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安泰生防治芒果炭疽病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芒果嫩叶及开花期间每隔 7- 10 d喷 1次 1000~2 000 u g/mL安泰生或 1000ug/mL多菌灵杀菌剂可极显著地降低芒果叶片炭疽病的发生;果实中的潜伏侵染炭疽菌菌量亦显著地减少并且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炭疽病的严重程度。其中 2 000 ug/mL安泰生效果最好,其防治叶片炭疽病效果达81.58%;采后果实炭疽病防效达63.21%。大田喷安泰生后还可适当提高果实产量和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2.
阿米西达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室内药剂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及2 a大田喷药防治芒果炭疽病的试验。结果表明,阿米西达具有很好的抑制产孢和孢子萌发的能力,在芒果刚抽嫩稍或花穗抽出3 cm时,每隔7-10 d喷150-200μg·mL-1阿米西达SC可有效地控制芒果叶片炭疽病的为害程度,防效达44.84%-87.06%;同时还可减少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量,并减轻果实贮藏期间的病情。   相似文献   

3.
探讨水杨酸结合超声波处理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抗病性及其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绿熟‘贵妃’芒为试验材料,用水杨酸(2 mmol/L)、超声波(40 kHz,500 W)单独处理及两者结合处理,贮藏24 h后进行损伤接种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并在接种后第6天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同时,对处理后未接种果实,每2 d取样一次,测定果肉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T)和β-1,3葡聚糖酶(GLU)等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和果皮中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能有效抑制芒果采后炭疽病病斑的扩展,能够提高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和果皮中总酚的积累;水杨酸结合超声波处理显著提高水杨酸单独处理的作用效果,显著增强了果实抗病性,是芒果采后炭疽病防控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香蕉水分亏缺果实的采后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江 《福建热作科技》1995,20(2):47-48,41
低温环境贮藏香蕉果实可加速果实热化.这反映在果实的呼吸和乙烯产生增加提前以及果皮色泽和果肉糖类大大增加.本试验结束时,低湿贮藏果末端为绿黄色(第5阶段),而高湿贮藏果仍为绿色(第1—2阶段).与高湿贮藏果相比,低湿贮藏果肉的乙烯产生并未大量增加.尽管两个处理样品的氨基环丙烷粉酸(ACC)含量增加较多,仍出现了差异,因为低湿处理比高湿处理提前两天.低湿贮藏果皮的乙烯产生随果实热化而显著增加,与ACC的增加相一致.在低温贮藏果中,果皮的ACC氧化酶活性反映出乙烯产生的大量增加,而高湿贮藏果的增加则迟而少.低高湿贮藏果的果肉ACC氧化酶活性在贮藏期间逐渐增加.讨论了乙烯产生的变化,香蕉熟化与果肉的乙烯产生相一致,而果皮则无活动.果肉的乙烯产生取决于果实褪绿程度.  相似文献   

5.
茶树油控制香蕉采后炭疽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植物提取物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以香蕉果实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方法测定不同剂量的茶树油(TTO)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并用TTO熏蒸处理接种炭疽病菌的香蕉果实,测定果实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20~40μL TTO能够显著抑制离体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接种炭疽病菌的果实经TTO处理后,病斑直径显著小于未处理果实。另外,TTO处理的果实在常温贮藏10 d后果实果皮颜色和硬度也显著优于未处理果实。初步研究表明TTO在控制香蕉果实采后腐烂和保鲜上具有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测定接种炭疽病菌对紫花芒和爱文芒贮藏期间果实硬度、果皮相对电导率及病情指数变化的影响,同时观察2个芒果品种的果皮解剖结构,探讨芒果果实抗病性与果皮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后室温条件下,爱文芒较紫花芒易感病,表现在感病爱文芒硬度下降和相对电导率升高均较紫花芒快,病情指数也显著高于紫花芒。爱文芒的表皮结构明显较紫花芒疏松,且厚壁组织细胞层数较少,角质膜较薄,维管束组织距外表皮距离较近。这2种芒果果皮结构的明显差异可能是导致抗病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南岛无核’荔枝果实为材料,研究促进和抑制能量水平条件下,荔枝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呼吸、失水、果皮细胞膜损伤、能量产生及其关键酶活性与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酚(DNP)解偶联剂抑制了能量供应,可促进荔枝果皮失水,加速果皮细胞膜损伤,能荷下降快,明显促进了荔枝果实衰老。而外源ATP处理降低了果皮失水和细胞膜损伤,果实贮藏期间保持了相对较高的能荷,延缓了荔枝果实采后衰老。DNP的解偶联作用使线粒体制造ATP受阻,直接诱导了贮藏前期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增强,贮藏后期这些ATP关键酶活性下降,对延缓果实衰老不利。而外源ATP处理,果实贮藏前期COX活性较低,贮藏后期COX、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增强,均对延缓荔枝果实衰老具有积极作用。总之,荔枝采后贮藏后期energy charge(EC)下降、ATP供应不足是导致荔枝果实衰老的重要因素,适当提高贮藏后期果实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过程中COX、H+-ATPase和Ca2+-ATPase等ATP相关酶的活性,对抑制荔枝果皮衰老、延长贮藏期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研究‘早钟6号’枇杷果实裸藏和聚乙烯薄膜袋藏下果皮的细胞壁代谢。结果表明:裸藏与袋藏的‘早钟6号’枇杷果实采后8℃下贮藏期间,果实失重率不断增大,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果胶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逐渐升高;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与PE、PG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效应(p0.01);但袋藏可极显著(p0.01)地减少果实失重率,延缓果皮的细胞膜相对渗透率、PE和PG活性升高,说明薄膜包装贮藏能抑制果实失水、降低细胞壁降解酶(PE、PG)活性和维持果皮细胞膜的完整性。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不同贮藏性的5个枇杷品种果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枇杷果皮多皮孔,果顶与果蒂部位绒毛少且稀疏,果肉肉质细、具有大的细胞间隙和胞间腔,这些超微结构易引起采后枇杷果实失水和病原微生物侵染,从而导致果实贮藏性和抗病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6种内吸性杀真菌剂对香蕉果实所产生的毒性、吸收和转移的情况。多菌灵和苯来特、涕必灵及青菌灵一样,对防治香蕉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musae )和香蕉枯萎病菌( Fusariums emitectum)的活性最强,效果最好;而甲基托布津和粉锈宁的活性最小。苯来特、多菌灵和涕必灵防治炭疽病,其用量敏感性的回归线变化梯度相同;青菌灵、甲基托布津和粉锈宁的变化梯度相同。香蕉果实对苯并咪唑和粉锈宁的吸收和转移,主要决定于药品的浓度,药品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药品的溶解度和药品的使用方法。随着苯来特使用浓度的增加,果皮表面的沉淀也增加,果皮接触药液2小时后,没有吸收的药品沉淀部分就可以检测出来;药品通过花梗(萼宿存)向上输送。当果指浸在药液中,果皮起主要吸收作用,药品残留主要在果颈和外果皮处。药品的溶解度、在果皮表面形成的沉淀和药品的吸收情况受药液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香蕉内生炭疽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蕉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测定,确认香蕉内生炭疽菌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对香蕉果实具有致病性,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果皮致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果实腐烂。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内生炭疽菌是香蕉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源。  相似文献   

11.
低温贮藏对琯溪蜜柚汁胞粒化与木质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琯溪蜜柚果实为材料,分别在1、4、7 ℃和室温下贮藏琯溪蜜柚果实,探讨贮藏温度对汁胞粒化、木质素含量以及汁胞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逐渐升高,汁胞粒化指数和木质素含量也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在4、7 ℃下贮藏时,汁胞木质素含量、粒化指数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PAL、CAD、PPO和POD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室温和1 ℃;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琯溪蜜柚汁胞粒化程度与汁胞中木质素含量均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1 ℃的低温不适宜琯溪蜜柚的贮藏,而4~7 ℃较适宜琯溪蜜柚的贮藏。  相似文献   

12.
程序降温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核’黄皮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程序降温(LTC)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将采后黄皮果实分别经LTC Ⅰ(12℃,4 d)、LTC Ⅱ(8℃,4 d)、LTC Ⅲ(12℃,2 d后转至8℃,2 d)处理后,转至低温(3.0±0.5)℃贮藏12 d,每4 d测定各项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程序降温处理有效减轻了黄皮果实的褐变,促进了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促进了可滴定酸(TA)的降解,减少丙二醛(MDA)的积累,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同时保持较高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从而延缓了果实采后衰老速度,有利于减轻黄皮果实褐变和提高贮藏品质,其中以LTC Ⅱ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番木瓜是我国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一,但番木瓜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不耐贮运,其中由炭疽病引起的腐烂损失最为严重。因此,如何防治番木瓜采后炭疽病,降低番木瓜腐烂损失,延长贮藏保鲜期,成了制约番木瓜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以‘大青’番木瓜为试验材料,以绿色环保的肉桂精油-壳聚糖复合保鲜液为处理手段,研究其对采后番木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我国番木瓜采后贮运保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分别用0.5%壳聚糖、0.5%壳聚糖+0.3%肉桂精油、0.5%壳聚糖+0.5%肉桂精油、0.5%壳聚糖+0.7%肉桂精油溶液对采后番木瓜果实进行喷雾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的番木瓜分为2组,其中一组处理后置于25℃下恒温贮藏,定期测定果实病情指数;另一组处理后置于25℃下恒温贮藏24 h后,在果面刺伤接种番木瓜炭疽菌,定期调查果实病斑直径,并对果皮进行取样,测定不同处理果实的抗病相关物质含量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番木瓜炭疽菌的离体抑菌实验采用含药PDA平板抑菌法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0.5%壳聚糖+0.3%肉桂精油处理对番木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复合处理可完全抑制离体番木瓜炭疽菌的生长和产孢,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番木瓜果实的病斑直径,提高了抗病相关物质木质素、总酚(TP)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提高了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β-1,3葡聚糖酶(β-1,3-GA)的活性,但对几丁质酶(CHI)活性影响不大。由此可见,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涂膜对番木瓜炭疽菌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复合处理抑制了番木瓜炭疽菌的生长,另一方面是复合处理诱导番木瓜果实提高了抗病性。因此,适宜浓度的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涂膜处理为防控番木瓜采后炭疽病提供了一种绿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番木瓜是我国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一,但番木瓜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不耐贮运,其中由炭疽病引起的腐烂损失最为严重。因此,如何防治番木瓜采后炭疽病,降低番木瓜腐烂损失,延长贮藏保鲜期,成了制约番木瓜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以‘大青’番木瓜为试验材料,以绿色环保的肉桂精油-壳聚糖复合保鲜液为处理手段,研究其对采后番木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我国番木瓜采后贮运保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分别用0.5%壳聚糖、0.5%壳聚糖+0.3%肉桂精油、0.5%壳聚糖+0.5%肉桂精油、0.5%壳聚糖+0.7%肉桂精油溶液对采后番木瓜果实进行喷雾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的番木瓜分为2组,其中一组处理后置于25℃下恒温贮藏,定期测定果实病情指数;另一组处理后置于25℃下恒温贮藏24 h后,在果面刺伤接种番木瓜炭疽菌,定期调查果实病斑直径,并对果皮进行取样,测定不同处理果实的抗病相关物质含量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番木瓜炭疽菌的离体抑菌实验采用含药PDA平板抑菌法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0.5%壳聚糖+0.3%肉桂精油处理对番木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复合处理可完全抑制离体番木瓜炭疽菌的生长和产孢,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番木瓜果实的病斑直径,提高了抗病相关物质木质素、总酚(TP)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提高了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β-1,3葡聚糖酶(β-1,3-GA)的活性,但对几丁质酶(CHI)活性影响不大。由此可见,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涂膜对番木瓜炭疽菌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复合处理抑制了番木瓜炭疽菌的生长,另一方面是复合处理诱导番木瓜果实提高了抗病性。因此,适宜浓度的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涂膜处理为防控番木瓜采后炭疽病提供了一种绿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台农1号’芒果为试材,研究采前分别用1、50和100 mg/L苯并噻重氮(BTH)喷施处理对芒果果实抗病性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00 mg/L BTH处理果实采收时的病果率、采后未接种果实的病情指数和接种果实的病斑直径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52.60%、54.30%和7.06%;并且在贮藏过程中,BTH处理果实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另外,在贮藏前期(0~6 d),BTH处理能够抑制芒果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芒果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采后菠萝果实由黑腐病引起的腐烂损失,本文研究了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1%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有最好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1%氯化钙处理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抑制病原菌的产孢;氯化钙处理明显降低发病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甲酯酶(PM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CB)的活性,但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变化没有明显影响;氯化钙处理明显提高贮藏中后期菠萝果实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明显提高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说明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其降低了病原菌的致病性,另一方面是诱导菠萝果实提高了抗病性。因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处理为菠萝采后黑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香蕉组培苗果实的采后病害及防腐保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香蕉青果和贮藏期间的病果进行了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鉴定出潜伏侵染幼果的真菌有Colletotrichummusae(Berk&Curt.)Arx,Fusariumspp.Petalotiasp.和Marcrophomamusae等,造成贮藏病害的主要病菌有Colletotrichummusae,Fusariumspp;Verticiliumsp;Macrophomamusae;Botryodi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浓度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p3s处理橡胶苗,研究其对橡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抗性相关酶的活性调节,并通过接菌试验检验p3s对橡胶苗抗病性的作用。结果显示,p3s显著优化了株高、茎粗、叶片面积、叶蓬距等生长指标,用6.0 mg/L p3s喷药,效果最佳。对药剂处理过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定,与对照相比,4.5 mg/L p3s处理的POD活性显著提高;6.0 mg/L p3s处理的PPO和PAL活性显著提高;最优浓度6.0 mg/L p3s处理后,叶片POD、PPO和PAL活性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且6.0 mg/L p3s处理显著提高了橡胶苗对炭疽病的抗病能力。表明p3s能促进橡胶苗的生长发育,并有效提高其抗逆性和抗病性,且药效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