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秆乌哺鸡竹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对黄秆乌哺鸡竹生长发育规律的观测,研究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规律、竹笋—幼竹的高生长规律、退笋规律以及竹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为黄秆乌哺鸡竹的栽培、经营管理和推广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秆乌哺鸡竹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益阳进行黄秆乌哺鸡竹引种栽培试验,研究黄秆乌哺鸡竹鞭芽的萌动、竹笋的出笋、退笋、成竹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秆乌哺鸡适合于湖南益阳山区、丘陵、湖区引种,出笋成竹率高,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刚竹属良种黄秆乌哺鸡竹的选育过程、良种特征及其栽培技术要点。黄秆乌哺鸡竹来源于1982年河南省永城县引种乌哺鸡竹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经多年纯化、繁育、性状特征观测和区域试验,性状表现一致、稳定,2022年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国S-SV-PV-004-2022)。黄秆乌哺鸡竹竹秆呈鲜艳的金黄色,中下部节间具1或数条不规则的绿色纵条纹,观赏性极佳,耐寒性强,能在北京地区正常生长,自然越冬,可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  相似文献   

4.
从生物学、形态学上介绍了黄秆乌哺鸡竹的特征特性,探讨了黄秆乌哺鸡竹的培育技术,包括种质繁育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等,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常见食用竹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笋、石竹(Ph.nuda)笋为参照,对红哺鸡竹(Ph.iridescens)、白哺鸡竹(Ph.dulcis)、乌哺鸡竹(Ph.vivax)、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f.aureocaulis)和早哺鸡竹(Ph.violascens)5种哺鸡竹竹笋的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和粗灰分)和矿质元素(P、K、Ca、Na、Mg、Cu、Fe、Zn和Mn)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哺鸡竹竹笋的粗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毛竹笋和石竹笋(p<0.05);而在测定的其他营养成分方面,5种哺鸡竹竹笋与毛竹笋、石竹笋相当;黄秆乌哺鸡竹笋和乌哺鸡竹笋在粗蛋白、不溶性膳食纤维、P、Ca、Mg方面要显著高于其他3种哺鸡竹笋(p<0.05);而白哺鸡竹笋的Fe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黄秆乌哺鸡竹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黄秆乌哺鸡竹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引种栽培和管理措施,从整地、母竹选择、栽植、管理、植后养护等方面总结出了引种竹子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以期为竹子引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收期对3种笋用竹竹笋营养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采笋期对竹笋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对红哺鸡竹(Phylostachys iridescens)、白哺鸡竹(Ph.dulcis)和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aureocaulis')3种笋用竹不同采笋期竹笋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灰分含量和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笋用竹竹笋蛋白质干基含量均在310 g/kg以上,红哺鸡竹还原糖干基含量为107.0—188.1 g/kg,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还原糖含量分别为66.1—117.2,72.1—121.0 g/kg.3种笋用竹竹笋中粗纤维含量为43.0—84.2 g/kg,脂肪为26.0—36.0 g/kg.采收期异同不仅影响竹笋的粗纤维和灰分含量,也会影响到竹笋中蛋白质、脂肪、还原糖,但不同竹种的含量变化有所不同.红哺鸡竹竹笋中脂肪、蛋白质含量随采集时间的推后含量递减,但还原糖含量递增,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中脂肪、蛋白质含量随采集时间的变化不明显.3种笋用竹竹笋氨基酸总量(T)变化在13.06—35.4 g/kg,E/T值均在33.0以上.红哺鸡竹竹笋的T值随采收期的延后含量增加,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的T值则呈现出随采收期的延后含量递减,儿童必需氨基酸总量(CE)呈现类似的变化.竹笋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时令变化对于指导竹笋采集和竹林经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竹亚科三个新变型,它们是:红秆香竹、绿纹红秆香竹和花秆乌哺鸡竹,均发现于云南。  相似文献   

9.
长沙地区3种优良观赏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长沙地区观赏竹的引种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这3种竹的出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黄秆乌哺鸡竹发笋期在4月初,花秆早竹和花毛竹在3月中下旬,历期均为20~25 d,明显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同一竹种不同发笋时期的发笋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的平均每株母株发笋数分别为1.09、1.85和1.16株;造成3种观赏竹退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在初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主要是人为机械损伤,盛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为机械损伤和营养缺乏等,而末期萌发笋的退笋原因主要是营养供应不足;3种观赏竹3个不同时期萌发笋幼竹高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相应的Logistic方程均较好地拟合了各个时期萌发笋幼竹的平均高生长过程;在幼竹高生长历期和株高方面,3种观赏竹初期和盛期萌发笋均优于末期,留笋养竹时选择初期和盛期萌发笋为宜;3种观赏竹幼竹昼夜生长均呈现一定节律,且夜间增长量均高于白天增长量。  相似文献   

10.
黄秆乌哺鸡竹鞭段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秆乌哺鸡竹是近年培育成的竹子新变型。为探索其快速繁殖的措施,笔者进行了鞭段育苗试验。效果良好,成苗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优良食用笋竹种引种地域差异分析与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7年引种早竹、高节竹、红哺鸡竹、鸟啼鸣竹、白哺鸡竹等多种食用笋竹栽培的研究,系统分析引种地与原产地地域差异和生长性差异,探索食用笋竹栽培经营模式,对湖南食用笋竹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系统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模式的影响,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CK)和淹水处理(TR)3、6个月的河竹1年生竹鞭及其根系的生物量,分析了河竹鞭、根生物量分配对淹水环境的适应和响应策略。结果表明: 淹水条件下河竹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分配比例鞭>根。与CK相比,淹水条件下河竹根系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显著降低,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升高。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河竹鞭、根大量生长,生物量显著升高,但根生物量/总生物量、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水中鞭生物量/总生物量变化并不明显。河竹鞭、根生物量间的关系在TR和CK处理下均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但淹水条件下的异速生长指数b要高于CK。研究表明河竹在鞭根系统生长和物质分配上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和可调节性,可以通过鞭根系统的生物量合理分配和异速生长调节以逐步适应淹水环境。研究结果可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江河湖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样方调查将福州沙滩公园木本植物群落划分为8种类型,应用生态学方法计算24个群落的特征值和群落三维绿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各群落特征值与群落三维绿量的关系,确定影响群落三维绿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群落乔木层平均冠高、优势种平均树高、乔木层平均胸径和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是影响三维绿量的主要因子。另外,公园中的8种人工群落乔灌层结构不尽合理,层次不够明显,公园绿化的植物种类较单一,物种丰富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对黄柏人工纯林伐倒样木的调查,研究表明:黄柏林木单株各器官组织的生物量与胸径(D)的平方及树高(H)的乘积(D~2H)有密切的双对数直线相关,即:w=a(D~2H)~b;11—12年生黄柏林分(密度975株/ha)的平均生物量为24.22t/ha,主要分布在8m以下层次;在同一林分中,不同生长势树体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差异显著;不同年龄和不同胸径的树体与树皮生物量均有显著的直线相关;胸径,年龄与胸高处皮厚有显著的二元回归相关,且胸径对树皮的影响远较年龄大。  相似文献   

15.
对野生的异竹、黄杆竹、鳗竹、红壳竹、乌哺鸡竹5个竹种进行定点试验,并实施一系列人为改造措施,使野生竹林向专业竹园转化,并获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嘉兴市共有十五种栽培竹种,其中以毛竹、早竹、嘉兴雷竹、花哺鸡竹、乌哺鸡竹、红竹等6种为主,竹林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从1987年到1990年通过调整结构,改善生长条件,完善采收技术等措施,建立了一个31.12亩丰产样板竹林。平均亩产、最高亩产分别为548.7 kg和1121 kg,亩均产较改造前和对照平均增加5倍。样板林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与产出之比达1:9.88。  相似文献   

17.
沙棘林木生长与地上部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8年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吴旗的调查资料,对沙棘年生长及单株地上部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的三次系基式与生长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生长期内生长与时间的关系;(2)沙棘单株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占地上部生物量的分配比率顺序为:枝〉茎〉叶〉桔枝;且枝、叶、枯枝生物量与树彰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茎与树龄间有的相关关系;(3)可用树高、地径、树个械模型与地径、冠幅、多年生枝长结合模型估测  相似文献   

18.
1990年春季从浙江省引种早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角竹、高节竹,经过五年的培育,1995年单产达3649.5kg/ha-16135.5kg/ha,单位面积年产值达15913.5元/ha—64542.0元/ha,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文对引种造林技术、竹林结构、投入产出比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定量指标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