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猪多种疾病的总称,由于链球菌侵害部位及其机体抵抗力不同,临床上可呈现多种多样的病症于损害.在进行肉品卫生评价与安全处理时候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无菌采集发病猪的肺脏、淋巴结、血液、关节积液和皮下脓肿物等病料,对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致病性试验以确认致病性链球菌,将61种单味中草药分别经水煮处理后制成浓度为1 g/mL的受试溶液,对致病性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不同中草药对致病性链球菌具有不同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61种中草药对猪致病性链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菌采集发病猪的肺脏、淋巴结、血液、关节积液和皮下脓肿物等病料,对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致病性试验以确认致病性链球菌,将61种单味中草药分别经水煮处理后制成浓度为1g/mL的受试溶液,对致病性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不同中草药对致病性链球菌具有不同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无菌采集发病猪的肺脏、淋巴结、血液、关节积液和皮下脓肿物等病料,对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致病性试验以确认致病性链球菌,将61种单味中草药分别经水煮处理后制成浓度为1g/mL的受试溶液,对致病性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不同中草药对致病性链球菌具有不同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并掌握罗非鱼链球菌检测技术,探索罗非鱼链球菌不同致病性菌株及其基因分型,给有效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PCR扩增技术及PFGE图像分析技术对罗非鱼链球菌致病菌株进行分离鉴定,检测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特点。结果表明罗非鱼链球菌病分别由海豚链球菌及无乳链球菌2种病因引起。罗非鱼链球菌菌株基因型复杂,不同地区的优势菌群存在很大差异,PCR与PFGE相结合的鉴定方法可高效、准确地检测到罗非鱼链球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柳州地区罗非鱼链球菌的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从柳州地区分离得到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与海豚链球菌之间的药敏结果有较大差异,而同一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却较为一致。总体来说,两种菌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不高;无乳链球菌对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磺胺异噁唑4种药物完全耐药,但海豚链球菌却对这些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27-2232
通过电镜观察木糖醇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菌机理。首先采用卡尔加里生物被膜发生装置与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和评价无乳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再选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典型菌株,应用内置载体片法构建生物被膜,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最后,分别通过透射及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浓度的木糖醇对无乳链球菌及其生物被膜的影响。内置载体片法试验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的生物被膜完全成熟需要连续培养4 d,此时细菌黏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等并逐渐将其自身包绕其中;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木糖醇可通过破坏无乳链球菌结构来抑制其生长,且随浓度增加抑菌效果亦显著增加。此外,不同质量浓度木糖醇溶液(0.05,0.15,0.30和0.50 kg/L)处理的载体片上生物被膜细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以0.50 kg/L最为显著。结果表明,木糖醇可改变无乳链球菌超微结构,也可通过破坏其生物被膜来抑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8.
对从黑龙江省部分奶牛场患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分离的10株疑似链球菌进行了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研究,确定5株为无乳链球菌,3株为停乳链球菌,2株为乳房链球菌。溶血试验结果表明,10株链球菌中有8株出现溶血现象,其中无乳链球菌有3株呈β溶血,2株呈α溶血;停乳链球菌均呈α溶血;乳房链球菌为y溶血。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停乳链球菌BHI培养液腹腔接种小白鼠0.6ml,18-24后致死率达100%;接种无乳链球菌的小白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但未见死亡;乳房链球菌对小白鼠无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球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而红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常规方法和PCR技术,对2006—2010年安徽不同地区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为阳性的病料(肺脏)进行链球菌的分离及2型链球菌的鉴定。结果显示,136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9株链球菌,分离率为14.0%。利用链球菌2型特异性引物对19株分离菌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5株分离菌扩增出675 bp的特异性条带,表明安徽省猪高热病的发生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引起的继发或混合感染链球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7):25-30
为探讨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感染乳腺上皮细胞后产生的炎症变化及牛磺酸对炎性变化的缓解作用,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Ep H4-Ev和乳房链球菌0140J为研究对象,检测二者共孵育后细胞产生的炎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探究牛磺酸对乳房链球菌对Ep H4-Ev黏附及其造成的炎性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处理对乳房链球菌的黏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浓度牛磺酸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乳房链球菌感染Ep H4-Ev 2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水平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4 h后乳铁蛋白(LF)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牛磺酸处理小鼠乳腺上皮细胞3 h,可显著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和NAGase活性(P0.01)。研究表明:牛磺酸可以减弱因乳房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炎性变化,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乳房链球菌对Ep H4-Ev的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大通县某奶牛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耐菌药物,无菌采集病牛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链球菌,即ɑ-溶血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两种致病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α-溶血性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先锋V号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氯霉素、四环素敏感性较高;β-溶血性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先锋V号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氯霉素、四环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培养温度对嗜热链球菌抑制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取嗜热链球菌浓度为1mg/L的液体管在6个不同温度下分别进行平板划线培养与菌落计数并进行加样牛奶的抗生素检测。结果表明,49±1℃下嗜热链球菌抑制法检测效果最好,菌落生长情况最好,有利于结果的判定,可提高嗜热链球菌抑制法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酸乳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并利用生理生化和糖发酵实验结合16S rDNA同源性分析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鉴定,获得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离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别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酸乳样品中均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仅有2 种酸乳的嗜热链球菌为同一菌株,其余酸乳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均为不同菌株。PFGE可以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  相似文献   

14.
奶牛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的PCR-16S rDNA鉴定及日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9个精料梯度的日粮饲喂干乳期成年荷斯坦奶牛,并对其瘤胃液中的部分细菌进行了分离,PCR-16S rDNA鉴定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以瘤胃液为原料,采用人工培养基共分离到56株细菌,并对7株具代表性的细菌进行了PCR扩增,经序列同源性比较,最终把细菌鉴定为牛链球菌(A0625、A1212、0131)、蜡样芽孢杆菌(0113)、地衣芽孢杆菌(0091)、短小芽孢杆菌(0083)和嗜热链球菌(0123)。同时还发现随精料浓度的增加,牛链球菌、芽孢杆菌及嗜热链球菌的数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精料浓度的日粮对奶牛瘤胃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牛链球菌影响最大,从系统发育分析可知所分离细菌虽未形成新的细菌进化枝,但牛链球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核苷酸序列仍发生了多处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15.
酸奶生产用优良菌种的选育及最佳组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不同的乳品材料中分离得到32株乳酸杆菌和58株链球菌,经过多次筛选,得到了7个较好的菌株。其中BQ-4、YII-9从鲜牛乳中分离得到,被鉴定为嗜热链球菌。来源于酸奶的乳酸杆菌和链球菌则确认为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最后把保加利亚杆菌同嗜热链球菌按1∶2的比例组合,进行牛乳发酵实验,确定HU-7与II-26、HU-7与YI-18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6.
猪链球菌病是由R-2型链球菌、C群菌-马链球菌、E群菌-稀链球菌或酸链球菌等不同群的多种链球菌引起的一类疾病总称,该病主要侵害架子猪和怀孕母猪,新生仔猪发病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7.
<正>猪链球菌病是由不同群的链球菌感染的一种病程短,传播快,死亡率极高的败血性型疫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为人兽共患病,因此控制本病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1病原本病的病原是链球菌。链球菌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有些是有益菌,存在哺乳动物体内,可参与机体代谢;有些是致病菌,可引起动物发病。链球菌为圆形或卵圆形,常排列成链状。链的长度因致病性不同而不同,通常有致病性链球菌链株较长,而非致病性链球菌链株则较短。链球菌的抵抗力较弱,对热非常敏感,煮沸即可致其失活或死亡。一般抗菌药均可抑杀链球菌,但是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链球菌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8.
嗜热链球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嗜热链球菌采用六种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温度(37℃、42℃、45℃)和培养基不同酸碱度(pH6.5、pH6.8pH7.0)进行培养,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进行了研究,得出嗜热链球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42℃,最适酸碱度为pH6.8,最佳培养基为乳酸菌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马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zooepidemicus)新疆分离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SzM)基因的分子进化与变异情况,为该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本试验对新疆地区某马场采集的病马淋巴结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已发表的马源Sz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其SzM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将获得的SzM序列与GenBank中不同动物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了一株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将其命名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磺胺嘧啶钠耐药,对其他14种药物均敏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与国内外不同动物源分离株Sz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56.0%~70.0%。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可分为4个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与猪源分离株SzM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9.9%,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群,其与美国马源分离株NH55426亲缘关系最近。本试验结果可丰富国内马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zM基因的信息数据,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致病机制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化脓隐秘杆菌用不同规格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以常规使用剂量进行抑杀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在常规药物剂量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杀菌效果,对链球菌、化脓隐秘杆菌有一定的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