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实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程,各行各业为之而奋斗。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在原则和工作重点上应把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现代农业教育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构建新型农村教育体系;坚持整体规划原则,构建相互联动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教育。在实施途径上,应坚持认清高等农业教育的特殊性,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为基础,加强高等农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以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为己任,加快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步伐;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加速高等农业教育向农村生产力渗透。  相似文献   

2.
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等农业教育的需求的基础之上,探讨分析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高等农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述了高等农业教育可以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帮助农村繁荣文化事业和加强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等途径为农村提供人才支持、科技支撑、政策咨询和信息、文化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新农村建设,教育责任重大,作为与新农村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高等农业教育更是如此。正确认识高等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努力地探索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方法途径,对我们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文章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河南省的省情,阐述了高等农业教育在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面貌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的高等农业教育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胜洪  洪维嘉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59-160,16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高等农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等农业教育要在转变社会服务功能、完善面向农村的高等农业教育、国家保障农业教育优先发展等方面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田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555-21557
人才培养是高等农业教育的根本职能,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析了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角度,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智力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及新农村建设对于涉农高级科技人才需求的重要性,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在智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等农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养新型农民,首要任务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本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分别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从中发现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部机会与不利因素,找出高等农业教育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为高等农业教育制定正确的服务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笔者论述了高等农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重要作用,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改进农业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的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大职能,结合河北农业大学的实际,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探索。河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高等农业院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起了立体现代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空间的拓展和服务方式等转变,拓宽了服务领域,不断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方向;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创新机制,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通过弘扬“太行山精神”,传承优秀特色校园文化,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切入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00-4701
论述了农业高校切入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农技问题,提出了农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文章首先分析了高等农业教育致力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能加快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能有效促进社会民主管理的作用等,然后引发了高等农业教育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的思考:教育投资经费不足、高等农业院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但传统农科专业在校生人数比例却在下降、高等农业教育的生源有待改善,就业形式严峻,农业高校不应该盲目综合化,农业高校农业科技成果多,但其转化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与新农村建设需求相适应的高等农业教育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等农业教育提出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培养途径的多元化要求,针对要求,文中提出了"教学四要素、学习两平台、办学多途径"的高等农业教育新模式,并从教学要素的协调、培养途径的拓展、教学模式的革新和保障机制的健全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赋予农业高职教育新的任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面向市场,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走出了一条“依托科研推广项目,建立产学研基地,努力为农业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进步服务”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陈士俊  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885-886,898
从当前高等农业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比较和研究中外高等农业教育结构模式的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加快高等农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结构,提高农业高校的办学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等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决定了农业高校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高校既要适应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整体要求,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条件,发挥知识和技术创新在学校科技工作中的源头作用,发挥农业高校在农村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重要功能,瞄准国家目标,整合科技资源,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农业科技任务,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与参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文章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民文化素质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师资、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推广方面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在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以及培养新型农民方面的定位,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应从科技创新、教育培训与社会服务三个途径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高等农业教育培养各种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人才。围绕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及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影响,探讨了怎样确保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农业信息技术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必然性,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研究、推广、普及、利用先进适用的农业信息技术及其产品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