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洪霞 《新农业》2005,(11):11-12
东港市食用菌协会高薪聘请有经验有能力的技术人才主抓生产工作,为下乡方便,协会为他们专门配备了车辆和手机,无偿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为了使农民尽快掌握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协会每年都在各乡镇.村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课堂上、会议室里、田间地头里讲,小卖店里、蘑菇大棚里.哪里有技术员,哪里就是听课现场。  相似文献   

2.
魏艳菊  卢泳 《新农业》2004,(4):12-13
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建立以乡土人才为骨干的农业技术协会之类的群众性组织,既有利于对乡土人才的管理与服务,又有利于乡土人才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乡土人才的管理可以建立乡土人才档案,以乡、村或专业协会为单位.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栽培学是园艺、生物工程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也是培养食用菌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根据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性质,通过探讨标本采集和鉴定对食用菌标准化用名,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就业能力的作用,论证了加强标本采集鉴定实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乡土人才已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目前泰州市乡土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乡土人才外流日趋严重、乡土人才综合素质不高、乡土人才价值难以彰显、乡土人才制度尚不健全等问题。提升乡土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实效,需要从优化引才体系、丰富培养形式、强化产业引领、构建服务体系等方面,因地制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0,(11):62-63
2008年5月16日成立,全社共有成员153名,以种植食用菌为主,并为全社成员提供种植技术、销售成员所有产品、提供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等。为全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提供有效途径。发展食用菌生产已成为该社带领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实行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魏艳菊  卢泳 《新农业》2004,(2):11-11
目前,总体上我国的广大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但是在农业生产一线却活跃着一批乡土人才成为科技兴农的受益者和带头人,他们以各自的致富实践诠释着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意义。以往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他们难登大雅之堂,随着观念的转变,乡土人才必将纳入人才人事工作的管理服务视野,开发乡土人才必将成为人事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7.
野生食用菌国内外市场前景及云南食用菌定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野生食用菌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估计有670多种,目前巳开发10余种,另有50余种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巳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市场行情和前景,提出存在问题并建议重视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建议抓好乡土优良菌种选育、引进良种和人工促繁,使食用菌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产前、产中、采后无公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发展食用菌无公害生产的优势、特点和重要意义。结合实践经验,并吸收国内外相关技术,提出了食用菌产前、产中、采后无公害生产的措施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张胜 《农村新技术》2009,(10):55-57
食用菌加工是实现食用菌产品长期保存的方法。它是以活的机体为原料,经过各种加工处理和调配,制成多种形式、多种风味的产品,并采用现代包装技术,使食用菌产品得以长期保存。食用菌加工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3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62-163
乡土人才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且返乡创业意愿强烈的新型人才,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分析了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的积极作用,指出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应采取有效途径激励乡土人才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时调整思路,探索全日制和弹性学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及短期专项技术培训相结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园艺技术专业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分层次、多方向教学,根据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和学生自身专业需求,培养在蔬菜、果树、食用菌和花卉等方向的实用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方芳 《农家致富》2008,(2):30-3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我国加入WTO.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压力由增加产量转为提高质量。大力发展质量安全的无公害、绿色食用菌产品,是拓宽我国食用菌贸易“绿色营销”通道的突破口。同时.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热切盼望吃上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因此,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内在质量和食用安全性非常重要。为了帮助广大食用菌种植户掌握其无公害生产技术,本刊约请食用菌专家方芳老师撰写此文.分期刊出。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主要害虫有蝇、蚊、螨类等。以春、秋两季发生最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造成绝收。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食用菌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初步解决了防治难题,控制了为害。  相似文献   

14.
卢庆彬 《油气储运》2006,(10):38-39
天津市蓟县食用菌协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始终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从普及实用技术入手,以发展外销食用菌为重点,积极带领农民发展食用菌,为农民架起致富金桥。目前,全县巳拥有木耳、灵芝、金针菇、白灵菇,鲍鱼菇、北芪菇等二十多个品种,协会的菌种和技术服务巳辐射全县26个乡镇以及北京、河北、内蒙、东北等十几个省市,共发展种植户2600多户,种植面积达100多公顷。在巩固发展周边市场的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三个出口的基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把种植户的菌棒直接销往力国外,  相似文献   

15.
易祚平 《广西农学报》2013,(4):F0003-F0003
2013年8月9日,“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技术交流与广西食用菌产业成果展览交易会”在南宁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明沛、自治区农业厅总农艺师文信连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大会云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以及食用菌领域权威专家参加。  相似文献   

16.
人才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三农”的发展,离不开乡土人才的力量。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发挥作用难。只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才能把乡土人才的作用发挥好。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中,影响乡土人才发展的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人才培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登 《广西农业科学》2007,38(5):559-561
总结"三避"技术在广西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模式、应用效果等现状,指出生产中存在的宣传不够、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人才奇缺、技术难到位、缺乏研究、创新性不够等问题,提出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培训、加强宣传引导等对策,重点扶持以"三避"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及推广应用,提升广西食用菌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为应对乡村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有效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以青岛市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举措为例,分析总结鼓励吸引城市人才和培育造就乡土人才支撑乡村振兴两条路径。研究发现,面对农业农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有待提升、农村对人才返乡缺乏吸引力、乡土人才培育模式有待优化等问题,青岛市从"引进来""沉下去"和"留得住"三个方面利用城市智力破解人才总量和结构困局,构建城市人才下乡引力体系,稳固城市人才扎根农业农村;同时从发现乡土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和扶持乡土人才等方面搭建体系完整的乡土人才培育网络。最终形成重点突出、覆盖全面、措施完善的鼓励吸引城市人才机制和双向融合、多元合力、强化激励的乡土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具有启示意义和值得推广学习的"青岛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人社厅近日启动乡土人才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乡土人才职称申报面向扎根和活跃在江苏民间,从事技艺技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本乡本土人才。简言之,就是主要面向"土专家""田秀才"等体制外人才,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申报。据了解,江苏省乡土人才有49  相似文献   

20.
<正>7月13日,由桦甸市园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举办为期15天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食用菌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市5个乡(镇)的75名食用菌种植大户参加了培训。培训班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开展培训。为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