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农发项目——大豆综合高产配套技术推广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项目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与垦区多个协作农场合作,通过开展新品种与新技术等示范与推广工作,并形成良种良法配套组装,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快速转化,实现项目协作农场的大豆增产增效。项目推广的技术效果突出,经济效益显著。针对垦区不同生态区特点,形成了"大豆小垄密栽培生产技术规范"与"大豆宽窄密栽培生产技术规范"。项目从2006至今,在7个农场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9万hm2以上,较当年平均增产大豆5万t以上,增收效益2.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7-29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是山东省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科技新技术,是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科技措施。针对德州市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示范基地的建立与实施效果,对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推广的现状、可行性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及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今后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奠定基础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在清水县推广面积较大。通过在不同区域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归纳总结了这项技术的实用性、推广的可行性及前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旨在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探索适宜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全膜覆土穴播大豆种植的最佳品种,为实施旱作农业项目奠定良好基础,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一项农业增产增效新技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为加快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5月印发《河南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漯河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立足本地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为切实了...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农业新技术示范在农技推广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农业新技术示范在农技推广中面临的问题,探讨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绵阳市大豆种植面积、品种、栽培模式、加工等方面分析了绵阳市大豆产业现状。通过调研得出,种植大豆效益低、适合本区域的大豆良种少、农村劳动力缺乏和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等是影响绵阳市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大豆科研投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提升大豆机械化水平、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种植补贴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绵阳地区优势,提升大豆产能,为我国大豆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东北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油大豆东农46产业化基地建设及高油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示范推广的东农46号大豆新品种通过了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推广。东农46含油量23.07%,亩产190kg,高油配套技术可提高产量10%左右。高油大豆东农46及配套技术能够弥补大面积推广后的产量和油份的下降,在2000亩示范中心,亩产达到200kg以上,油份含量达23.5%。项目实施后生产的大豆较世界含油量最高的美国大豆含油量还高,东农46大豆必将促进黑龙江省高油大豆的产业化,提高国内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大豆间作玉米免耕加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间作玉米免耕加密栽培技术是我们连续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的一项农业新技术,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经几年测产统计,平均比清种大豆增收37.1%,比清种玉米增收19.3%。此技术的要点是间作、免耕、加密、增肥。间作即大豆与玉米按不同比例相间种植;免耕即在作物播种和生育期全程不进行任何土壤耕翻、铲趟作业;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植保新技术尽快推广,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永年县植保站探索植保新技术推广途径,成立了“植保新技术示范推广协会”。协会重点示范推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符合“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的新技术、新产品。防治根结线虫示范推广了福气多颗粒剂,防治烟粉虱推广了毗虫啉、啶虫脒等,解决土壤障碍、改良土壤、预防土传病害推广了保得土壤接种剂(微生物茁肥),在芹菜地做了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示范,在花菜地做了性诱剂诱杀小菜蛾示范等。  相似文献   

11.
<正>当一项农业新技术,经严密设计、试验,证实比现用的技术有明显的节本增效作用,便可进入示范推广阶段。新技术示范是农业技术推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各地气候、土壤肥力、种植管理水平、工价等千差万别,示范效果大相径庭,新技术的推广也呈现出不同的结局。所以说,一项农业新技术能否在一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农民朋友,搞好示范,至关重要。1 示范技术本身的优质潜能是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目前生产上正在示范推广和应用的新技术。它包括选地选茬与深耕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施肥、精量点播、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技术环节。其中选地、整地是基础;品种选择是关键;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是保障;收获是效益。在这些条件基础上,结合海林市的实际情况,在全市不同的自然村屯进行示范推广应用均收到了理想效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大豆窄行密植技术是增产增收的。  相似文献   

13.
为扛牢粮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任务,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3—10月根据陕西省汉中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安排,经过汉中市南郑区农技人员多点多次踏查,与汉中市巴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协商一致,在南郑区阳春镇安坎村建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示范基地120亩,同时在示范基地内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筛选试验、大豆密度试验和玉米肥效利用率等试验,以便探索适合汉中市南郑区推广应用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汉中市南郑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密度试验进行阐述。在示范基地内,南郑区农技推广与培训中心选用玉米品种为中金368、大豆品种为陕豆125,以2.2 m带型“2+3”模式(即2行玉米、3行大豆套作模式)开展了大豆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和大豆密度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影响非常明显,在该种植模式下,陕豆125的密度在7 000~10 000株/亩均可行,但从实际产量和效益来看,陕豆125的种植密度在7 000~8 000株/亩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实施的“5310”工程(五项科技新产品示范推广、10个优质品种示范推广、10项优质高效实用新技术示范推广、10个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效益。2001~2002年,甘肃省农科院依托国家项目,在甘肃全省累计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740.45万亩,日光温室5.80万亩,果园68.22万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来实现的。通过试验才能验证新技术落地的适应性,通过示范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通过推广使新技术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县乡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新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道桥铺垫者,解决基层新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现以行唐县为例对此作一浅析。一、农业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1、推广机构人员相对不足和知识老化,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6.
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黑龙江省大豆比较效益的提升,近年来孙吴县大豆面积也呈现出恢复性增长趋势,大豆栽培技术急需进行综合配套,尤其食用高蛋白大豆,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较高,更应加大新技术的示范力度,推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和质量,增加大豆综合效益,提高种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寒地大豆45cm双条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豆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大豆产量,自2007年虎林市示范推广了大豆45cm双条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是目前解决大豆密植、提高大豆产量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主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就是大豆,我国大豆产量在全球排名第四位,单自2013年后,我国大豆产量出现显著持续下降的趋势,同时大豆进口量在出现越来越大,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为增加我国大豆的产量以及提升我国大豆的质量,我国农业科研人员着重研究大豆的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并大力推广大豆的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大豆的无公害植保新技术研究以及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着重对于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区每年春大豆(主要是鲜食大豆)种植面积在14.12万亩,晚稻种植面积在37万亩左右。2006年我们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春大豆——优质晚稻大面积推广示范,经过多年的示范,总结其关键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丰县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情况总结其对策,包括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变传统的指令推广为示范引导推广;积极而为,变被动推广为主动推广;农机新技术推广与农艺相融合;发挥农机大户示范带动作用;立足农村需要,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