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1]。20世纪60年代,大黄鱼曾是我国四大渔业对象之一,但不合理的捕捞作业使大黄鱼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1985年,福建省大黄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随后大黄鱼人工网箱养殖在闽、浙、苏、鲁等地广泛开展[2,3]。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中规模最大的种类。但是,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近亲交配和遗传变异导致的种质退化越来越明显,而有关大黄鱼种质资源的研究寥寥无几。迄今,仅极少量研究涉及大黄鱼的同工酶[4]、RAPD分析[5]及AFLP标记[6]。在…  相似文献   

2.
3.
福建斑茅核型分析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染色体图像分析系统对福建斑茅的根尖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斑茅染色体数目为2n=60,30对染色体全部为中部着丝点,臂比均在1.70以下,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之比小于2,属原始的1A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塔拉根尖染色体的研究,得出塔拉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4=14m+ 10sm,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3.55,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的百分比为0,属于1B对称类型.  相似文献   

5.
黄葛树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年  黄隆为  徐丽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67-15768
试验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黄葛树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黄葛树的染色体数目为2n=30;核型公式为2n=30=1st+9sm+5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0=5L+3M:+2M,+5S,属于“3B”型;染色体组总长度是21.37μm,长臂总长为14.13μm,对称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栽培的八角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根据镜检,八角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8,由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  相似文献   

7.
以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的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制片法,用Schiff’s进行孚尔根染色,对接骨木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显微摄影。同时对接骨木进行核型分析,为其植物资源的开发,良种的选育和分类提供了细胞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铃兰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铃兰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公式为2n=2X=38=24m 6sm 4st 4st(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8=4L 8M2 14M1 12S,属于“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31%。  相似文献   

9.
对桔梗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桔梗染色体的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K(2n)=2X=6m(2SAT)+12sm,核型类型属于2A型,较不对称,为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根尖压片法对白首乌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首乌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其中10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9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对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44=20m+18sm+6st;染色体平均长度为1.73μm,为小型染色体;该染色体组内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值为1.86,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数目的45%,核型属于2A基本对称类型。  相似文献   

11.
宁德市大黄鱼成鱼养殖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福建省宁德市大黄鱼成鱼的养殖现状,即养殖方式、养殖规模、养殖周期、饵料使用和大黄鱼养殖效益,阐述了宁德市大黄鱼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r (Richardson)系石首鱼科黄鱼属 ,是我国海洋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曾有中国“海洋四大经济鱼类”之称。由于多年的酷渔滥捕 ,其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形不成渔汛 ,甚至濒临衰竭 ,至 1 987年在自然海区已基本上捕获不到性成熟亲鱼。为有效保护大黄鱼的自然资源 ,1 985年福建省率先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大黄鱼的人工繁殖及其增养殖技术”的联合攻关 ,于 1 986年突破了人工育苗技术 ,1 987年又掌握了人工培育亲鱼技术 ,至 1 990年达到了生产性育苗百万尾的水平 ,为此后大黄鱼养殖业的大发…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大黄鱼养殖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r (Richardson)系石首鱼科黄鱼属 ,是我国海洋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曾有中国“海洋四大经济鱼类”之称。由于多年的酷渔滥捕 ,其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形不成渔汛 ,甚至濒临衰竭 ,至 1 987年在自然海区已基本上捕获不到性成熟亲鱼。为有效保护大黄鱼的自然资源 ,1 985年福建省率先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大黄鱼的人工繁殖及其增养殖技术”的联合攻关 ,于 1 986年突破了人工育苗技术 ,1 987年又掌握了人工培育亲鱼技术 ,至 1 990年达到了生产性育苗百万尾的水平 ,为此后大黄鱼养殖业的大发…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 ,系石首鱼科黄鱼属 ,俗称黄花鱼 ,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 ,是我国传统四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 ,大黄鱼自然资源日趋衰退 ,在海洲湾渔场濒临绝迹。为保护繁衍大黄鱼资源 ,发展大黄鱼增养殖业 ,1 998年 4月 ,我局承担了江苏省海洋渔业开发项目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本文系该项育苗技术的生产性试验结果 ,旨在为石首鱼科鱼类的人工育苗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1 )育苗室设施。育苗室屋顶为玻璃框架结构 ,顶部及四周备有遮光黑塑料布。( 2 )育苗池。为 7.…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 ,系石首鱼科黄鱼属 ,俗称黄花鱼 ,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 ,是我国传统四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 ,大黄鱼自然资源日趋衰退 ,在海洲湾渔场濒临绝迹。为保护繁衍大黄鱼资源 ,发展大黄鱼增养殖业 ,1 998年 4月 ,我局承担了江苏省海洋渔业开发项目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本文系该项育苗技术的生产性试验结果 ,旨在为石首鱼科鱼类的人工育苗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1 )育苗室设施。育苗室屋顶为玻璃框架结构 ,顶部及四周备有遮光黑塑料布。( 2 )育苗池。为 7.…  相似文献   

16.
以大黄鱼卵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大黄鱼卵磷脂.以钼蓝比色法测定磷脂含量,分别对超声功率、乙醇含水量、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对提取过程显著影响提取率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卵磷脂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为210 W、乙醇含水量为7%、超声温度为42℃,超声时间为20 min,该工艺条件下大黄鱼鱼卵磷脂的提取率为59.37%.该提取工艺参数稳定、可靠,提取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提取大黄鱼卵磷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中硫磺素T残留的HPL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鸥  陈太卫  冯艳丽  马卫兴  朱霞石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910-3911,3914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色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非法添加色素硫磺素T含量的方法。样品经超声水溶液提取,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以甲醇-0.05%(V/V)甲酸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410 nm,外标法测定硫磺素T。结果表明,硫磺素T在0.40~6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 994),检出限为0.02 mg/L(S/N=3),3个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1.0%~98.1%,相对标准偏差(n=6)为1.21%~2.26%。  相似文献   

18.
运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检测(RAPD)技术和4种OPV引物,对采自福建平潭和罗源的3份养殖大黄鱼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检出的39个位点中,14个位点显性频率为1,可作为筛选大黄鱼物种标记的参考位点。样品多态位点检出率平均48.2%。样品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251 5、0.275 5和0.257 5。2004年采自平潭和罗源的两份样品在部分已知位点存在明显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显示网箱群体之间可以出现某种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肉质性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同一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大围网、传统网箱)的成年大黄鱼及野生成年大黄鱼进行体色、背部肌肉肉质性状(pH值、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及肌肉感官性状的主观评定。结果表明:大围网养殖大黄鱼的体色与野生大黄鱼接近(P>0.05),显著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粗脂肪、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pH值、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上述肉质性状接近野生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可改善大黄鱼的生活环境,补充天然饵料,是一种提高大黄鱼肉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