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佳米驴是国家级优良畜种,也是我国驰名的中型驴种。早在清代康熙年间的米脂县志中就有对佳米驴的外貌特征、使役情况的记载。因清朝初在米脂以东与佳县接壤地区形成,故称为佳米驴。1939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农业展览会上.佳米驴还作为良种进行展览。  相似文献   

2.
<正>佳米驴是国家级优良畜种,也是我国驰名的中型驴种。1.产地佳米驴主要产于陕西省米脂、佳县和绥德三县,属役用兼肉用型驴种。由于产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零散、深沟、坡度大、道路崎岖,故佳米驴体型中等、行动灵活、适应性强。佳米驴以谷草为主要饲料,具有食量小、耐粗饲、性情温顺、易饲养、用途广等特点,是山区农民耕拉驮乘的最佳畜种。2.体型外貌佳米驴体格中等,略呈方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眼大有神,耳薄而  相似文献   

3.
1.肉驴品种适于育肥的大型驴有关中驴和德州驴,中小型驴有佳米驴和泌阳驴。2.饲养原则根据年龄、体况、公母、强弱等进行分槽饲养,栓短缰固定槽位,每天要按早、午、晚;夜4次喂料。粗料要铡短切细,做到“寸草三刀”;精料要磨碎,或发酵以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由于驴的胃小,要少喂  相似文献   

4.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引起的危害的寄生虫疾病。在我国牧区流行甚为严重,可使病牛消瘦、发育不良、奶量下降及皮革质量降低。牛皮蝇幼虫偶尔也可寄生于马、驴、山羊和人体内。1虫体特征与生活史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成熟幼虫(第三期幼虫),长达26~28毫米,棕褐色,呈粗壮的圆柱形,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研究了布氏潜蝇茧蜂和长尾潜蝇茧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当寄主橘小实蝇幼虫供两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2种蜂的各自寄生率与其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2种蜂共存时的总寄生率比长尾潜蝇茧蜂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显著提高,与布氏潜蝇茧蜂单独寄生相比无差异。2种蜂均能寄生已被另一种蜂产卵寄生的寄主幼虫。长尾潜蝇茧蜂寄生后0、24、48 h再供布氏潜蝇茧蜂寄生,2种蜂后代个体在寄主体内发育过程中,布氏潜蝇茧蜂数量逐渐减少,长尾潜蝇茧蜂数量无变化。布氏潜蝇茧蜂寄生后24或48 h后再供长尾潜蝇茧蜂寄生,长尾潜蝇茧蜂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而布氏潜蝇茧蜂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结果表明,长尾潜蝇茧蜂对高龄幼虫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以2龄、3龄幼虫作为寄主时,混合接蜂的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切割潜蝇茧蜂;以1龄幼虫作为寄主,切割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长尾潜蝇茧蜂.与其单独接蜂相比,长尾潜蝇茧蜂寄生率没有变化,而切割潜蝇茧蜂寄生率明显下降.温度对2种寄生蜂的寄生有显著影响,在25、30℃下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切割潜蝇茧蜂,在20或35℃条件下这2种蜂的寄生率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1.育肥驴的选择:我国大型驴种有关中驴、德州驴、泌阳驴、河西驴、佳米驴等地方良种.它们具有体形大、生长快、抗病力强、体质强健、产肉性能好、杂交优势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家畜的“伤口蛆病”也叫作蝇脱端正。主要是由麻蝇科、丽蝇科等多种蝇类的幼虫寄生在伤口和天然孔里所引起的疾病,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季节,以骡驴牛羊等家畜发生较多。夏秋高温而气候湿润,有利于各种蝇类的繁殖。雌蝇产卵常在家畜的伤口、溃疡和一些天然孔(如眼、鼻孔、肛门等)进行繁殖,危害家畜。  相似文献   

9.
牛皮蝇是双翅目皮蝇科皮蝇属寄生虫,以幼虫寄生于牛或牦牛体内引发疾病。该虫也能寄生于马、驴和野生动物背部皮下组织致病。牛只严重感染牛皮蝇蛆时,表现消瘦,产乳量下降,皮革质量受损。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京地区寄生于豆秆黑潜蝇的寄生蜂计有8种,其中寄生率最高的是豆秆蝇瘿蜂与豆秆蝇茧蜂。若将寄当年滞育至翌年羽化的被寄生的蝇蛹计算在内,寄生蜂在后期(9月)对存活蝇的寄生率接近于100%。各种寄生蜂的寄生数量与大豆植株不同部位之间的联系十分显著。豆秆蝇瘿蜂在大豆主茎内最多,叶柄内最少;长腹金小蜂与两色金小蜂则在叶柄内最多,主茎内最少;其他蜂种在植株各部位的数量差异不显著。8种寄生蜂在田间的分布型经卡方检验与Taylor指数法则的测定,在各个时期和大、小样本均属泊松型。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要驴品种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检测了新疆驴、凉州驴、云南驴、关中驴、庆阳驴、佳米驴、德州驴、晋南驴 8个驴品种 2个血液蛋白质位点 ,并用座位平均杂合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度量了 8个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结果显示 ,新疆驴、凉州驴、云南驴的平均杂合度较高 ,分别为 0 .6 14 ,0 .6 0 1和 0 .4 9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较多 ,分别为 2 .96 ,2 .85和 1.99。这 3个品种受人工选择影响小 ,遗传多样性好 ,而关中驴等 5个大、中型驴平均位点纯合度较高 ,受人工选育影响较大。用最小距离法对 8个驴种 2个血液蛋白质多型座位基因频率进行聚类的结果显示 ,8个驴品种分为 2大类 ,新疆驴、凉州驴和云南驴聚为一类 ,其中新疆驴和凉州驴的遗传距离最近 ;关中驴与晋南驴最先聚到一起 ,接下来与庆阳驴、德州驴、佳米驴依次聚到一起。这一结果与品种历史、生态地理分布以及驴种的传播路径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米脂县12个乡镇120户农户家的120头佳米驴为对象,对佳米驴的地域分布、饲喂状况、疾病防治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指出米脂县养驴业在圈舍建设、良种繁育、科学饲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已的想法和建议,以期和畜牧同行共同探讨如何搞好养驴产业.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寄主龄期和温度对布氏潜蝇茧蜂和长尾潜蝇茧蜂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两种寄生蜂对3,4日龄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混合寄生后,长尾潜蝇茧蜂的出蜂率明显高于布氏潜蝇茧蜂,以2日龄做寄主时,结果则相反;混合寄生与单独寄生相比,长尾潜蝇茧蜂的出蜂率没有差异,布氏潜蝇茧蜂出蜂率显著下降.在25,35℃条件下,混合寄生的结果是长尾潜蝇茧蜂出蜂率显著高于布氏潜蝇茧蜂,在15℃条件下,两者的出蜂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阿里山潜蝇茧蜂与长尾潜蝇茧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长尾潜蝇茧蜂不能识别被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过的寄主幼虫.寄主供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后再供长尾潜蝇茧蜂寄生,会造成寄主幼虫及蛹的大量死亡,在存活下来的寄主羽化出来的寄生蜂中阿里山潜蝇茧蜂占多数,总的羽化率(75.95%)比阿里山潜蝇茧蜂或长尾潜蝇茧蜂单独寄生时的羽化率(63.43%或62.25%)都高.寄主供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后间隔不同时间再供长尾潜蝇茧蜂寄生,各处理问长尾潜蝇茧蜂的羽化率无显著差异;时间间隔为132h时,寄生蜂总的羽化率最高,为86.63%.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佳米驴作为役畜的主体地位有所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其存栏量。该文详细探讨了佳米驴的肉用性能和其他经济性能,从开发其除役用性能外的其他经济性能的可行性,论证了其在榆林地区存在的必要性。该研究对其种质特性的提高和综合开发利用及品种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濉溪县马属动物消化道寄生蠕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濉溪县22头马属动物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种类及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该县马属动物消化道寄生蠕虫的感染率为100%。所获虫体经鉴定属于24种线虫,其中蝇胃线虫(Habronema muscae)、大口胃线虫(Draschia megastoma)、锯齿状三齿线虫(Triodontophorus Serratus)、短尾三齿线虫(T.brevicauda)等17种为安徽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柞丝产量不稳定的原因与种质变劣、病害抬头、鳥、兽害和其他虫害有关,但主要原因是寄生蝇为害。寄生蝇有数种,其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首推梳脛寄蝇(Blepharipoda Schineri Mesnil)。 辽宁省寄生蝇为害情况,据已有調查資料,一九五六年以前,在柞蚕主要产区,寄生蝇为害較少,一九五七年后种群数量逐年  相似文献   

18.
柞蚕飾腹寄蝇的飞翔能力很強,在2—10天內可飞翔1500米,一年內可向外扩延10公里左右;对树脂、醇、醋、麥粉、花粉、人粪、臭魚、牛肉、柞蚕磨碎液等飼料均不取食,对糖蜜、水和露珠等虽然舐食,但无引诱作用。雌蝇在无寄主的情况下能推迟产卵9—10天。蝇卵在蚕儿胃渡內孵化率最高,达92.1%;其次是0.5%苛性钠液,为84.8%;在蚕儿血液內不能孵化。其天敌有錘角黑蜂、赤紫穗状菌、食虫虻、螞蟻、蜘蛛等,其中以蝇寄生蜂寄生率较高,达10.9—24.7%。  相似文献   

19.
牛皮蝇幼虫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在牛的背部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幼虫寄生对牛皮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使牛皮形成穿孔而失去使用价值;寄生在食道时,可引起浆膜发炎。严重感染时,患牛消瘦,肉质低劣;犊牛生长缓慢、贫血,乳...  相似文献   

20.
12种杀虫剂对果实寄生蝇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果实寄生蝇成虫的毒力.供试杀虫剂对果实寄生蝇成虫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乐斯本、高效氯氰菊酯、爱诺虫清、印楝素、苦参碱、好年冬、灭扫利、吡虫啉;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寄生蝇蛹的毒力,供试杀虫剂对寄生蝇蛹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乐斯本、利昂、辛硫磷、敌敌畏、敌百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