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阳毛竹为研究对象,在毛竹生长较好的林分内进行标准地设置与调查,对笋体出土与毛竹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崇阳县毛竹在正常情况下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持续35 d左右。在出笋期间,各天出笋率和退笋率均服从正态分布。从笋体出土到地径生长停止为止,地径生长期约为25 d,表现出"S"生长节律。从笋体出土到毛竹竹高生长停止,毛竹高生长期约45 d,比地径生长期长约20 d,毛竹幼竹高生长过程出现昼夜节律,其竹高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可将幼竹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笋体出土期(第1~13 d)、幼竹较快速生长期(第14~25 d)、幼竹快速生长期(第26~35 d)及幼竹形成期(第36~45 d)。毛竹各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如地径与胸径为线性相关,地径与竹高以及胸径与竹高均为幂函数相关。依据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提出了维持毛竹林分可持续经营相应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寿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寿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寿竹出笋从5月初开始,出笋盛期为5月8日到5月21日,盛期出笋数量占84.7%,出笋全部持续时间约30天。寿竹的高生长持续60天左右,高生长符合Logistic模型。引起寿竹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虫害,占退笋的比例74.7%,造成退笋的主要害虫是竹笋泉蝇。该地区寿竹整个出笋期平均成竹率仅为11.7%。  相似文献   

3.
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圣音竹出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圣音竹发笋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历期30 d,明显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2014年总发笋53支,3个发笋时期的发笋数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退笋率为15.09%,在发笋初期和盛期的萌发笋退笋原因主要是人为机械损伤,发笋末期萌发笋的退笋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发笋初期、盛期和末期的萌发笋竹笋—幼竹高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相应的Logistic方程都很好的拟合了各个时期萌发笋幼竹的平均高生长数据,发笋初期和盛期萌发笋在幼竹高生长历期和株高方面均优于发笋末期萌发笋,留笋养竹时选择初期和盛期的萌发笋为宜;发笋盛期的圣音竹竹笋在生长快速期时,昼夜生长呈现一定节律,且昼夜总平均生长量达16.48 cm,白天生长量是夜间生长量的1.21倍。  相似文献   

4.
竹类植物属禾本科(Poaceae)的竹亚科(Bambusoideae)。全世界已有记载的共五十多属,一千二百多种。分布地区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拉丁美洲和美洲又次之,大洋洲最少,欧洲仅有少量的引种。竹类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少数属种生长在温带甚至亚  相似文献   

5.
甜龙竹发笋和退笋规律及秆高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对甜龙竹秆基芽目发育规律、芽目发笋顺序、发笋规律、秆高生长、秆龄识别、退笋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甜龙竹发笋历期较长,约120 d,发笋盛期主要集中于7月下旬到8月中旬。初期所发笋笋体较大,退笋少,成竹率高;盛期竹发笋笋体粗状,退笋增多,末期所发笋笋体较小,且退笋多、成竹率降低。甜龙竹Ⅰ、Ⅱ年生秆的发笋量较大,Ⅲ年生秆基本不发笋,Ⅳ年生秆不发笋。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期与发笋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和发笋节律,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各竹丛间笋期93~171 d不等,平均126 d.累积发笋率的概率单位(P)依发笋天数(X)的线性回归方程P=1.883 5 0.030 7X,其回归和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F=642.418 4**,相关系数r=0.987 8**.据此可将麻竹笋期大致划分为为始发期(Ⅰ)、始盛期(Ⅱ)、高峰期(Ⅲ)、盛末期(Ⅳ)和结束期(Ⅴ)5个时期,其中从7月中旬至10上旬的发笋盛期(Ⅱ~Ⅳ)发笋量占全年发笋量的83.79%.麻竹发笋前10~60 d的旬平均温、最低温、最高温、≥10℃积温以及降雨量和温湿系数对发笋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7.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溉次数、施肥量和立竹密度对博爱县斑竹笋产量、竹笋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斑竹发笋指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以施肥量为主导因子,其次是灌溉次数,立竹密度影响最小;不同因素对发笋指标影响程度不一样,施肥量对各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灌溉次数对发笋数量影响显著,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立竹密度影响均不显著;影响发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施肥量>灌溉次数>立竹密度;3个因素对提高斑竹笋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灰分含量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斑竹笋品质。获得最多发笋数量、鲜笋产量的处理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3 00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提高斑竹竹笋品质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5次/年;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5 000~7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  相似文献   

8.
毛竹出笋及增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毛竹笋期过程,调查毛竹出笋规律,研究其增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毛竹竹笋的出笋历期持续16 d左右,其出笋的高峰期在出笋后的第6~11 d,出笋量占全期出笋的56%。毛竹的增粗生长分为3个时期: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停止期,毛竹茎秆直径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9.
设置标准地调查毛竹林在冰雪灾害后的出笋及生长情况,采集土壤样品和毛竹叶子样品并分析其N、P、K含量等.结果表明,冰雪灾害后毛竹的出笋数量提高,新竹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新竹平均高减少1.6 m,胸径减少2.2 cm;新竹叶片全N、全P含量差异不显著,全K含量1.400%比对照的1.734%减少了0.334个百分点,粗灰...  相似文献   

10.
糙花少穗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茂彪 《竹子研究汇刊》2003,22(3):34-36,39
对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及幼竹高生长的研究表明 :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在 2月中旬至 5月上旬 ,发笋初期在 2月中旬至 3月上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7.6 % ,笋重占 14 .5 % ;发笋盛期在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72 .1% ,笋重占 78.1% ;发笋末期在 5月 ,发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0 .3% ,重量占 7.4 % ;发笋初期平均单株笋重0 .378kg,盛期平均单株重笋 0 .4 97kg,末期平均单株笋重 0 .32 9kg,表现为 :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 ;糙花少穗竹幼竹高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 3~ 33d,高生长初期平均生长量 7.93cm· d-1,后期平均生长 4 .4 4cm· d-1,最大日生长量为 2 4 cm,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 15 .13cm。  相似文献   

11.
糙花少穗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茂彪 《竹子研究汇刊》2003,22(2):30-32,58
对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及幼竹高生长的研究表明 :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在 2月中旬至 5月上旬 ,发笋初期在 2月中旬至 3月上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 7.6 % ,笋重占 1 4 .5 % ;发笋盛期在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的总数 72 .1 % ,笋重占 78.1 % ;发笋末期在 5月 ,发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的总数 1 0 .3% ,重量占 7.4 % ;发笋初期平均单株笋重0 .378kg,盛期平均单株重笋 0 .4 97kg,末期平均单株笋重 0 .32 9kg,表现为 :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 ;糙花少穗竹幼竹高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 3~ 33d,高生长初期平均生长量 7.93cm· d-1 ,后期平均生长 4 .4 4cm· d-1 ,最大日生长量为 2 4 cm,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 1 5 .1 3cm。  相似文献   

12.
毛竹冬、春笋发笋成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我国最主要的笋、材两用经济竹种,它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其分布面积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遵照毛主席关于“竹子要大发展”的教导,我们对如何实现毛竹优质丰产,开展了一些实验观察活动,并初步摸到了一些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实生毛竹幼林不同间笋强度与立竹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生毛竹幼林,具有出笋多,成竹率高,新竹逐年生长幅度大及无大小年等特点.据溧水县林场调查,用2—3年生竹苗造林,三年后一般每亩出笋成竹5000株左右,高的达万株以上.因此,实生竹林若不加间伐就会使竹株高度密集,同龄立竹高低悬殊较大,翌年大部小竹被压枯死,竹鞭纵横交错,竹桩较多.这样,对实生毛竹幼林的生长和行鞭,不能不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曾于1979—1981年对3—5年生实生毛竹幼林作了不同间笋强度的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毛竹五月鞭笋生长特点及挖掘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遂昌县毛竹笋竹两用林基地中进行鞭笋挖掘试验的结果表明,毛竹鞭笋生长情况在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份的鞭笋直径最小,7月份最大。5月份鞭笋的母鞭均分布在10 cm以内的浅土层中,在5月份挖掘鞭笋不仅不会影响竹林正常生长,还可有效防止林地中低效鞭和无效鞭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林地覆盖对毛竹鞭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小年明显的笋竹两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地进行覆盖试验,研究覆盖对鞭笋产量和地下竹鞭的鞭径和总鞭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笋小年的11月,对毛竹林地进行地面覆盖,覆盖45~60 d后,覆盖林地鞭笋产量比不覆盖的产量增加2~3倍,达到极显著差异(p值0.01);覆盖挖鞭笋与不覆盖不挖鞭笋之间地下竹鞭总鞭长增加17.4%,平均鞭径粗度增加4.3%;对覆盖的林地通过及时挖除细小鞭的笋,留养和填埋粗壮鞭的笋,弱鞭强挖、壮鞭弱挖,可以解决采用覆盖技术后对毛竹林地的地下总鞭长和幼壮龄鞭的鞭径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毛笋泉蝇与毛竹退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为我国南方分布最广的竹材,用途广泛。毛竹出笋一般不能全部生长成竹,不能成竹的笋称退笋,约占出笋的50%。退笋的原因据几年来群众反映,可归纳为 1.养分不足:特别是母竹竹鞭中养分不足;2.气候影响:出笋期干旱或骤冶骤热等;3.虫害影响:如竹笋夜蛾的为害和泉蝇的寄生;4.其他原因:如兽害、病害、机械损伤。据在浙江省调查,约有45—89%的退笋中有毛笋泉蝇幼虫存在,因此人们认为退笋的原因是因为泉蝇的为害,曾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造成竹  相似文献   

18.
对雅安引种的撑绿竹在雨雪冰冻灾害后的发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退笋变化规律与发笋规律基本吻合,即发笋高峰也是退笋高峰(8月下旬),退笋率灾后明显大于灾前,发笋率灾前灾后变化差别不大,在笋期的前35 d冻前与冻后的高生长基本一致,35 d后冻后(即发笋盛期和末期)绝对高度与高生长速率明显大于冻前,冻后幼竹高生长的Logistic曲线模型为:H=651.915/1+e6.867-0.12t。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毛竹速生丰产技术,为全县毛竹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7—2011年我们选择了峡江县林木良种场第二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进行试验,现将施底肥和未施底肥对新造毛竹发笋及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施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数5.5株,未施底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株数3.4株;施用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10.3cm,未施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9.8cm,试验证明营造毛竹速生丰产林施用底肥对今后竹林生长起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于2007~2011年,选择峡江县林木良种场第二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作为试验地,进行施底肥与未施底肥对新造毛竹发笋及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数5.5株,未施底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株数3.4株;施用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10.3 cm,未施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9.8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