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已为抗虫水稻等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刊讯截至目前,中国已为抗虫棉花、抗病番木瓜等7种转基因植物批准发放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科学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及产品,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标准化和信息化服务水平,农业部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行政审批在线申请工作。据悉,农业转基因生物行政审批在线申请主要涉及"农业转基因生物材料入境审批书"、"境外研发商首次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境外贸易商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批准文件"、"农业转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04,(3):66-66
自2002年3月20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三个配套规章实施后,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收到美国孟山都、杜邦及陶氏益农、德国拜耳、瑞士先正达等5家境外研发公司18份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申请,其中转基因大豆1份、转基因玉米8份、转基因油菜7份、转基因棉花2份,涉及的产地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14,(9):35-35
<正>近日,有媒体对湖北省有部分地区非法销售转基因稻种作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我国进口和种植了哪些转基因作物?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情况如何?对此,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迄今为止,我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五种作物。"这位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问题     
《种子世界》2006,(9):56-57
我国发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424项 截至目前,农业部共发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424项,发放转基因大豆、油菜、棉花、玉米等18个品种的进口加工原料用安全证书。农业部共受理了192家国内外研究单位的安全评价申请1525项。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共批准了转基因生物中间试验456项、环境释放211项、生产性试验181项。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其中包括两种新型转基因大豆,其中一种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开发的转基因大豆,这也是中国首次批准进口国内公司研发的转基因大豆。大北农科技集团在2013年与阿根廷Bioceres公司签署协议,以帮助其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部近日发出《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通知指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事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农业部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制度,强化监管。通知要求,各地农业部门要强化全产业链监管,对研究试验、品种管理、种子生产经营、加工、标识  相似文献   

8.
截至目前,农业部共发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424项,发放转基因大豆、油菜、棉花、玉米等18个品种的进口加工原料用安全证书,促进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的健康发展,规范了转基闪农产品进H{口秩序。这是记从6月28Lt农业部在京举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施5周年座谈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6月10日,农业部发布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公告,将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制度,强化监管。目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有序,但在一些地方偶有发生违规扩散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农业部要求,各地农业部门要以信息化管理网络为载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逐一摸底,将所有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生产、加工、经营活动的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对重点单位、重点区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2004年12月2日报道,农业部已经接受了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评价申请,正在进行环境和食用等方面的安全评价。“启动安全评价程序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颁发安全证书,我们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目前尚无一例转基因水稻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官员说。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6月11日发布第869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签的标识》等14项标准业经专家审定通过,农业部审查批准,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保障人体健康和动物、微生物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 ,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 ,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 ,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主要包括 :1 )转基因动植物 (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 )和微生物 ;2 )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3)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 ;4)含有转基…  相似文献   

13.
徐瑞  赵巍 《种子世界》2016,(4):21-22
正1天津地区转基因产品标识的现状我国在2002年1月5日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列入转基因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进行标识,相关的罚则规定"违反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没收非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  相似文献   

14.
《种业导刊》2006,(10):4-6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令第304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  相似文献   

15.
《科学种养》2014,(7):4-4
<正>近日,农业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事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农业部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制度,强化监管。目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有序,总体可控,但在一些地方偶有发生违规扩散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监管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种业导刊》2006,(6):7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管理,根据《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是指以具有活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为原料,生产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的活动。前款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是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三)项所称的转基因动植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农业部近日发出《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通知指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事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农业部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制度,强化监管。目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有序,总体可控,但在一些地方偶有发生违规扩散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各级农业部门要充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要求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制种亲本和种子来源的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确保源头和流向可追溯,严防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工作方案》要求,强化研究试验源头监管,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试验单位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试验材料可追溯。强化育种制种源头监管,对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全覆盖监管,截断非法种植的源头。强化进口监管,对进口转基因生物全程管控。  相似文献   

19.
<正> 科技部有关人士在近日召开的"新世纪生命科学论坛",上宣布:未来5至10年,我国将重点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并力争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此次圈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等。生物农约、生物肥料、功能基因组学、动植物转基因技术、生物安全等关键技术将成为未来  相似文献   

20.
正3月26日,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再度正面回应转基因安全性问题。转基因的安全性几乎成了"说几遍都不嫌多"的话题。但无论主观是否愿意,完全绕开转基因食品正成为越来越难的事情。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副处长张宪法首先澄清,并不是所有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都叫"转基因食品"。张宪法表示,转基因食品不是无限的。以玉米为例,玉米生产出来之后,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