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畜牧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与人们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密切联系。畜牧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确保畜牧产业与需求之间的均衡。本文就通过分析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因素,为畜牧产业进步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邓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48-9350,9406
以六盘水钟山区为例,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六盘水市钟山区城市化对应产业结构演进支撑模型和产业结构演进对应城市化反馈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果分析,揭示了六盘水钟山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作用机理,以期为钟山区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及同类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浅谈昌宁县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草食畜牧业是昌宁县畜牧产业以生猪产业为重点之外的又一重点畜牧产业和发展亮点。发展草食畜牧业对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和畜产品结构,解决人畜争粮矛盾,促进和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农业,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畜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畜牧业生产处在产业结构改革阶段,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有关部门对于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应深入贯彻落实改革精神。以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产业、调整畜牧产业结构、稳定产量等任务为中心工作。本文将简要叙述畜牧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思考,提出如何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供给侧改革作为我国长期经济工作的主线之一,是实现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的重要举措。畜牧业产业结构升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演进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86-11188,11227
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甚至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布局,土地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空间约束,能够通过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其利用特征随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而变化,并主要表现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探讨与剖析了产业结构演进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布局、数量结构、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协调土地利用政策和产业政策,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肉牛产业是大方县传统畜牧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肉牛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大方县肉牛产业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充分发挥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肉牛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畜牧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对近70年的内蒙古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及总体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产业经济学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重点对1993—2015年内蒙古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演进相对滞后,牧区产业政策是影响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力量。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第一产业结构素质较低,第二产业原有竞争优势减弱,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第一产业超出了产业所需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很低,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鉴于独一无二的草原生态经济价值和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从"二三一"模式调整为"三一二"模式。政府作为牧区政策的强力引导者,需要制定符合草原牧区特殊性和草原生态系统特点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8.
刘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99-11402
借助旅游产业结构评价指标和分析模型,对安徽省2002~2012年旅游产业结构演进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信息熵、多样化指数、相似性指数计算分析了不同层面旅游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并归纳出安徽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旅游资源禀赋差异、优越的区位条件、外部性影响、旅游产业政策的推动,进而提出"稳定优化弹性产业、调整提升各产业、升级形成旅游融合型产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宁蒗县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养殖方式,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产业结构上主要分为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三大产业。农业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发展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近些年我国将农业产业在结构上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在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改动时,畜牧业以及种植业是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大重要因素。畜牧业之所以能够稳居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畜牧防疫防疫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预防作用,只有将畜牧兽医防疫工作落实好,才能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全国为参照系,对1997—2014年重庆市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素质较差,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农林牧渔业大都缺乏竞争力优势,且产业结构不均衡,第一产业经济主要靠全国经济带动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寻求重庆市农林牧渔业新的发展方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评价,从河西地区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水土资源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以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为目标,农林牧、粮经草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培育产业经济带,延伸产业链,形成结构合理的沙产业发展格局。引进节水、高效的植物种、品种和优良家畜,发展苜蓿草产业、麻黄、甘草、黄芪等中药产业、肉羊和肉牛等暖棚式舍饲畜产业、棉花和马铃薯产业、酿造葡萄产业和日光温室蔬菜、花卉产业等,构建河西走廊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促进荒漠绿洲沙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平原农区畜牧业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利用区位商指数和空问基尼系数,分析了我国传统平原农区畜牧业各子类产业的区域集聚分布情况和区域集聚程度.结果表明:农区畜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且产业集聚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集聚水平低,集聚优势不明显,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提出农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行种养有机结合,打破饲料资源制约瓶颈;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合理规划农区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以龙头企业为中心,提高农区畜牧业生产专业化水平,逐步增强畜牧业集聚优势.  相似文献   

14.
陈小红  张健  赵安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65-16669
分析了1998~2006年洪雅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业总产值、畜牧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等的提高,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牧收入和外出务工逐渐成为退耕农户的主要增收渠道。提出了洪雅县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兰州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兰州市畜牧业的发展建议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依托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大销售力度;组织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水平;大力推广畜产品生产技术,加强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开展草食畜牧业产业空间转移与影响因素研究,构建分区新型种养关系。基于1980—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方法,系统分析草食畜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转移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以产业转移特征为基础,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解释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草食畜牧业的空间依赖特征显著,整体趋势自西向东北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重心整体上穿越了农牧分界线,总直线位移距离达505.36 km;空间面板模型显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总体受到生产性土地比重、土地生产能力、人均GDP、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等6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生产能力是推动草食畜牧业由牧区向农区转移的关键因素;此外,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将长时间序列分解为3个时期,发现机械化、城镇化、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是各时期产业布局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可为构建合理空间布局、优化要素配置,进而为草食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1、2007、2013年甘肃省86个县市9种畜牧业产品的产量数据,利用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测算甘肃省畜牧业及其9种产品的产业集中度,进而依据产量份额划分各自的主产县市,并按集中连片原则识别优势生产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畜牧业产业集中度偏低、均匀分布度偏高,生产布局分散、竞争力不强;其中蜂蜜、禽肉、牛奶产业集中度较高,山羊毛、绵羊毛产业集中度适中,牛肉、羊肉、猪肉、禽蛋产业集中度偏低。据此,根据甘肃地形、草畜资源识别位于甘肃河西、中南部、陇东南的9种畜牧业产品各自的优势生产区域,其中河西区域草原、农作物秸秆丰富,包含8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宜培育集约化畜牧业产业带;中南部高山草甸、林间草地、人工草地丰富,包含7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宜培育绿色畜牧业产业带;陇东南气候适宜,蜂蜜、山羊毛、肉牛的产量占全省最高,包含5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宜培育精加工畜牧业产业带。最后,应通过推行差异化的生产布局与养殖方式、完善产业运行体系与市场环境,提高畜牧业产业集中度、增强优势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云南统计年鉴2015》和云南统计局网站收集的关于农林牧渔的相关数据,选取2003—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农林牧渔各行业对农业总产值影响的关联程度,对云南省农业各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云南省农林牧渔中,关联程度最高的产业是传统种植业,这与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故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对云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的生态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结构不仅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体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收集西洞庭湖区各县级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产值和反映生态质量的指标,采用AHP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产业结构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对生态质量有显著的影响;②西洞庭湖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具有趋同性,且缺乏完整性。各产业内部结构层次的提升被忽视,导致各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高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无法实现产业内部生产循环式发展;③产业结构对生态质量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对生态质量直接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重工业、林业、农业、轻工业、畜牧业、建筑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对生态质量的间接作用中,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影响是正向的,他们对生态质量的间接影响是有利的,而第二、第三产业中的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对生态质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农林草牧耦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佳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1):4501-4507
黄土高原地区“以耕为主”的农牧业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应置换农牧主辅关系,将“以耕为主”调整成“以牧为主”;通过农林草灌耦合重新配置农牧业资源,以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的思路实施草灌先行发展战略,逐步形成草灌(木)林立体生态屏障和相关产业互补结构。黄土高原地区畜牧业应发展具有独特路径和创新机制的生态友好型畜牧业,提倡舍饲、半舍饲畜牧业经营方式,以养殖大户为主体、合作社为纽带、养殖小区为平台,培育黄土高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围绕农林草牧耦合发展,大力强化产业培育、政策扶持、项目投入、利益引导等支撑点,形成“四轮驱动”的黄土高原畜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