK3林分平均胸径最大,均为5.9 cm,CK3林分平均树高、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大,分别为4.9、2.4和2.7 m。CK3的单株材积最大为0.0082 m3,处理c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最小,分别为5.0 cm、4.1 m和0.0051 m3,同时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小,分别为2.0 m和2.1 m。2)不同混交模式格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CK2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5.1 cm,最小为处理c的4.1 cm。处理a和CK1林分平均树高最高,均为4.8 m,处理c树高最低为4.0 m。处理a、处理b和CK2上下冠幅最大,均为2.4 m,处理c上下冠幅最小为2.0 m,CK1左右冠幅最大为2.8 m,处理c左右冠幅最小为2.1 m。CK2格木单株材积最大为0.0058 m3,处理c单株材积最小为0.0035 m3。3)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不影响径级数量的分布规律,各处理及对照中马尾松和格木的径级均呈正态分布。【结论】马尾松与格木幼林4种混交模式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优,其次为马尾松+格木(4:1)行状混交,生长表现最差为马尾松+格木(210丛·hm^-2)。综合考虑,以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为经营目标,早期应选择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模式进行混交。  相似文献   

9.
闽楠人工混交林的生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楠与马尾松、鄂西红豆树等树种进行混交试验,观察闽楠在不同混交林分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闽楠与马尾松、鄂西红豆树混交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混交林中楠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均明显高于楠木纯林,且以闽楠与马尾松混交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比较分析了杉木与红锥混交林中9杉1锥,8杉2锥,7杉3锥4种红锥造林模式10年生林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研究表明:当郁闭度相近时,7杉3锥林分的蓄积量最大,红椎纯林最低,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随着混交树种数量的增加,7杉3锥能够使林地土壤中有机质、全N、水溶性N、速效P4种含量达到最大值,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台湾桤木混交造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不同混交比例的混交试验林,以台湾桤木纯林为对照(CK),测定2年生试验林地土壤理化指标,分析比较它们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台湾桤木混交林土壤容重均低于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土壤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除了处理9外均大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不同混交处理混交初期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有高于纯林也有低于纯林;综合评价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最强是处理9,最弱是处理5。总体来说,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混交造林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台湾桤木纯林,其中,对于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尤以2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好,对于提高土壤主要营养养分尤以1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优。  相似文献   

12.
闽南沿海石材开采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厚荚相思与马尾松单行混交,林下套种葛藤;巨尾桉与马尾松单行混交,林下套种葛藤;以及芒果纯林,林下套种类芦3种模式造林土壤侵蚀量小,与未造林地相比,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了65.57%、59.02%和55.74%,而且这3种模式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和土壤渗水能力较大;而夹竹桃纯林和马尾松纯林2种模式造林土壤侵蚀量较大,与未造林地相比,仅分别减少37.70%和49.18%,且这2种模式地上持水能力和土壤渗水能力较小。石矿区采用针阔树种混交,林下套种草本或藤本植物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相似文献   

13.
韦赤桉与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一树种经营的弊端,提高林分生产力,开展韦赤桉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韦赤桉×杉木混交林、韦赤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6种模式造林试验,对其7年生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种造林模式的保存率均超过87%;与3种纯林造林模式相比,林分密度为2505株/hm-2,韦赤桉与杉木1∶3比例混交和杉木×马尾松1∶1比例混交的两种造林模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在这两种混交造林模式下,韦赤桉、马尾松、杉木的生长状况均较纯林造林模式好,其中韦赤桉与杉木混交林的韦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韦赤桉纯林高出9.96%、19.82%和40.05%,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杉木纯林提高了24.89%、10.73%和69.23%.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邵武卫闽林场建立了马尾松、福建柏(建柏)、闽粤栲、木荷纯林以及马尾松与其他3个树种的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试验林,混交林有3种模式:块状(3株×3株)、横排带状(3行×3行)、竖排带状(3列×3列),株行距均为2 m×2.5 m(初植密度2000株/hm~2)。试验后25年的结果表明:13种林分类型生长量差异显著,蓄积量大小顺序为:建柏纯林闽粤栲纯林马尾松×木荷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建柏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木荷块状混交马尾松×建柏横排带状混交木荷纯林马尾松×木荷横排带状混交马尾松×建柏块状混交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闽粤栲块状混交马尾松×闽粤栲横排带状混交,其中蓄积量最高的建柏纯林(279.20 m~3/hm~2)是蓄积量最低的马尾松×闽粤栲横排带状混交(84.32 m~3/hm~2)的3.11倍。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效果最好,其次是马尾松与福建柏混交,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效果最差,其蓄积量低于两个树种的纯林。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桉树种植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设置了巨尾桉+望天树,巨尾桉+红椎,巨尾桉+马尾松和巨尾桉+降香黄檀4种混交模式,研究了桉树和不同树种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和林分蓄积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和其它树种混交能够促进桉树生长,其中巨尾桉+红椎模式下,桉树胸径、冠幅最大,单株积材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6.
对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开展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套种红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林冠下套种红锥其造林成活率较高,造林成活率达90%~94%,而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套种红锥生长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中度抚育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5~0.6对套种的红锥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不同混交比例的马尾松、乳源木莲进行了混交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10年后2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达到93%以上,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乳源木莲的早期生长均表现良好,混交林生长优于纯林,不同混交比例2个树种生长表现为:2∶3的比例为最佳,3∶3的优于1∶4。  相似文献   

18.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1:1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促进马尾松和红锥的生长,特别对马尾松胸径生长的影响尤为明显,促进了马尾松胸径的生长。混交林分种问关系协调,马尾松生长尚未受到处于林冠上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闽南地区桉树人工林混交造林模式,2010年在福建省安溪白赖国有林场开展了桉树福建柏混交(混交比例为2桉∶8福建柏)造林试验,并与桉树纯林、福建柏纯林对比。5 a的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桉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桉树纯林,增益可达39.2%、16.1%、109.5%以上;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分别比纯林减少了25.9%、10.7%、46.8%,但树高生长也超过速丰林标准的14.7%。说明桉树与福建柏混交存在着生长相互促进作用,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并了解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造林的生长效果,通过开展火力楠与灰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混交种植试验,对3个树种混交林和纯林的树高和胸径进行调查,并计算3.5 a生时的材积和蓄积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混交造林1.5 a时,仅火力楠与湿加松混交时,火力楠胸径显著高于纯林,其余均无差异;但3.5 a生时,混交林中的灰木莲、湿加松的生长、材积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各自纯林,而混交林中火力楠生长状况低于其纯林。由此可知,灰木莲、湿加松与火力楠混交能显著提高自身林分生长,火力楠作为伴生树种在今后的混交造林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