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良青海当地地方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品种退化,利用大通牦牛冻精与当地母牛进行二元杂交,进行提纯复壮当地牦牛。结果表明:改良F1代母牦牛的受胎率、产犊率、犊牛成活率、繁殖成活率依次分别为75.2%、95.1%、90.15%、46.5%(n=562),比当地牦牛的上述繁殖指标依次分别提高0.04%、0.06%、0.02%、0.086%。因此,引入大通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其繁殖性能略有提高,如果再加强牦牛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可提高当地牦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正>大通牦牛是青海省牦牛的新品种,它有生产性能高、易粗放饲养、抗逆性、适应性强的优点。为了遏制雪山乡牦牛因低水平饲养,近亲繁殖、草场退化等原因造成的家牦牛普遍自然退化現象,积极开展《牧业经济合作社》项目,确保该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当地牦牛生产性能。雪山乡于2008-2010年从青海省大通种公牛场共引进大通牦牛2岁种公牛105头,并与当地牦牛进行杂交,杂交一代犊牛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3.
刘发军 《当代畜牧》2013,(24):34-36
国家级新品种大通牦牛自培育成功以来,对改良提高家牦牛的生产速度、体重、产肉、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遏止牦牛的退化,增加牦牛的抗逆性及生活力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笔者结合目前牦牛生产现状,就大力推广大通牦牛进行家牦牛改良复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牦牛是玛沁县东倾沟乡最主要的畜种之一,在当地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选育和生产管理方式的落后,加之草原退化,牦牛的生产性能和适应能力有所降低。为遏制牦牛退化,探索在现有条件下牦牛改良的有效方法,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牦牛复壮综合技术研究”课题组1992—1993年在东倾沟乡用野血牦牛冻精对家牦牛进行改良复壮,两年共繁育1/2野血牦牛37头,其中公20头,母17头。所繁育的野血后代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深受牧民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5.
久治县牦牛是在果洛地区高海拔自然生态环境下,通过当地畜牧技术人员和牧民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培育出的适应高寒牧区、抗病性强的地方品种。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近亲繁殖和日益尖锐的畜草矛盾导致久治县牦牛品种种质资源日益退化,生产性能不断下降。为了提高久治县牦牛品种的综合生产  相似文献   

6.
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提高牦牛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青藏高原是我国牦牦牛的生产区,但近年来黑土型退化等草地的发生与发展直接威胁着我国牦牛业的发展。通过对退化草地的调查分析,认为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又引起牦牛生产力的下降,据此提出了通过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和加强牦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改善本地区生产环境、保持牦牛一高寒草甸系统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提高牦牛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是我国牦牛的主产区,但近年来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发生与发展直接威胁着我国牦牛业的发展.通过对退化草地的调查分析,认为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又引起牦牛生产力的下降,据此提出了通过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和加强牦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改善本地区生产环境、保持牦牛-高寒草甸系统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牦牛的繁殖成活率、受配率、受胎率、保胎率、犊牛成活率是牦牛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近年来,牦牛品种不断退化、资源逐渐减少、老龄牛较多、犊牛成活率不高、牦牛综合生产率低等问题成为牦牛生产中的最大问题。笔者对当前牦牛生产中各种影响牦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做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牦牛的传染病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我国驯养饲牧牦牛的历史悠久,是牦牛的主产国,拥有的牦牛头数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85%以上,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的高原草地和高寒山地,与这些省区邻近的地带,亦有少量分布。牦牛是高原民族地区(主要是藏族地区)不可缺少的生活、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牦牛的寄生虫病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宏开 《四川草原》1991,(1):47-55,15
<正> 牦牛寄生虫病分布普遍,危害严重。据作者对川西北草地牦牛疾病的调查及各地的调查研究报告,牦牛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牦牛肝片吸虫病、牦牛前后盘吸虫病、牦牛乌毕吸虫病、牦牛中华双腔吸虫病、牦牛莫尼茨绦虫病、牦牛棘球蚴病、牦牛囊尾蚴病、牦牛多头蚴病、牦牛肺线虫病、牦牛胃肠道线虫病、牦牛住肉孢子虫病、牦牛焦虫病、牦牛球虫病、牦牛牛皮  相似文献   

11.
应用诱导发情技术提高牦牛繁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是低繁殖率的牛科动物,正常的繁殖周期为两年一胎,由于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等原因,牦牛采食不足,繁殖率下降,繁殖周期越来越长,已严重影响到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应用诱导发情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目前状态下的牦牛繁殖效率,为高原牧区牦牛的繁殖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西藏牦牛资源现状及生产性能退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了解目前西藏牦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牦牛畜群结构、生长发育状况、生产性能(产肉性能、产乳性能、产毛性能、繁殖性能)等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测试和分析,弄清各类群的品种特征,资源优势,产品质量,分析我区牦牛生产性能退化幅度及退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退化措施,为西藏牦牛和草地等可更新资源有效利用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高寒牧区自然资源生产潜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牦牛业及草地畜牧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牦牛主要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区的高寒草地,这里生存环境严酷,为了生存和繁衍,牦牛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行为方式。因此,了解牦牛的行为,对科学放牧管理牦牛有指导意义。为了认识牦牛的主要行为特点,对其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丹县牦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山丹县牦牛养殖存在品种退化、疾病危害严重、生产性能较低、技术服务滞后等问题,建议建立繁育示范基地和高效育肥示范基地,抓好品种改良和高效育肥;加大科研力度,开展牦牛高效养殖技术研究;成立牦牛养殖协会,加强交流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本地牦牛品质退化原因的分析,关键是牦牛饲养管理水平、人工繁育水平和动物保健水平等较低而导致,建议从舍饲人工驯养入手,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在牦牛繁育中推广使用,对牦牛进行品种选育及人工扩繁扶壮,应用半舍饲综合配套技术及育肥出栏技术,冬季及枯草期补饲,达到提高牦牛品质、提高养殖水平、加快牦牛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牦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牦牛的分布及其分布特点、牦牛遗传资源及其分类、牦牛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牦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牦牛业发展现状,并根据新时期牦牛业发展的要求及技术需求,提出了牦牛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不断促进牦牛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和持续性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四川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常年存栏牦牛400余万头,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两州和凉山州的木里县。牦牛是当地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牧区畜牧产业的发展,结合中央财政相继在牧区开展了草原生态补奖、川西北现代草原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农牧结合模式及牦牛标准化育肥技术推广、良种补贴、牦牛杂交改良、遗传资源保护、藏区遗传资源调查等项目,牦牛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牦牛业是责南县畜牧业的支柱,牦牛品质退化是制约牦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采取导入野牦牛血液等品种改良措施,走遗传改良和非遗传改良并进的路线,对大幅度提升牦牛的肉用生产性能,提高出栏率、商品率,推进贵南县牦牛业高效、持续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麦洼牦牛乳用性能刍析麦洼牦牛选育研究课题组前言麦洼牦牛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阿坝、红原、若尔盖县及其毗邻地区。以红原县的麦洼、色地、瓦切、阿木柯何等乡场为中心产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迄今仍属于未经系统选育、生产性能较...  相似文献   

20.
牦牛乳及牦牛酸乳营养价值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乳是由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物种——牦牛所产的乳,可经乳酸菌发酵成牦牛酸乳。牦牛乳的营养价值极其丰富,富含各种氨基酸、钙、铁、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相比普通牛乳,牦牛乳含有更高的功能性脂肪酸和蛋白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牦牛乳和牦牛酸乳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以及乳酸菌的益生功能。但是目前对牦牛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开发和利用尚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