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通过对中单808(玉米)、丹豆14(大豆)4∶2和4∶4型间作系统在灌浆期生理生态指标、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间作群体系统中玉米内部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显著增加;而间作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随着大豆行比的增加逐渐得到改善。经产量差异比较和经济效应分析,认为4∶4型间作模式群体正负迭加后的优势大于4∶2型间作和清种模式,为发挥玉米高产潜能,提高大豆产量,以玉米大豆4∶4型间作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中单808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中单808在密度为3000株/667m2,采取覆膜直播,能稳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3.
中单808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红梅  钱刚 《耕作与栽培》2011,(3):32-32,11
为了探索杂交玉米单株种植最佳密度与产量的影响,2010年进行了5个不同密度移栽试验,其试验结果为4 500株/667 m2产量最高为678.4 kg/667 m2,其次是4 000株/667 m2产量为kg662.3 kg/667 m2,第3是3 500株/667 m2产量为649.7 kg/667 m2,第4是2 5...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种植密度能提高玉米单产,为指导绥阳县山区玉米种植,2013年在黄杨镇开展了对中单808种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4.8万株/hm2产量最高,单产达9.3t/hm2,进一步作线性分析表明,产量曲线最高值对应的密度是4.8773万株/hm2.建议山区玉米在土壤肥力好的地块,种植密度4.5万~4.9万株/hm2株为好;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块,种植密度4.7万~5万株/hm2为好.  相似文献   

5.
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明确种植密度、高粱产量、产量构成与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联,采用大田试验方式,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比对研究。研究得出,随着种植密度的提升,籽粒产量会明显改变。研究结论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便于后续开展科学合理的种植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核桃品质、产量的差异,以单作(核桃纯林上坡B1、核桃纯林下坡B2)与间作(红枣/核桃上坡C1、红枣/核桃下坡C2)2种种植模式的核桃为研究对象,对其品质(单果质量、含水量、出仁率、脂肪含量、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还原糖含量)进行比较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的核桃品质、产量均有较大差异,纯林模式有利于核桃积累水解后还原性糖,而间作模式有利于核桃积累蛋白质。B2处理的核桃出仁率、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均较高,而其蛋白质含量较低;同种种植模式,下坡处理的核桃产量显著高于上坡处理的核桃产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B2处理的核桃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钾肥对玉米抗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曹敏建,张雨林,佟占昌(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辽中县大黑乡)许多研究指出,施用钾肥可增强玉米对干旱的抗性,但钾肥施量与抗旱性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试图在玉米对水分较敏感的灌浆期,测定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联创80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于2014—2015年对联创808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联创808的穗长、单穗轴重、单穗粒重、茎粗、单株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百粒重、出籽率、秃尖长、株高、穗位高、穗粗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的穗长、穗粗、单穗轴重、单穗粒重、茎粗、单株的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出现下降趋势,群体叶面积指数出现增高趋势;玉米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玉米的产量出现降低。联创808具有较强的耐密性,适当的增加种植密度,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有效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关系,实现玉米产量的增加,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宜控制在6万~9万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9.
以中草808为供试材料,比较育苗覆膜栽培、直播覆膜栽培与常规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育苗覆膜栽培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直播覆膜栽培次之,常规栽培相对较低.建议加大推广玉米育苗覆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施钙对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荚果产量及生理特性对钙肥的响应,在玉米‖花生3∶4间作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下,选用花育25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个施钙量处理(Ca0:0 kg/hm~2,Ca1:150 kg/hm~2,Ca2:300 kg/hm~2,Ca3:450 kg/hm~2),系统研究施钙对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叶片光合特性、荚果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2 a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施钙条件下,间作降低了花生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CAT、POD和SOD的活性,增加了花生叶片的MDA含量,荚果产量亦有不同程度降低。相同种植模式下,花生施钙处理较不施钙对照均有不同幅度的增产,且间作中间行花生的增产幅度高于单作花生的增产幅度;此外,间作和单作花生荚果产量随施钙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a2处理获得最高荚果产量;结果与从回归方程推算出的单作和间作中间行花生适宜施钙量基本相符。施钙亦增强了单作和间作花生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其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3.1%~23.7%,8.9%~21.8%。与不施钙处理比较,Ca2处理提高了单作和间作花生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CAT、POD和SOD的活性,降低了花生叶片的MDA含量,利于提高间作花生对遮荫的适应能力,利于间作花生产量的提高。Ca2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单作和间作遮荫条件下适宜的施钙量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川香9838为试验材料,对水稻在机械直播、机械移栽和人工移栽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974·50kg/hm2;机械直播省去了育秧和移栽的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早春马铃薯霜冻和干旱带来的灾害问题,提高马铃薯单产,以当地品种‘合作88’与引进品种‘青薯9号’为主体作物,采用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大垄双行滴灌、大垄双行覆白膜、大垄双行、大垄双行稻草包芯、大垄双行覆黑膜、常规栽培7种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合作88’产量最高的栽培方式是常规栽培 (57.18t/hm2),其次是大垄双行覆白膜(53.76t/hm2),产量最低的是大垄双行覆黑膜 (33.23t/hm2);‘青薯9号’产量最高的是大垄双行(64.26t/hm2),其次是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61.14t/hm2),大垄双行覆黑膜的产量 (40.46t/hm2)最低。(2)除常规栽培外,其余6种栽培方式下‘青薯9号’的产量均高于‘合作88’。(3)大垄双行覆黑膜栽培下的纯收入(‘合作88’ 6.30万元/hm2,‘青薯9号’ 8.45万元/hm2)和产投比(‘合作88’2.95,‘青薯9号’3.58)最低。常规栽培下‘合作88’马铃薯的产投比(5.82)和纯收入(14.27万元/hm2)最高;大垄双行栽培下‘青薯9号’马铃薯的产投比(6.11)和纯收入(15.81万元/hm2)最高。因此,在建水县甸尾乡试验区,‘合作88’马铃薯最佳的栽培模式是常规栽培,‘青薯9号’最适宜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且在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适宜的情况下‘青薯9号’马铃薯是一个高产的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早春马铃薯种植方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方式下黔黄油21号的产量及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在贵州遵义油菜主要产区进行的稻田免耕直播、免耕移栽以及稻田翻犁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田免耕种植方式下,黔黄油21号生育期缩短,特别是稻田免耕直播,全生育期只要201 d,成熟期比稻田翻犁移栽提早7 d,同时免耕种植方式下可适当降低植株高度,而稻田翻犁移栽种植方式的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明显高于免耕种植方式,而产量以稻田免耕移栽方式为最高;稻田免耕移栽种植方式单位面积(667 m~2)纯收入所获得的纯收益为511.4元,明显高于稻田翻犁移栽种植方式(164.70元),与稻田免耕直播(493.90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单株与双株的不同株行距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中单808为试验材料,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单株种植单产均高于双株种植方式,但双株种植能节约投工2.96个/667m2,减少生产投入177.6元/667m2。净产值来看等行单株移栽最高,达1 283.53元/667m2,其次为宽窄行双株移栽。  相似文献   

15.
以花生品种"阜花17号"为材料,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区设置4种花生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坐畦双行覆膜种植模式的LIA、干物质积累等生理性状表现相对较好,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其次是垄上双行单粒交错裸地种植模式。因此,坐畦双行覆膜种植与垄上双行单粒交错是较好的裸地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究大豆和甘薯的根系分泌物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盆栽根系分泌物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活性炭处理方式对玉米/大豆(B1)、玉米/甘薯(B2)及玉米净作(B3)3种种植模式下玉米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生物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活性炭处理(A1)较未加活性炭处理(A2)抑制了玉米生长,但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加活性炭时,由于根系分泌物被吸附,玉米的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和产量在各种植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未加活性炭时,大豆的根系分泌物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玉米产量,甘薯的根系分泌物抑制玉米生长和降低玉米产量,B1处理下玉米的根干重、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和子粒干重比B3处理分别高15.81%、53.20%、19.94%和60.84%,而B2处理则比B3处理分别低19.92%、4.33%、16.96%和24.32%。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差异,以玉米’京农科728’为研究对象,设置65 cm均匀垄作(CK)、68 cm均匀行平作(M1)和136 cm大垄双行垄作(M2)3种种植模式,对出苗质量、植株形态、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2保苗密度显著增加,株距显著缩小且变异系数更低;M2株高、穗位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分别降低12.61%、11.21%、1.59%和3.67%,群体繁茂程度较低但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下降程度均较小;M2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25.24%、25.41%、53.60%和14.82%,功能叶片的光合能力显著增强;2017—2018年M2分别增产12.60%和17.59%,群体收获穗数的显著提高是增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推荐,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适宜种植模式为136 cm大垄双行(宽行90 cm+窄行46 cm)垄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