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确定黑龙江省家庭农场土地规模适度标准,文章在对黑龙江省户均土地规模以及其他省份家庭农场标准分析基础上,运用SPSS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找出家庭农场规模与乡村人口、所在省耕地总面积之间关系,并提出黑龙江省家庭农场土地规模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现在家庭农场这个概念已经在我国逐步推广开来,很多朋友都认识到了家庭农场将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趋向。所以他们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家庭农场上来,自然如何获取家庭农场的补贴,补贴标准是什么就会成为焦点问题了。我们也为读者收集了一些材料,每个地方的政策会有不同,仅供参考。我国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一般的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实,在此之前,有些农户通过承包更多土地,开展规模养殖、特色种植,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家庭农场主"。不过,目前,全国对家庭农场并没统一的认定标准、注册办法及相关扶持政策,加上缺少高  相似文献   

4.
《北方牧业》2013,(15):4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至今已过半年,各地都在加快推进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很多地方对家庭农场认定混乱,出现了一味追求土地经营规模、资本雇工农业"变身"家庭农场等现象。日前,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召集专家学者研讨家庭农场问题。农业部经管司一位负责人透露,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正在研究当中。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称,关于家庭农场的一系列政策有望年  相似文献   

5.
《山东饲料》2014,(22):19
<正>家庭农场规模过大之后,政府一定会有所限制,而规模小了之后很多农场主则担心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家庭农场规模的大小问题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个"劫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由此,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农村微观经营主体,全国各地家庭农场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意见提出,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采取优先承租流转土地、提供贴息贷款、加强技术服务等方式,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稳步扩大规模,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农户家庭农场。鼓励各地通过发放良技良艺良法应用补贴、支持农户家庭农场优  相似文献   

7.
目前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呈加速趋势,但是家庭农场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家庭农场存在规模偏小、带动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同时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严重不足。为此,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河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广泛宣传,畅通土地流转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项目和技术支持,健全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农业部获悉,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  相似文献   

9.
《北方牧业》2015,(4):36
近来有一些养殖户咨询关于家庭农场的一些事情。比如,家庭农场申报流程是什么?家庭农场补贴标准是什么?这或许是大多数农民朋友想要了解的问题,从现在"家庭农场"这个概念已经在我国推广来看,很多朋友都认识到了家庭农场将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趋向。所以他们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家庭农场上来,自然如何获取家庭农场的补贴,补贴标准是什么就会成为焦点问题了。以下是一些材料汇总,每个地方的政策会有不同,仅供参考。我国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呢?一般的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牧业》2014,(5):8-8
<正>家庭农场的概念日趋渐热。如今的家庭农场,其意义更在于一种"新"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种模式。在欧美国家对家庭农场的定义中,这是一种农民家庭租赁、承包或者经营自有土地的农业经营形式。在美国,家庭农场主制度已经沿用百年,在一些产量大洲,中等规模,并有百年以上的家族农场比比皆是。更简单来说,它类似于中国农村"养殖大户"的2.0版本。国内专家给出的定义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事实上,家庭农场在国内的发展亦有时日。紧邻北京密云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农业的微观组织形式,家庭农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普遍做法。在中国,家庭农场于2008年首次写入中央文件,也就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作的决定当中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把家庭农场明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形式,并要求通过新增农业补贴倾斜、鼓励和支持土地流入、加大奖励和培训力度等措施,扶持家庭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家庭农场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中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笔者运用机制设计理论模型将家庭农场分为创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通过分析家庭农场贷款时抵押担保物和农业保险等相关的机制约束影响变量是如何影响其获得贷款和偿还贷款概率的,以及民间金融在家庭农场获得贷款时所发挥的作用,进而根据影响家庭农场融资的机制变量提出完善家庭农场融资机制的对策,缓解家庭农场融资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正家庭农场的概念日趋渐热。如今的家庭农场,其意义更在于一种"新"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种模式。在欧美国家对家庭农场的定义中,这是一种农民家庭租赁、承包或者经营自有土地的农业经营形式。在美国,家庭农场主制度已经沿用百年,在一些产量大洲,中等规模,并有百年以上的家族农场比比皆是。更简单来说,它类似于中国农村"养殖大户"的2.0版本。国内专家给出的定义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事实上,家庭农场在国内的发展亦有时日。紧邻北京密云  相似文献   

14.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一些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也得到激发,对家庭农场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笔者近期在对当地家庭农场和农村种植养殖大户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受当前土地流转不顺畅、融资手段不丰富、配套扶持政策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种植养殖大户对转为家庭农场经营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猪业》2013,(4):22
【本刊辑】据农业部网站2013年4月2日报道,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工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以来,家庭农场在全国较多地方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上海松江、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几种典型模式。重庆市山地占75.8%,丘陵占18.2%,平原和台地仅占6.0%,年平均气温在13.8~18.7℃,地理环境并不适用这几种典型模式。而发展有重庆市地域特色的适度规模山羊家庭农场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增加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凸显了三农问题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呈现出燎原发展之势。根据农业部首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份,全国30个省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形式,各界都有不少的期待,家庭农场究竟如何发展,目前还有不少争议。家庭农场作为现行家庭承包制的补充形式,需要平稳发展,不能急躁冒进。在现实发展中有不少困局待解:其一,地从哪里来?按一般的理解,家庭农场承包的土地应该比现有农户要多,至少要多出一倍或者数倍。这个多出  相似文献   

19.
《北方牧业》2013,(8):11
<正>从农业部获悉,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政策包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目前全国各地家庭农场试点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那么,家庭农场究竟为何物?它在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方面有何重要意义与价值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浅析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和前景. 1 什么是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来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我国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与规模养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经工商登记的法人,后者是自然人,而且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较大,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生产集约化和产品商品化以及管理水平较高.家庭农场更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易于制定和执行相对严密的年度生产计划,更利于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