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金属对植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11-2020年重金属对植物生态毒理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关于重金属对植物生态毒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2011-2020年,重金属对植物的生态毒理研究年均发文量较多,以黄益宗发文量最多,潘远智为核心的合作团队最大;研究机构以四川农业大学发文量最多;关键词“镉胁迫”的出现频率最高;排前3位的研究主题为“幼苗生长”“抗氧化酶”和“亚细胞分布”;“转运”“褪黑素”“硫化氢”和“氧化损伤”是近期出现的突现词。【结论】重金属对植物的生态毒理研究领域受学者的高度关注。“镉胁迫”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幼苗生长”“抗氧化酶”和“亚细胞分布”是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重金属对植物生态毒理的缓解机理研究、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亚细胞分布研究及植物转录组测序研究是未来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在我国逐步兴起,它是一种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三方多赢的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信息服务是这种模式的一种重要的环节,从信息服务的相关要素入手,通过对“农超对接”模式中信息服务三个要素,即信息服务主体、用户需求和信息服务方式进行分析,归结出“农超对接”模式中信息服务出现的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研究“农超对接”模式中的信息服务提供参考,为彻底解决农产品产地滞销、销地价格过高以及农产品生产稳定性差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这将对促进我国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地评价“农超对接”的绩效,对于提高“农超对接”的运行效率以及推进和深化“农超对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供应链的角度构建了“农超对接”绩效的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对66个参与“农超对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调查数据,对河北省“农超对接”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其绩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结论,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农超对接”的绩效评价提供一定的思路,并为河北省“农超对接”的高效运作和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一所两制”和“技物结合”产生的历史背景、作用、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文章认为:①“一所两制”和“技物结合”是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发展过程的过渡作法,它对改善科技队伍的工作、、生活条件,稳定农业科技队伍,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的繁荣起了重大的历史史作用。②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所两制”和“技物结合”事企不分的弊 端已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阻碍农业科技事业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③对一些从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型研究开发机制,应改“一所两制”为一所一制-即科技型企业,对一些从事以市场为导向的又推广、又经营的的产品型推广机构应改制为经营销售企业或转为竽生产企业的中介代理销售机构;对一些从事非产品型的社会公益性研究,推广机构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新“三化”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笔者回顾和总结了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新理念,以及中国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三农问题”可以通过优势农业集群化、农村产权市场化、农民新型城市化“三化”的途径来实践。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介绍了“三化”理念与途径在《淮北市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规划》的应用与实践,指出“三化”途径也是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但是,经归纳与推论得出的“三化”途径还需在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实践中验证与修正。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在新时期促进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部署之一。国家科技部实施的“星火西进示范工程”,大大推动了科技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传播和转化,显示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在实施“星火西进工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西部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经济特色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促进进西部广大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辽河流域棉区“棉太金”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探索新型抗虫棉专用调节剂“棉太金”在辽河流域棉区的应用效果和方法,于2010-2011年在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进行试验示范。试验采用对比法进行,通过生育期间的生理指标、发育进程、采收前植株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的调查比较,对“棉太金”在辽河流域棉区的适应性和使用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棉太金”作为一种效果良好的抗虫棉专用型生长调节剂,能够帮助塑造合理株型,提高抗逆性,防止早衰,提高产量,对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可以在辽河流域棉区推广应用。但其用量应根据辽河流域棉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九五”期间对农业科技的总体部署,在“八五”后期对水稻、棉花新品种选育试行“后补助”成功的基础上,“九五”国家科技关对18种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全面实行“后补助”。本文简要概述了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的实施背景、主要内涵、操作方式、实施效果、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国之一,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全球的食物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依靠占世界1/15的耕地,养活了全球1/4的人口,受到了世人的赞扬.面向21世纪,中国政府将加大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力度,努力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效生态农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内涵、特征、原理、模式、技术等6个方面,对高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高效生态农业是1991年在国内首先提出;(2)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强调“高效”、“生态”、“结合”;(3)高效生态农业具有生物多、环境佳、结构良、功能强、质量优、效益高、低排放、可持续的特征;(4)高效生态农业增产增效的原理在于充分用地、立体用光、超额用季、多层用水、高效用肥、共生互补、生态减灾、循环利用;(5)高效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有立体利用型、生物共生型、多业结合型、产业延伸型、科技带动型、环境整治型、资源再生型、休闲观光型;(6)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有资源节约技术、水肥调控技术、生物养地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结构调整技术、能源开发技术、流域治理技术、现代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详细叙述了细绿萍(Azolla filiculoides Lamk)从1979年4月引入黑龙江省以后至2009年的引种试验和生产试验推广全过程,特别对近10年间进行的春季扩繁速度和繁殖系数的品种比较以及水深度和施肥量对产草量影响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细绿萍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其最适宜生长繁殖温度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六安市金安区农药安全使用的调查,总结了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后植保部门应加强示范、宣传、指导、培训工作,同时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模式,保障农业健康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稻萍鸭生态系统是一种稻田养萍、养鸭,互促共生、生态环保、有机高效的栽培模式,是一项集有机稻米生产与水禽共养于一体的生态型农业清洁生产模式.稻萍鸭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有:一是抑制稻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控制效果达95%以上,其对阔叶杂草控制效果最好,对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控制效果良好.二是压低害虫基数,减轻害虫发生和危害,其对稻飞虱等虫害的控制效果较好.三是控制水稻病害,尤其是水稻纹枯病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改良土壤,表现为土壤养分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结构有较好的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五是刺激作用,在稻鸭共作的效果中,由于鸭的活动刺激了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以农村家庭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生产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用沼气池综合利用为结合点,应用参与式方法评估在种植业与养殖业农事活动中的效益体现,归纳总结提出"百宜乡以农村家庭户为单元循环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社区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干旱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发展节水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而水肥耦合研究一直是节水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水肥耦合研究的现状,从水肥耦合作用的机理和效应两方面来阐述,包括水分对植物养分转化、吸收及代谢的影响、养分对植物水分利用的影响、生物学效应、生态学效应和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并指出今后水肥耦合研究应该加强施肥对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同时注重构建通用性的水肥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是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增效和环境保护功能,对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健康优质的安全食品具有重大意义。简述了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并发展生态农业应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匈牙利农业及其植保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匈牙利以加入欧盟为契机,积极调整国家农业政策,采取开放市场,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重视农业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和科技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植物保护方面,注重有害生物生防技术和与环境友好防治技术的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农药登记、授权和使用法规和植保技术应用体系.在农业市场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匈牙利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保证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其生产过程中要求既不大幅度增加环境负担,同时也达到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改良农业土壤、改善种植区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生产目标。为在广大石油农业、常规农业种植区推广、应用有机种植模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有机种植实践,根据有机种植理念初步探索与构建了包括农业耕作技术、农药和肥料选用技术、病虫害防控等农业技术在内的有机种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and essential factors of green agriculture, including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een material energy input, applic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 green behavior of worker, green policy regulations guarantee, fund support, supply and the production of green agriculture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green agriculture, structural mechanism and function. And finally existing problems in present green agriculture and five suggestions of green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nment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20.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发展"两型农业"根源,通过与传统农业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了"两型农业"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发展模式。认为"两型农业"就是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根本目的,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内容,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为支撑动力,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的循环经济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