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正>要闻我国首部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发布8月15日,《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发布,这是我国首部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系统总结了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历程、方法、成果和实践案例,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业生态红线是最基本的生态保护红线。论述划定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的重要意义,介绍红线指标构成、保护区域和管控措施等主要内容。对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人大代表江香梅认为,我国虽然划定了林业生态红线,但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及保护机制仍未真正建立,在生态红线的划定、实施主体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国家对生态红线的概念不是很明确,比如目前对林业生态红线的划定,大都是各级林业部门根据现状和发展目标确定的。但规划目标是一个争取目标,可能实现,也有可能难以实现,而生态红线是无条件应达到的最底线,是一个最低的临界目标,两者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实行严格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生态保护作出的战略部署。从"耕地红线"到"生态红线",  相似文献   

5.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其中林业生态保护线是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林业生态保护线是林业部门提前介入、提前做好林业领域生态保护红线的举措,为正在开展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提供基础,有力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广东省已完成林业生态保护线划定工作实践,探讨林业生态保护线划定的背景、方法、过程及存在问题,提出制定管理办法、完善保护制度、加大培育力度、提升管理水平等对策,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按照这一要求,推进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对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国的生态保护体系、理顺保护区管理体制、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改革措施,为了使生态红线区的生态保护和改善环境功能得到持续发挥,必须要调动生态红线区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建立生态红线区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从生态红线区生态补偿对象、补偿范围、资金来源渠道、补偿方式、补偿内容和考核监督方案四个方面探索了生态红线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特殊的生态区位对整个长江流域和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能给予重要生态功能区域、重要生态系统及关键物种更有效的保护。本文从范围识别、划分方法、区域类型及重庆五个功能区域的分布格局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划分,并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项目准入、预警监管、绩效考核及生态补偿等方面的管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将青岛市禁止开发区域、生态评估重要区域和其他重要区域进行空间叠加处理,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再将其与各种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和已批准的重大项目区域等叠加进行协调性分析,对红线区域进行核减,同时将市内其它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河流、水库和林地等增补进红线区域,得到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为1 067.26 km~2,1943个斑块,占陆域国土面积的9.47%,分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3类生态功能区,面积分别为614.36 km~2、275.23 km~2、177.7 km~2。提出明确红线管理部门,加大考核和问责力度;构建查询系统,建设监测监管平台;开展保护研究,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等红线管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按照这一要求,推进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对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国的生态保护体系、理顺保护区(所称“保护区”本文是参照IUCN分类规则《指南》的中文译本而定义)管理体制、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的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引领的背景下,探讨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规划路径及难点对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理论与方法、规划制度确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论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和“三区”划定工作中综合评价、整合、归并的研究难点,厘清了从国土“三调”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的三阶段技术关键点,即编码转换和基数转换摸清本底、生态保护优先的评价技术、综合分析与三线划定;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融入5级3类国土空间规划的路径,即应开展全国、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并对接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国家级、省级和自然保护地单位3个级别,详细规划应包括控制性规划、设计与施工等;通过上述探讨,明晰我国自然保护地“三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研究难点,提出自然保护地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路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高原寒地特殊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制约下,生态红线斑块连接度低、生态保护压力大等现实问题,以西藏索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提取生态保护红线斑块连通性特征;基于电路理论构建景观电阻面,识别生态廊道并构建生态网络,同时对生态改善区域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索县境内共有128个生态保护红线斑块,形成318条生态廊道与39条潜在廊道;红线源地及廊道多分布于县域西部及南部,而东部及北部存在明显断层现象,应增设踏脚石提高分散斑块连通性;基于现状条件与发展愿景,划定了两级生态改善区,并构建了“三片、两带、多廊道、多节点”的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献资料,梳理了法律法规对各类保护地产业活动的管理规定,针对各类保护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生产活动管理不规范,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矛盾突出,产业活动管理标准不一、产业结构简单等问题。总结出生态保护红线区产业活动管理面临的挑战有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依据不充分,环境准入标准体系不健全、行业准入制度不严格,管理体系不完善、产业活动管理不规范,生态环境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与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衔接、健全生态红线保护法律法规,着力开展生态红线区环境准入标准体系建设、编制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完善管理体系、构建多主客体组织协调机制,建立生态红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信息公开及社会监督平台、完善生态红线区内产业活动监管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决策,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一项与生态红线相关的重要任务。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对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其中植物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此,以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为例,就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杜鹃矮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草甸4个最能反映该地区植物景观资源特色的植被类型,提出生态观光旅游、科考旅游、休闲旅游以及就地保护和保育景观资源,实施植物恢复工程等开发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为例,总结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存在的区域性重要生态资源没有纳入、未从构建全省和区域稳定生态安全格局角度考虑、破碎化与岛屿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下生态保护红线分类分级划定和根据不同地貌特征、区位划定的思路,为各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及出台管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永兴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1):164-167,172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坚强意志和决心战略,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3条控制线之一,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是落实中央战略意志,实施国土空间管控,促进地方管理事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阐述云南省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分析尚存在着的生态保护红线与现状地类、规划、各类矿业权的交叉冲突以及与自然保护地矛盾冲突等问题,挖掘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评估目标、技术准备、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调整、3条控制线重叠的协调等方面对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体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决定》第十四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章中,特别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然而究竟什么是国家公园,在我国已建成的由各权属部门分别管理的保护区现行管理体制下又如何新建国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划定生态红线的意义就在于要把需要保护的生态空间、物种严格保护起来,这是构建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底线,也是维护代际公平、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大、最珍贵遗产。生态红线是我国继"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安全线",体现了党和国家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出台《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实施方案》作为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的总纲,提出严守底线约束、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收集资料等工作规则,要求做到统一数据、统一底图、统一机制、统一流程,并制定了生态保护极重区要做到应划尽划,加强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衔接,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等调整规则.统筹生态...  相似文献   

20.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任务与优先行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后脱贫时代"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重要举措。文中首先在解释生态保护红线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东北国有林区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演进脉络,并以黑龙江省为例结合实际情况理清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约束范围及程度;其次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产业,阐述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最后从3个方面提出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以森林资源为纽带,紧密联系森林碳汇建设与碳中和战略目标;建立物质类生态产品科技创新联盟,增强市场化支撑能力;打造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综合体,促进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可为东北国有林区未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参考,以促进林木资源保护和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