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9—1990年在河南省8个县市对农抗120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4月上中旬,小麦白粉病发生的病株率达15~20%,病叶率10%左右时,应用100ppm农抗120喷雾防治2次,防效达70~85%。防病效果与防治时间、喷药次数和发病程度关系密切。施药越晚,效果越差。农抗120的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等常用化学药剂,在发病初期喷药2次,防治效果与施用粉锈宁相近,可作为粉锈宁紧缺情况下的首选替补药物。但在病害大流行时施用,作用缓慢,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用Hestrin胆硷酯酶活性测定法,系統研究以不同方式施用内吸磷(E-1059)后,苹果内吸磷残留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施药方式有三种:(1) 浸果—仅对树上的苹果进行药浸,树叶和树枝不接触药液。(2) 噴叶—苹果以塑料膜包好后向树上嘖药,只树叶和枝上着药,而苹果不着药。(3) 浸枝——将带有果和叶的一段树枝剪下,断端浸入药液中迫使吸收药液24小时。检测結果:浸果施药后第一天内,苹果可检测出很高的内吸磷残留量(可达2 ppm左右),1天后残留量降到0.75 ppm以下,两周后残留量可降低到接近零;噴叶施药后12天内,經数次检测,均未发现有内吸磷残留;用药液浸枝,虽然第一天树枝吸收了不少的药液,但苹果中几乎检測不出内吸磷的残留,第二天换以水浸枝,却反而检测出内吸磷残留量(将及0.5 ppm),大約10天左右残留量降到接近零。試驗結果说明:一般噴雾时内吸磷的残留主要是由于药液直接接触苹果果皮所致,通过叶和枝内吸輸导至苹果上的药液是微乎其微的;浸果施药后第一天内残留量最高,以后逐漸降低,約两周后降到接近于零;浸枝时迫使吸入药液,但輸导至苹果上的药物甚少,并且内吸輸导需要一定时間,所以第二天残留量最高。关于苹果施用内吸磷的期限,似乎可职适当后延至收获前3或4周。  相似文献   

3.
陆炳立 《广西植保》2007,20(Z1):13-15
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本田施用20%异丙威EC 80ml/667m2 10%吡虫啉WP 15g,药后20~30d药效维持在95.91%~97.35%.每亩施用20%异丙威EC 90ml 10%吡虫啉WP 20g,药后20~30d药效维持在99.08%~99.33%;晚稻秧田施药在本田期5~45d仍对稻飞虱有控制作用.上述混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和对天敌的安全性均优于单独施用吡虫啉.  相似文献   

4.
1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1·1草甘膦农作物受草甘膦药害后,心叶及上部嫩叶先发黄,7~10 d后全株逐渐枯死。农作物根边杂草同样有发黄枯死现象。若在喷洒草甘膦后喷雾器械未彻底清洗,又在棉花子叶平展期用于喷洒杀菌剂,棉花子叶无变化,新出的真叶发黄,生长停滞。1·2克无踪上午农作物正常,喷药后下午突然青枯,包括根边杂草。1·3 2甲4氯在大风天气施药,飘移药害距离可达80~100m,棉花、番茄等阔叶作物受害后叶片产生鸡爪形症状。在小麦4叶1心期前使用,将产生葱管叶。1·4乙草胺用药浓度过高,棉花、西瓜、花生的叶片畸形,两张叶片粘合。蚕豆在盛花期…  相似文献   

5.
以长期动物饲育和胆硷酯酶活性抑制方法(Hestrin′s 比色法和 Ammon′s Warburg 检压法)对高粮中 E—1059的残留和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曾经用 E—1059涂茎防治过高粱蚜虫所收获的高粱子实长期饲育(最长达181日)大批家兔(100只以上),多次检测家兔血液胆硷酯酶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无异,也未观察到有任何其他中毒症状。当饲料中加入饲料重量百万分之6或12的 E—1059时,动物血液的胆硷酯酶活性有明显的降低现象。本试验所采用的胆硷酯酶活性抑制法的灵敏度很高,在反应系中可检测出10~(-9)克/毫升的 E—1059。多种经过 E—1059涂茎处理的高粱样本的水浸液对于胆硷酯酶的活性毫无抑制作用,证明样本中无 E—1059的残留(百万分之0.00以下)。用微量 E—1059浸泡过的高粱子实,其所吸收的 E—1059的分解速度甚为缓慢,经储藏半年后仍可检测出 E—1059的残留,这同时也说明浸出法是可靠的。试验所用的商品 E—1059小白鼠灌胃致死中量及其可信限为19.04±3.7毫克/公斤体重。E—1059的稀释液对胆硷酯酶的抑制作用在2℃储藏过程中一度上升然后下降到恒定水平。E—1059对胆硷酯酶的抑制力与对水白鼠的致死力之间有平行关系。在生物体内,E—1059对胆硷酯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但胆硷酯酶的活性是可以恢复的。E—1059在生物体内也没有明显的累积作用。作者认为送检的各种经 E—1059涂茎防治过蚜虫的高粱样本不含有 E—1059的残留,可供食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明确虫螨腈与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混配使用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和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可以为在西兰花害虫防治中减少虫螨腈的用量提供依据。采用手动喷雾法进行了虫螨腈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HPLC-MS/MS) 测定了西兰花上虫螨腈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显示,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施用,施药后1、3和7 d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58.11%、65.21%和58.80%,与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超过了50%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及50%推荐剂量Bt单剂的防效,施药后3 d也显著超过了推荐剂量Bt单剂的防效。此外,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施用后,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与施用50%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后的残留消解动态接近,但虫螨腈在西兰花中的残留量均显著低于施用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的残留量。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施用后,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或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2 d,施药后7 d的残留量为0.072 mg/kg,低于虫螨腈在西兰花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0.50 mg/kg (参考澳大利亚的MRL标准),施药后14 d低于定量限 (0.050 mg/kg)。研究结果表明,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使用,可以达到减药防治小菜蛾的同时降低虫螨腈在西兰花上残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40%快灭灵干悬浮剂防除麦田阔叶杂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0%快灭灵干悬浮剂防除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为年前12月 ,阔叶杂草子叶期至1对真叶期 ,防效可达97%~100%。年后2月施药对婆婆纳基本无效 ,对猪殃殃的防效可达90%左右 ,对其营养生长的抑制率为68.37%~ 81.38% ,对种子量的减少率达85%以上。每公顷施药对水量以225~300kg为宜 ,增加用水量则增加喷雾时间 ,但药效不变。  相似文献   

8.
选择多种物料作为防护剂载体,以马拉硫磷10ppm处理玉米象,以砻糠效果最好,其次按顺序为小麦、聚乙烯树酯、毛竹、天竺竹、松木、梓木、聚氯乙烯树酯。砻糠载体法比常规的喷雾法或药谷法对玉米象和谷蠹效果好。在粮食中残留始终很低。同时发现粮层厚度30厘米以内间隔施药药效好。生产性试验表明随粮食边入库边撒药糠的不均匀施药法是可行的,革除了旧法施药后彻底搅拌粮食的笨重体力劳动,提高了施药和食用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9.
新杀菌剂敌力脱防治小麦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杀菌剂敌力脱对小麦根腐病防病保产效果显著,残效期长,用药量低,内吸向上传导性能强,以保护作用为主,且有一定治疗作用。施药后叶片免受为害,叶绿素得以保持,保证了光合效率和小麦产量。春小麦抽穗后,每公顷用敌力脱有效成分100克叶面喷雾,可控制整个成株期的为害,防病效果稳定在80%左右,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涕灭威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了涕灭威及其有毒代谢物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并对文献报道的方法作了改进。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5—105%。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最小检测量分别为0.006ppm和0.004ppm。两年内在8个地区进行涕灭威在棉花上的田间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涕灭威主要滞留在0—10cm的土壤中,最高检出量为0.039ppm,而残留量与施药量呈正相关;在施药量大于1.2kg/ha时,棉籽中有涕灭威检出,平均检出量为0.023ppm,最高检出量为0.035ppm。  相似文献   

11.
小麦田除草剂的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施药时间 以前,大部分农户麦田化学除草是在春季进行,当看到杂草株龄和密度很大时,甚至超过小麦密度时才喷药防治.由于杂草株龄越大,抗药性就越强,就要增加药量,这样既增加了防治成本,也容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如果使用48%百草敌和2,4-D施药时间太晚,就会导致小麦不结粒.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大力推广冬前施药除草新技术效果很好.在正常播种年份,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幼苗组织幼嫩、抗药性弱,而且麦田覆盖度小、杂草易被杀死.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以来,小麦纹枯病成为我市常发性病害,病株率一般田块在20%左右,白穗率约2—3%,严重田块病株率50—80%,白穗率10%左右,严重影响产量。本站于1991和1992年春,选择重病田,用5%井冈霉素进行药效试验。试验品种为扬麦5号,6个不同处理为5%井冈霉素用药量每亩0.25公斤,喷药1次,2次;亩用药0.4公斤,喷药1次、2次,及亩用药0.5公斤喷药1次,不施药对照。药剂对水50公斤,用背包式喷雾机喷雾。1991年1次防治期3月18日,2次防治为3月18日和24日;1992年1次为3月  相似文献   

13.
14C-辛硫磷在秋白菜上的残留和残留物排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14)~C-辛硫磷研究了辛硫磷在秋白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测定了经受不同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大田收获白菜的残留量。表明50%辛硫磷500倍液在白菜上消解较快。5天时残留为0.1ppm,仅为原始沉积量的0.7%。7天时已消解99.9%,残留半衰期0.98天。施药5天后,辛硫磷在收获白菜上的残留水平与施药次数及浓度无显著相关。用1500、1000和500倍50%辛硫磷液各施1、2、3次时的平均残留量为0.04ppm。根据本文数据和其他资料建议辛硫磷在白菜上的允许残留量定为0.05ppm,安全间隔期为6天。  相似文献   

14.
王澄源 《植物保护》1984,10(2):11-11
1982—1983年,我们进行了硫磺胶悬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供试药剂为50%(广东省江门农药厂)、30%(山东省农药所)和45%(山东省淄博市洪山化工厂)三种硫磺胶悬剂。 防病保产效果 药效比较试验,使用2000ppm浓度,在田间平均病指为8.55基础上进行常规叶面喷雾,喷药后10天调查,平均防效为73.5%,千粒重比不喷药对照增加16.6%,显著高于常用药剂退菌特500p  相似文献   

15.
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按有效成分75 g/hm2的剂量,于香蕉抽蕾初期施药1次,比较了喷雾、灌根和埋药3种施药方式下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溴氰虫酰胺在香蕉果实、花瓣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药效试验表明:喷雾法与灌根法对黄胸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8%和74%,而埋药处理的防效较差,仅18%。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喷雾和灌根处理组,溴氰虫酰胺在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14.0、8.5 d和16.0、5.7、8.0 d;在香蕉收获前7 d采样,果实中未检测到溴氰虫酰胺残留,其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028 mg/kg。研究表明,采用喷雾与灌根法施用溴氰虫酰胺可有效防治香蕉田黄胸蓟马,且其在香蕉上使用较安全,属于易降解性农药。  相似文献   

16.
《植物保护》1980,6(5):23-23
氟乐灵除草剂具有选择性强,杀草谱广,残效期长,便于机械化耕作,使用安全等优点。目前在我国东北大豆田大面积施用,防除田间杂草。为了尽快解决京郊菜区茄科、豆科、葫芦科菜田除草问题,1979年我们在十多种蔬菜田上进行了试验示范。主要在直播育苗菜田播前施药和移栽定植蔬菜田栽前或栽后缓苗后喷雾或撒施毒土处理,并混入土中。现把效果报道如下: 1.用48%氟乐灵乳油0.25—0.3斤/亩,对京郊菜田常见杂草如稗、狗尾草、马唐、画眉、藜、小藜、灰绿藜、反枝苋、凹头苋等防效显著,可达90%左右。持效期为3—4个月,一次施药,可维持整个生育期内田间不发生草荒,而且使用方便,可在播前或移栽前结合整地施药,施药后可中耕松土,不存在破坏土层降低药效的问题。和现在大量推广的除草醚相比:①成本低,按每亩用0.25斤药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材料、方法: (一) 供试药剂及施药方法: 1.供试药剂;35%稳杀得(SL—236)乳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提供; 比较药剂:43%拉索乳剂(美国产) 2.施药时期、方法:稳杀得于播后的7月10日(播后18天)喷雾,作茎叶处理喷药时主要杂草叶龄在3—4叶期,比较药剂拉索系在播后苗前的6月22日喷雾、封闭土层。施药系采用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植保无人机对柑桔树上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试验以柑桔红蜘蛛(Mc Gregor)为防治目标,进行了植保无人机喷雾和人工喷雾两种不同施药方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15d后,人工喷雾的防效达94.08%,显著高于无人机喷雾的79.13%。从作业效率、用水量和经济成本分析,无人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对小麦条锈病防病保产效果好,残效期长,用药量低,安全低毒,内吸传导性能强,使用方法多,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防锈药剂。在小麦初见剑叶及其前后,病叶率在2~4%时,施药较为适合,每亩用药量7~20克。用此法施药一次,平均防病效果在90%以上,保产效果在13.3~36.2%,平均病指压低在3%以下,可控制整个成株期条锈病危害。中、低和超低容量以及淋浇、泼浇的施药效果与常规叶面喷雾的相似,都是可行的方法。三唑酮还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  相似文献   

20.
李鸣 《植物医生》2001,14(4):46-46
除草剂使用不当 ,发生药害的机率是很高的。因此 ,必须慎重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第一 ,要认真选准除草剂。除草剂的品种繁多 ,有杀单子叶杂草的 ,有杀双子叶杂草的 ,有兼杀两类杂草的。不同除草剂的杀草功能是有区别的。如种植的水稻、玉米等单子叶作物 ,应选用以除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除草剂 ;种植的棉花、大豆、花生、芝麻、瓜类等双子叶作物 ,应选用以除单子叶为主的除草剂。对下茬作物有影响的除草剂 ,应区别不同茬口选择施用。第二 ,要严格掌握施药时间和浓度。属芽前除草的 ,要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施用。属芽后除草的 ,在作物子叶展开后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