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平凉甜玉1号是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稳定自交系99(2)-1-1-0-0-1为母本、99(1)-1-11-0-1(代号03001)为父本选育的杂交种.在2005-2007年品比试验中,鲜果穗折合平均产量23 283.5 kg/hm2,较对照品种穗甜1号增产11.4%.高抗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大斑病、红叶病和矮花叶...  相似文献   

2.
山东高产粮田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东省典型高产粮区———桓台、滕州、寿光土壤为试材 ,研究了高产粮田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与中低产田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高产粮田有机碳含量为 7.2 2~ 1 4 .2 2g/kg ,平均 9.87g/kg ;腐殖酸碳 2 .0 8~ 3.0 5g/kg ,平均 2 .48g/kg ,其中胡敏酸碳 0 .92~ 1 .5 7g/kg ,富里酸碳 0 .99~ 1 .70g/kg ,胡敏酸碳与富里酸碳比值 (HA/FA)为 0 .6 3~ 1 .31 ;有机碳约是腐殖酸碳的 4倍 ;中低产田各组份平均含量低于高产田而变异系数大于高产田 ;土壤速效氮磷钾对腐殖质各组份都有影响 ,但对HA/FA比值影响最大的是碳酸钙和pH。  相似文献   

3.
矮秆高产优质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陇麦479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麦479以长武134为母本、自育中间材料TW98-829-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应用系谱法水旱穿梭定向选育而成。在2017—2019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5 235.0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13.6%。该品种株高78.0 cm,平均穗长7.6cm;平均小穗数15.2个,平均穗粒数34.0个,千粒重42.0 g。平均成穗数34.5万穗,容重800.0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62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3.6 g/kg,湿面筋含量374 g/kg(14%水分基),沉淀值44.0 mL(14%水分基),总灰分130 g/kg,水分93.6 g/kg。丰产稳产,广适节水,抗条锈病强,中抗叶锈和白粉病,抗寒抗旱性好,抗倒春寒能力强,穗层整齐,熟相好。适宜甘肃陇东、陕西长武、乾县、彬县及宁夏固原等类似生态区旱肥地、川水台地栽培。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新品种环冬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冬4号由杂交组合83-84-1-1的分离单株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8年在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3518.7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平均增产6.98%;2008—2009年度在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3 600.0 kg/hm2,较对照西峰27号平均增产4.22%。籽粒含粗蛋白147.2 g/kg(干基)、粗淀粉637.7 g/kg(干基)、湿面筋263.8 g/kg(14%水分基)、赖氨酸3.82g/kg(干基)、沉淀值40.5 mL(14%水分基)、容重792.8 g/L、水分11.9%。抗寒抗旱性优良,抗春冻、高抗红黄矮病,抗倒伏、抗青干,抗穗发芽,丰产性好,品质高,适宜在庆阳市北部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糜子新品种陇糜1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陇糜15号是以自育中间材料8421-1-3-2-3-1为母本,以自育中间材料9103-6-3-1-4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年水旱穿梭选育和多点生态鉴定育成的高产稳产粳性糜子新品种。在2015—2016年进行的甘肃省糜子品种多点区域试验中,2 a 1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502.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6.8%。生育期91~121 d,株高106~190 cm,主茎节数8.4~8.8节,穗长23.7~45.0 cm,单株穗重4.5~11.8 g,单穗粒重2.7~10.0 g,千粒重6.9~9.0g,株草重6.1~25.4 g。籽粒(黄米)含水分111.0 g/kg、粗蛋白154.2 g/kg、粗脂肪24.2 g/kg、粗淀粉787.0 g/kg、赖氨酸2.1 g/kg、直链淀粉(占淀粉重)234.7 g/kg、维生素B10.36 mg/100 g。胶稠度127.5 mm,消减值5.8级。抗黑穗病。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及相似生态区海拔1 900 m以下的区域春播或复种。  相似文献   

6.
糜子新品种陇糜1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陇糜13号是2003年以会宁大黄糜为母本,以系选优系8711-1-3-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水旱穿梭选育和多点鉴定,育成的高产稳产糜子新品种。生育期117~126 d,平均株高165.4 cm,穗长35.2 cm,茎粗0.60 cm,主茎可见节数7.1节,株有效穗数1.0个,单株穗重9.29 g,单穗粒重6.34 g,千粒重8.0 g,单株草重14.28 g,出谷率68.25%。黄米水分含量10.61%(干基)、粗蛋白含量178 g/kg(干基)、粗脂肪含量40.3 g/kg(干基)、粗淀粉含量739.1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3.6 g/kg(干基)、铁含量75.5 mg/kg(干基)。在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中,陇糜13号2 a 14点(次)折合产量3 814.9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12.27%。人工接种鉴定,黑穗病发病株率2.01%,表现高抗黑穗病。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及其相似生态区海拔1 650~1 900 m的地区春播、海拔1 200~1 400 m的地区复种。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新品系82 6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以自育品系919- 18/5作母本、外引材料绵阳87- 2 2为父本经常规杂交、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系平均株高90~115 cm ,穗长6~10 cm,穗重1.8~2 .4 g,穗粒数35~6 0粒,千粒重36 .5~5 2 .8g,硬度5 5 .2 % ,籽粒含粗蛋白(干基) 136 .8g/kg,赖氨酸(干基) 0 .4 7% ,湿面筋(干基)2 95 .0 g/kg,沉降值38.0 ml;经多年多点试验和抗逆性鉴定,抗寒、越冬性好,抗旱性强,对条锈病自然感病表现中抗;在2 0 0 1- 2 0 0 3年度定西市冬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4 6 0 0 .5~76 16 .7kg/hm2 ,较对照品种临农15 7增产15 .0 0 %~70 .5 4 % ;适于甘肃省洮河中下游及渭河流域种植,也可在青海省的民和、乐都、化隆、循化和贵德等县种植  相似文献   

8.
"金友99"是采用"一穗两种,隔时授粉"方法对培育的自交系进行早代配合力测定,组配出的高抗丝黑穗、抗大小斑病、红叶病、青枯病,轻感锈病的玉米新杂交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40 d,试验区平均产量14 622 kg/hm~2,较先玉335增产5.9%;经甘肃省农科院分析:含粗蛋白(干基)96.9 g/kg,淀粉(干基)763.4 g/kg,粗脂肪(干基)48.9 g/kg,赖氨酸(干基)3.09 g/kg,属高产、优质、多抗、耐盐碱、耐瘠薄、广适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陇麦079是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鲁麦1号做母本,以自育中间材料TW98-829-1为父本进行杂交,应用系谱法水旱穿梭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930.50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9.23%;在2013—2015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990.42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8.68%。株高95.8 cm,平均穗长6.5 cm,平均小穗数16.0个,平均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0.8 g,容重785.0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21.7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4.07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02.4 g/kg(14%水分基),沉淀值27.1 m L(14%水分基)。抗冻抗旱、抗逆性强、节水广适、抗倒耐瘠,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穗层整齐,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陇东广大山塬旱地、丘陵、阴湿山地,以及陕西长武和陇县,宁夏固原等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2号是以90-855为母本、8760-13-6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7—2019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7 100.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5.5%。在2018—2019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 534.0 kg/hm~2,较对照兰天33号增产3.1%。生育期249 d,株高98 cm,穗长7.6 cm,穗粒数43.4粒,千粒重43.7 g。籽粒含水分93.5 g/kg、总灰分(干基)18.0 g/kg、蛋白质(干基)126.0 g/kg、湿面筋(14%水分基)228.0 g/kg、赖氨酸(干基)3.6 g/kg,沉淀值(14%水分基)34 mL,容重798 g/L。抗旱、抗锈,丰产,适宜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徽成盆地和天水市甘谷、清水、麦积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兴达3号为甘肃兴达种业有限公司以外引自交系K12为母本,以自育自交系378599为父本组配而成.在2008-2009年甘肃省普通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中,兴达3号2 a 14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1 805.75kg/hm<'2>,比对照品种豫玉22号增产3.34%.籽粒(干基)含水分12.3%、灰分10.40 ...  相似文献   

12.
粮饲淀通用型玉米新品种武科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科3号为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系3194作母本,自选系921l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2007-2008年甘肃省普通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中,武科3号2a13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2940.5kg/hm。,较对照品种豫玉22号增产2.8%。,高抗茎基腐病,中抗大斑病、瘤黑粉病、红叶病毒病。籽粒(干基)含粗蛋...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杂交种龙源201是天水市种子管理站以外引系K12优选系K12-16为母本、自育系源自16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131 d,活秆成熟,粮饲兼用.株高260 cm,千粒重408 g,2006年测定,籽粒含粗蛋白94.16 g/kg、粗脂肪36.2 g/kg、粗淀粉752.7 g/kg、赖氨酸3.30 g/kg、粗灰分13.4 g/kg.高抗瘤黑粉病,抗丝黑穗病、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大斑病、茎腐病,感红叶病.在2005-2006年甘肃省晚熟B组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3 538.25 kg/hm2,较对照品种豫玉22号增产3.45%.适宜天水市及周边海拔1 8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金凯1号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自交系K12为母本,以自育自交系J398为父本配制的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省玉米区试中,2006、2007年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12589.5、12970.5kg/hm^2,较对照品种酒试20号分别增产4.7%、1.7%。该品种高抗红叶病,中抗玉米矮花叶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籽粒合粗蛋白9.81%、赖氨酸0.32%、灰分1.21%、粗脂肪3.50%、淀粉76.81%、水分11.00%、容重703.8g/L。适宜≥10℃的有效积温在265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新品种甘玉801选育报告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玉米新品种甘玉801是以自选系 Phbve 为母本、GB926为父本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区域试验中,2012年6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6830.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1.1%;2013年5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4560.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0.2%。在2013年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5471.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5.4%。高抗矮花叶病,抗丝黑穗病和红叶病,中抗瘤黑粉病和茎基腐病。籽粒含粗蛋白94.9 g/kg、粗脂肪49.4 g/kg、粗淀粉717 g/kg,属优质玉米。可在甘肃省春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天农1号是以优良自交系SY09-12-20和GY99-7-4杂交而成的优良黄瓜一代杂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始于主蔓第6节左右,每隔3~4节出现1节雌花。瓜条生长速度快,商品性好,瓜条顺直,深绿色,光泽度好,刺瘤较密,瓜长35 cm左右,瓜把短,约4.5 cm,单瓜质量200 g左右,畸形瓜率低,口感脆甜,每公顷产量可达90 000 kg。高抗霜霉病、抗白粉病和枯萎病。适宜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生产上提供早熟玉米品种,促进甘肃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以自交系GE247-6205为母本、GEA10-DE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2 a的品比试验、2 a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1 a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1 a的生产示范,选育出了抗旱高产中早熟玉米杂交种金穗306。在2018—2019年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金穗306平均折合产量为11 741.3 kg/hm2,其中2018年平均折合产量为12 666.0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3.46%;2019年平均折合产量为10 816.50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4.02%。在2019年的甘肃省旱作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中,金穗306平均折合产量为11 232.0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4.83%。金穗306出苗至成熟118 d,株高295cm。果穗筒型,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18 g。籽粒含粗蛋白93.2 g/kg、粗脂肪47.1 g/kg...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鲜食和籽粒加工兼用糯玉米品种的市场需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自交系BN23-1为母本、自交系BN51为父本育成糯玉米单交种。‘益糯369’出苗至采收鲜穗100~105天,叶片浓绿,半紧凑型,株高227.3 cm,穗位高96.6 cm。穗长18.8 cm,穗粗4.8 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7.2粒,穗轴白色,籽粒洁白,糯质硬粒型,排列整齐,蒸煮后糯性强,皮薄,香甜,商品性好。平均产量每公顷14210 kg。2012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渝审玉2012009),适宜在重庆市中低山区、浅丘、平坝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个紫甜玉米自交系与2个测试种进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为高效创制高产甜玉米自交系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将20个紫甜玉米自交系(TD01~TD20)与2个测试种[黄色甜玉米自交系(TI)和白色甜玉米自交系(T2)]进行杂交组配,采用完全随机组设计对获得的40个杂交组合(TH01~TH40)进行田间试验,以SW1011和Fancy 111为对照品种。测定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利用Line×Tester模型在AGD-R软件中进行中亲优势度(Hm)、杂种优势度(Hb)和一般配合力(GCA)分析。【结果】紫色种皮由父本遗传,在40个杂交组合中占优势,所有测定的性状表现为中亲优势和杂种优势。大多数亲本系鲜穗收获期的Hm、Hb和GCA表现为负值,说明这些亲本系具有组配早熟杂交种的潜力。除收获期和穗粗外,其余调查性状表现出多个显性效应,证明了非加性遗传效应的重要性。具有较高GCA的杂交组合为TH05(T1×TD05)、TH31(T2×TD11)、TH20(T1×TD20)、TH33(T2×TD13)、TH34(T2×TD14)、TH16(T1×TD16)、TH08(T1×TD08)和TH25(T2×TD05)。【结论】紫色甜玉米与黄色甜玉米自交系或白色甜玉米自交系杂交,紫色性状具有显性效应,筛选出的8个品质优良杂交种及其亲本可作为培育越南商品化紫甜玉米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