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克菊  刘美玲  金超 《绿色科技》2023,(14):169-173+178
依据重庆市北碚区2020~2022年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资料,评价了重庆市北碚区城市声环境现状,分析了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20~2022年,重庆市北碚区区域环境噪声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且网格噪声达标率为100%,噪声水平为二级,评价等级为较好;功能区环境噪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1类功能区监测点的超标率高于2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同时夜间噪声比昼间噪声污染严重。根据监测结果的分析对比,从布局、源头控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防治噪声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依据2016~2020年贵州省9个地级市的噪声监测数据,综合评价了贵州省城市声环境污染程度、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贵州城市声环境质量整体保持良好,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略有上升,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略有上升,功能区点次达标率有所上升。但监测和改善声环境质量仍不可忽视,为此提出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采取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城市声环境持续改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潘红波 《绿色科技》2022,(2):181-184
分析了宿迁市近5年(2016~2020年)环境噪声污染现状,探讨了5年间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2016~2020年间,宿迁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各年度功能区噪声均达标准限值要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为二级,处于较好水平,交通噪声强度均为一级,声环境质量均为好,但区域声环境质...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区域噪声监测的目的是评价整个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以分析城市声环境质量的年度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结合对重庆市北碚区"十二五"期间的区域环境噪声现状分析,并对"十三五"期间的噪声污染做出预测,提出了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以期为环境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对嘉兴市酸雨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嘉兴市区酸雨频率为69.2%,季节变化明显,春、冬污染大于夏、秋季。酸雨污染以混合型污染为主,但硫酸盐对酸雨的贡献相对较高,降水中对酸雨主要起中和作用的离子为铵离子及钠离子。“十一五”期间嘉兴市区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总体呈现改善,影响酸雨的主要因素为大气中的致酸前体物及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校园噪声为调查对象,按学习区、住宿区、运动区和交通区4个功能区在2个校区同时开展了定点分时段的噪声测量,采用基于等效连续声级法进行了噪声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校园各功能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8个监测区昼间仅西区的学习区和住宿区以及北区的运动区能保持相对良好的声环境;而夜间噪声值全部超标,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7.
杨春梅 《绿色科技》2013,(2):194-197
对宁安市城区2008~2012年5年环境功能区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进行了现场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分析了其污染源分布与变化规律及趋势,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锦州市"十二五"期间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和城市区域噪声监测的现状,分析了锦州市近5年来的噪声变化趋势,并提出了改善声环境质量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噪声监测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情况,通过定时连续监测噪声值,对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噪声进行实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校园周边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东北林业大学受周边环境噪声影响较大,其中,最大值达到69.50dB,超过1类区环境噪声标准值55dB。暑期文昌街、和兴路及松新街噪声日平均值总体上随距离增加呈递减趋势;工作日文昌街、和兴路及松新街噪声日平均值随距离增加呈递减趋势;和兴路噪声值垂直分布趋势总体上随高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文昌街噪声值垂直分布趋势早晨监测值随高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中午和晚上监测值随高度升高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0.
较详细地阐述了工业排污单位噪声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监测信息记录、监测数据审核和评价等技术要点,以期指导和规范工业排污单位生产运行阶段其厂界噪声排放及其对周边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展噪声自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住宅区植物造景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居住区是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其环境的建设应以改善和维护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通过分析嘉兴市住宅 区绿化现状、功能要求,提出了住宅区块的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佛山市四类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进行连续自动监测,获得大量的监测数据,整理分析了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得到了功能区噪声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四类功能区噪声年内变化特征明显,1类功能区、2类功能区和4类功能区2015年和2016年噪声数据同步性好,3类功能区噪声同步性差;4个功能区噪声监测值均在早上4、5点达到低值;3类功能区呈现双峰特征;4类区变化最为平缓;1类功能区和2类功能区低值的离散性较大;3类功能区的离散性为4种功能区类型中最大的;4类功能区离散性最小。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高速公路建设为区域经济和资源开发带来诸多益处,但同时对区域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高速公路建设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噪声、水、空气、固体废物六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今后环保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声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本文以哈尔滨市区设置监测点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市区声环境质量状况、生活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人口分布情况、区域声环境声源构成状况、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情况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运用统计和平均法对哈尔滨2006~2010年间的声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年际间没有明显变化。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国家标准,年际间没有明显变化。市区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工业区达标率高于其它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噪声超标严重,尤以夜间为甚。监测和改善声环境质量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嘉兴市区林木资源特点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末嘉兴市区林木资源数据,对嘉兴市区林木资源现状、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嘉兴市区林业用地面积、城镇绿化及农村四旁占地呈增加趋势,林木覆盖率不断提高;但也存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稳等问题,借此提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按照选点规范及要求在安顺市8个县(区)各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开展了x-γ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氡气监测,其中2019年x-γ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范围为57~93(nSv/h),氡气监测值范围为13.2~18.3(Bq/m3);2020年x-γ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范围为55~99(nSv/h),氡气监测值范围为12.0~17.1(Bq/m3)。监测数据表明:安顺市辐射环境质量中x-γ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氡气变化不大,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监测目的、监测点位置、区域监测时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声环境的质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图,利用ARCGIS和IDRISI软件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并用CA-Markov模型对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为研究区的优势地类,2000-2015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主要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林地、居民工矿用地面积逐渐增加;草地面积在2000-2010年逐渐增加,2010-2015年又显著减少,主要转化为未利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在2000-2010年逐渐减少,2010-2015年又呈增加趋势;水域面积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2)2000-2005年由于生态工程实施的扰动,使得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2005-2010年土地利用处于稳定期;2010-2015年土地利用处于衰退期。(3)202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和2010-2015年这5年间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主要变化发生在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上,但变化幅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海口市凤翔湿地公园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KEC-900型离子测定仪对其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月负氧离子浓度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凤翔湿地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整体水平较高,平均浓度为1 210.7个/cm3,其浓度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上午>晚上,质量评价超过安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的A级标准;总体上,公园负氧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降水量、风力级别呈正相关,与温度、噪声呈负相关。得出结论:凤翔湿地公园空气中负氧离子夏季、上午、雨天浓度更高;相对湿度、降水量、风力级别为负氧离子产生的有利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消落带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其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分析千岛湖消落带区域特有的生态功能,提出千岛湖消落带区域环境监测的必要性。阐述消落带区域环境监测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现有监测的不足之处,提出开展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等新型污染物监测,监测采样时间为每年7月及2月,对土壤样品中的POPs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