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片形吸虫的母雷蚴、早期子雷蚴、成熟子雷蚴及尾蚴表被结构经扫描电镜观察:在母雷蚴及早期子雷蚴的口孔周围有乳突分布;雷蚴的围领呈领圈样环绕,围领基部的一侧有一个产孔,产孔的开口处呈唇样的构造,从母雷蚴、早期子雷蚴至成熟子雷蚴的发育,其体表绒毛样构造日趋发达。尾蚴背部密布尖刀形棘,腹部具有许多不规则的突起,其间分布有许多微孔;口吸盘及周围无乳突分布,但在腹吸盘周围分布有排列整齐的指状突起。尾蚴体部与尾部相连处有一环形颈状结构,尾蚴尾干背面为一槽状的皱襞。  相似文献   

2.
同仁县年都乎生产队的羊,除普遍感染有肝片吸虫外,还感染鼻蝇蚴和捻转血矛线虫,仰口线虫等。据报告:肝片形吸虫单独感染80条,捻转血矛线虫500条,即有症状表现。本生产队1966年11月15日剖检绵羊9只,不仅肝片吸虫平均感染超过80条以上,且与一定数量的捻转血矛线虫,仰口线虫,羊鼻蝇蚴等寄生虫混合感染。九只羊的主要寄生虫是:肝片形吸虫全部感染,感染范围是10—191条,平均100.4条。羊鼻蝇蚴全  相似文献   

3.
用SDS-PAGE和酶联免疫印迹试验(ELIB)分析胰吸虫成虫(EP)及其与肝片形吸虫成虫(Fh)交叉/共同抗原的分子量和免疫活性。SDS-PAGE结果显示,胰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成虫抗原的多肽均达30余条,EP抗原分子量在123kd以下,主带4条;Fb抗原分子量在83kd以下,主带4条;两者具相同分子量的多肽6条。ELIB结果显示,抗原与同源抗血清呈现颜色较深、数量较多的区带,而与异源抗血清则呈现数量不等的交叉/共同反应区带,表明两虫之间存在交叉/共同抗原性多肽。  相似文献   

4.
同工酶与基因和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种类的不同可表现为某些同工防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因此,它可作为一项生化指标,研究生物的分化情况。本文对人畜共患的两种片吸虫的同工配进行研究,发现二者的某些同工酶存在明显差异。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成虫采自福州市屠宰场宰杀的黄牛和山羊的胆囊和胆管中,分别选出典型的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成虫。本研究所使用的试剂均系分析纯。1.2匀浆制各:将典型的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成虫分别用生理盐水洗3次,成虫用pH74的缓冲液在冰水浴中研磨5分钟,高速离心(1200转/分)10分…  相似文献   

5.
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转移和固相免疫酶测定相结合的酶联免疫印溃技术(ETIB)首次分析了牛肝片吸虫成虫抗原白组分,结果显示:牛肝片吸虫成虫抗原分离出44条带,经ETIB分析,抗原与阳性血清反应显示18条带,其中主带有4条,分子量分别为35、80、92和94KD。上述蛋白组分有较强的反应性,可用作肝片吸虫的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6.
台湾次睾吸虫成虫体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台湾次睾吸虫15日龄成虫经扫描电观察,虫体整个背面和腹面前4/5的体表皮层着生有鱼鳞状的簇生体棘,簇生体棘在虫体前端分布较密集,由前向后渐变稀疏,每一个簇生体棘中含3-6个尖刀形棘。口盘上有15-18个无纤毛圆丘型乳突,腹吸盘唇部光滑无乳突分布,但在其周围可见到10余个花蕾状乳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进行了组织化学探讨。结果表明: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DNA含量不同,二者比值为2:3,且所含17种氨基酸种类相同,含量却不相同,某些氨基酸含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作效果良好的肝片形吸虫制片标本,以便于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对福尔马林固定、苏木精染色、二甲苯透明及中性树胶封固等处理方法的用量和处理时间进行摸索,寻找最佳条件,提高肝片形吸虫制片标本的效果.结果表明对标本进行酒精梯度脱水处理并延长二甲苯的透明时间,制片标本的观察效果明显提高,经处理后的虫体染色效果良好,吸盘、消化道、生殖系统等特征结构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玛沁县地区绵羊肝片形吸虫病的感染情况,笔者于2011年7~10月在定点屠宰场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被检羊来自玛沁县大武镇、大武乡、雪山乡、东倾沟乡、拉军镇5个乡镇。随机采集5个乡镇142只绵羊的新鲜粪便,每份约5g,加入10~20倍清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牛源肝片形吸虫卵人工培养囊蚴,口服或三胃注射感染牛,羊,兔等动物,对临床和病理的变化,囊蚴成活率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明在成都地区牛源肝片吸虫囊蚴人工感染牛,羊,兔获得成功,囊蚴成活率分别为29.4%,11.65%,8%,幼虫和成虫对肝脏等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病畜表现精神食欲差,后期出现拉稀等症状,是导致牛,羊,兔瘦弱和部分病畜早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82年7月,从中卫县一峰骟驼胆囊和胆管采到26条吸虫。染色制片后鉴定,均为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见其中一个标本具两个鹿角状分枝的卵巢(图)。此甚罕见,兹报道如下: 标本扁平叶状,体表有小棘。体长43毫米,最大体宽15毫米。肩部和头锥明显,锥长5.599毫米。口吸盘位于头锥前端,纵径0.7999毫米,横径1.999毫米。口孔位于口吸盘之中,下通咽和食道,咽长1.133毫米,宽0.7332毫米。食道长0.4666毫米。肠管自食道末端始,分出左右二肠干,肠干在腹吸盘附近沿体侧后行,并逐渐向体中线靠近,直达体后端。每条肠干都有许多分枝,内侧分枝短少,外侧分枝多而密。腹吸盘位于肩水  相似文献   

12.
1调查情况我县去冬今春以来,已有十多个乡、镇先后发生耕牛肝片形虫病,死亡耕牛816头,占全县存栏牛的3.5%,造成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因此,我们分组检查五个乡、镇,八个村,二十个村民小组的125头,其中发现有肝片形吸虫及虫卵的有93头,发病率为744%.而最严重的贝溪乡贝溪村和合村民小组28头耕牛中死亡23头,死亡率为82%.据病区群众反映:“死牛的肚里都有蚂蝗虫卿肝片形吸虫).被查的五个乡、镇这种病发生的村、纷多达85%以上,少的村组也有50%.我们另一组在寨前乡化验检查黄牛79头,发现有肝片形吸虫及虫卵的61头,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正>矛形双腔吸虫属于双腔科双腔属(也有称之为歧腔科歧腔属),是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的一种小形吸虫。肝片吸虫属于片形科片形属,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之一。2012年5月26日,笔者在承德县六沟镇遇到1例矛形双腔吸虫与肝片吸虫混合感染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从辽宁省葫芦岛市通过汽车运输引进成年绵羊60只,体重5565 kg,采取放养的方式。购入10 d左右,绵羊陆续开始发病,表现腹泻、  相似文献   

14.
兔肝胆管内发现肝片形吸虫一例肝片形吸虫(Fasciolahepatica)主要寄生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胆管中,引起严重疾病。其它一些动物虽可寄生,但较为少见。近来我们在一只家兔的肝胆管中发现一条吸虫,确诊为肝片形吸虫,兹报告如下。因作...  相似文献   

15.
肝片形吸虫感染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成虫寄生在肝脏胆管中。该病分布世界各地,我国各省的耕牛均有发生,我省各地的耕牛几乎均有不同程度发病,尤其闽南地区耕牛发病率比闽北、闽东、闽西等地严重。由于我省闽南地区气候温暖多雨,水池、水坑零星散布。  相似文献   

16.
Upatham(1972)的研究表明,裂体吸虫(Schistosoma sp.)的毛蚴对扁卷螺的侵袭受几种理化因素变化的影响。有关肝片形吸虫同其螺蛳宿主截口土蜗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相应资料看来非常有限。Christensen等(1976a)分析了寻找宿主的能力和温度的关系,但对其他理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却没有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广西肝片形吸虫中间宿主的种类为小土蜗螺和斯氏萝卜螺。对不同剂量毛蚴感染中间宿主椎实螺的存活率,椎实螺的繁殖及其对干旱的抵抗力;尾蚴的逸出时间、数量;囊蚴对终宿主山羊羔的感染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8.
19.
《畜牧与兽医》2015,(9):101-103
为了明确青海省藏羊体内一种片形属吸虫的种类,并为青海省藏羊体内片形吸虫的分类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青海省部分地区藏羊片形属吸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鉴定,对肩部特征不明显虫体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对体长、体宽测量并计算体长与体宽的比值。结果发现肩部特征不明显的虫体的体长范围在1.80~3.40 cm,体宽范围在0.70~1.20 cm,比值范围为2.38~3。扫描电镜观察虫体结构符合肝片吸虫的形态学特点。综合结果分析,初步鉴定青海省藏羊体内的片形属吸虫为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相似文献   

20.
4片形吸虫感染的免疫反应针对片形吸虫感染的免疫,是机体抵御和清除片形吸虫及其有害产物的一种生理过程,片形吸虫对畜体来说是外源性物质,具有抗原性,感染后可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发生一系列细胞及分子改变。4.1动物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