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黄山松为研究对象,确定了378棵对象木,并利用固定半径法确定了黄山松对象木与竞争木的样圆半径为7.5 m,通过计算与距离有关的竞争强度,得到不同立地质量等级下对象木平均竞争强度。通过对10个备选方程拟合对比,选取拟合效果较好的倒数方程作为描述对象木胸径与平均竞争强度的关系,构建了与立地质量有关的竞争强度模型,即CI=f_a(I_1,I_2,I_3,I_4)+f_a(I_1,I_2,I_3,I_4)/D。经拟合并检验,相关指数为0.932,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7.4%,平均系统误差1.1%,说明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描述不同立地质量等级下黄山松林分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2.
黄山松生长过程用Logistic方程模拟效果较好。运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把黄山松的和长过程划分为生长初期、缓慢性长期、速生期和近成熟龄及成熟龄期,与黄山松的实际生长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主成分分析构造竞争指标并建立单木生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造竞争指标并建立单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该竞争指标对杉木人工林适用,所建立的单木生长模型符合精度要求,可用于预估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为研究对象,改进简单竞争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以单木大小、竞争和立地条件为自变量,单木直径连年生长量为因变量的估算模型,实现单木直径生长量的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单木大小因子平方( D2)、竞争因子( CI )、立地条件( SL、SLP、E)对模型都有较大的影响,改进后的直径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763,显著高于改进之前的结果( R2为0.710)。这说明简单竞争指标模型参数的指数为变量时,直径生长模型的拟合优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单木生长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林场的主要次生森林类型为对象,基于小班调查数据,利用Richards、Mistcherlich、Logistic、Gompertz和Schumacher 5种理论生长方程,建立了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采用模型拟合统计量、误差及残差分布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检验。结果表明:白桦林、柞木林Richards模拟结果最好;人工落叶松林、天然阔叶林、天然针叶混交林Logistic模拟最好,天然针叶林Schumacher模拟最好。为该地区森林生长预测和经营优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8年生黄山松种源试验林所作的分析知,历年树高遗传力稳定于0.62~0.76;各年树高间遗传相关系数均在0.82以上,显著高于相应的表型相关系数,表现出树高生长在时间上的遗传稳定。根据28年生人工林和45年生天然林解析木资料所估算的早晚期生长表型相关系数和早期选择的年遗传增益比率,初步确定8~10年生是黄山松最佳的早期选择年龄,此时选择所能得到的年遗传增益显著高于主伐期时选择的平均年增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杉木竞争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Von Bertalanffy生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单木直径在生长模型,以相对植距和相对优势度为竞争指标构造了生长修正函数,综合单木直径潜在生长模型和生长修正函数组建了杉木人工单木直径竞争生长模型,该模型预估精度高,能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杉木简单竞争指数及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胸径生长量随简单竞争指数的增大而减小,二者之间关系用指数函数拟合是适宜的.林分内简单竞争指数的最大值为平均值的1.5~2.1倍,最小值为0.5~0.7倍.林分株数按简单竞争指数的分布可用对数正态分布拟合,由此建立的各竞争指数级林木株数预估模型,结合单木生长模型,可对林分内各生长级的林木株数作出预估,为合理的抚育间伐提供依据.径阶平均竞争指数随直径增大而减小,二者之间关系用指数函数拟合是适宜的,相关系数均在0.93以上,径阶平均竞争指数预估模型的建立,简化了竞争指数的测算,扩大了单木生长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建立从单木到全林分的整体生长模型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竞争指数及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用45块杉木人工林固定标准地每木定位资料,对林木间的竞争与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选用简单竞争指数建立了与距离有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同时,还分析了简单竞争指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径阶平均竞争指数预估模型,为把单木过渡到全林分的整体化生长模型的研究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造林技术措施对黄山松幼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寿宁县长溪林场设置了黄山松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 ,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黄山松幼林生长的效应 .对试验林样地进行连续 7a的定期、定位观测 ,测定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黄山松林各主要技术措施中 ,坡位、种源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 ,整地规格对黄山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的影响 ,幼林施肥有一定影响 ,而整地方式和幼林抚育无明显影响 .并提出可供生产应用的黄山松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龙栖山黄山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应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研究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种群基面积增长规律,指出黄山松在不同林型下和同一林型不同密度下的基面积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 相似文献
12.
黄山松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i-6400于春、夏、秋、冬四季的晴天对黄山松的光合特性和光合日进程进行观测,同步测定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等对光合日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山松的光补偿点为110 μmol·m-2·s-1,光饱和点约为1 099 μmol·m-2·s-1,表观光合量子产额为0.017左右;说明黄山松具有阳生的特点,对光能的生态适应范围较广;同一季节黄山松的光合速率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春、夏、秋季呈双峰型,均有光合"午休"现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光合速率影响最大是生理因子,如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生态因子如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大气CO2浓度等在不同季节对黄山松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以春季一年生针叶为例,其间的相关性可用以下回归方程表达:Y=4.70 21.62Xcond-0.02Xci 0.05XRH-0.0004XPAR. 相似文献
13.
在黄山风景区对黄山松细纹新须螨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纹新须螨发生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均有一定的关系。与细纹新须螨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气候因子为月均气温和旬均气温,曲线拟合结果与实际较吻合,细纹新须螨发生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平均气温达到14℃以上,可用该曲线预测预报细纹新须螨发生的趋势;多个气候因子与细纹新须螨发生数量的回归分析表明,月均气温+月均降雨量+月均相对湿度、旬均气温+旬均降雨量、旬均降雨量+旬均相对湿度3个组合因子与细纹新须螨发生关系密切。采用旬均气温+旬均降雨量进行虫情预测预报,对指导防治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对安徽省天柱山、九华山、黄山分布的 65株黄山松 (Pinustaiwanensis)优树的树皮颜色 ,树皮的开裂形状 ,针叶的长、粗 ,树脂道指数 (RDI:ResinDuctIndex)等外部形态进行了调查 ,讨论了产地间的差异 ;另外 ,还调查了采集的球果长、中央直径 ,球果重 ,开果率。结果表明 :黄山松树皮的颜色分 4种类型 ,树皮开裂分 3种类型 ,针叶的长、粗及内部形质 (树脂道配置 )等特性呈现地域性差异 ;黄山地区的黄山松针叶长度比以前报告的要长一些 ,且发现黄山地区的树脂道指数具有日本赤松和黑松杂交种的特征(>1.410 ) ;球果的长度、直径、重量没有产地间的变异 ,黄山地区的球果比其他地区细长 ,球果鳞刺比其他两地少。球果经 40℃、2 4h干燥处理后取出种子 ,单个球果的种子重、种子粒数、充实种子比率和千粒重有地域性差异。在播种苗床上看 ,发芽特性和变异个体的出现因母树不同而有变异 ,但没有发现地域性差异。颜色异常的苗木出现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天然黄山松林密度效应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天然黄山松林样地资料,比较和筛选了天然黄山松林密度效应模型,并对密度效应最优模型进行了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测出天然黄山松林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光合生理指标和形态学指标的对比,探讨黄山松和马尾松对不同海拔的适应性。[方法]选取黄山风景区365、882m 2个海拔的马尾松群落和882、1 575 2个海拔的黄山松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针叶长、叶面积、单根叶重以及比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和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生理指标。用Duncan多重比较方法,检验了种内和种间差异。物种的参数测定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等工具,数据整理和分析使用Spss18.0和Excel等软件。[结果]同一物种在不同海拔各形态指数差异性在0.05水平显著;同一海拔的不同物种形态指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光合生理参数在种内和种间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黄山松和马尾松通过表现型的改变维持了其生理生态的稳定性,很好地适应了当地高山严酷的环境,即二者均对山地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