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法”浸水,在浸水前用8号铁丝在菌筒的两头各打一个6~10厘米深的洞,采用这种方法浸水有两大弊病:一是浸水时间短,菌皮没浸软,菇蕾难以顶破菌皮,不利出菇;二是菌筒内部吸水较多,含水量偏大,易造成霉菌烂筒。“新法”浸水在浸水前不打洞,而是采用拍筒、划痕的办法,促进菌筒吸水。其方法是:当采完一批菇后,要加强通风,降低菌筒内含水量,使菌筒偏干,养菌7-15天后用拖鞋拍打菌筒,并用小刀在菌筒四周划4至8道痕(以划破菌皮  相似文献   

2.
木屑代料栽香菇,随着出菇次数的增多,为了补足菌料水份的散失量,通常是采取将菌筒浸水24小时以上,这非但难以达到补水效果,且常常会导致菌筒松软破损,甚至使菌蕾水肿而死亡。为此,我们于1986年3月出菇期,采用刀切菌筒浸水法,  相似文献   

3.
袋栽平菇因管理方便深受栽培者欢迎。但菌筒出菇后要浸水,在浸水过程中断筒严重,给后期管理带来困难。笔者摸索出一种用竹签串联断菌筒方法,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做法:把浸泡过水的断筒,置通风处,让其自然沥去多余水分,保持料含水量65%左右。再用事先备好长40cm 两头尖的竹签(经1%石灰水中浸24小时),戳入断筒将断成两段以上的菌筒串联在一起。重新组合成原样的菌筒,并立即套上原来的塑料筒,防害虫从串联后的菌筒缝隙入侵。  相似文献   

4.
袋栽香菇菌筒越冬后,3~6月份出的菇一般称为春菇.在江西春菇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70%,因此必须不失时机,抓好袋栽香菇春季管理.由于菌筒经过秋冬干燥季节,已出过几批菇,失水较多,必须补充水分后才能出菇.春菇生长期外界的气侯条件与秋冬显然不同,要获得春菇高产,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一)根据菌筒的水量,及时补水菌筒补水的标准,一般是菌筒减重1/3以上,即菌筒重由1.9kg降到1.3kg左右,含水量约30%.补水可采用以下方法.1.浸水法:选有代表性的菌筒,称重后用8号铁丝从菌筒两端打几个10~20cm深的孔(失水多的打  相似文献   

5.
目前,气温逐渐回升,正值春菇生长旺季,由于香菇菌筒经秋、冬两季出菇后,失水较多且菌膜增厚,喷水难以吸收。第一批春菇采收后,菌筒须补水。去年我县部份菇农采用新法浸水催蕾技术措施,取得了增产20%的显著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浸水最好选择在寒流来临之前或冷尾暖头的天气进行,每次浸水不得超过三小时。对于蔗渣、野草类培养料,浸水时间还应短些,以免造成菌丝失活,菌筒松散、腐烂,影响后期出菇。  相似文献   

6.
欧阳曾  严龙生 《食用菌》1993,15(1):12-13
香菇菌筒经过出菇后,筒内水分、养分大量减少,子实体形成便会受到抑制,因此这时的菌筒必须浸水,以使菌丝迅速恢复生长和促进子实体形成。过去虽有报道单独应用生长调节剂浸渍菌筒,可提高香菇产量,但未见报道采用复合生长调节剂。为探索和筛选出最佳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我们在后坂菌种场应用稀土、  相似文献   

7.
⑥品种和出菇期:香菇品种不同,出菇时期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头一次出菇的菌筒和出过几次菇的菌筒,出菇的情况也有不同。必须充分考虑到品种的特性,在符合该品种发生的时期,进行喷水或浸水,使之发生。⑦荫棚的设置:野外荫棚一年四季环境条件大不相同。特别是冬天和夏天,荫棚的设置必须有所不同。如果使用同一个荫棚,那么夏天会出菇,冬天就不会出菇。或者相反,冬天会出菇,夏天就不出菇。因此,冬天荫棚必须建在有日照、暖和的南面,夏季  相似文献   

8.
锯木屑代料栽香菇,随着出菇次数的增多,菌块中水份散失量较大。常规的补水方法是将菌块长时间(10~12小时)浸水,这非但难以达到合理的含水量,且常常会造成菌块松软、破损,甚至使菇蕾水  相似文献   

9.
春季气温由低到高,菌丝体活动逐渐旺盛,是袋栽香菇长菇高峰季节,占总产量的60%~70%,在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由于长菇两季,菌棒含水量及培养基养分大量下降,pH值也随着变化,菌膜逐渐增厚,喷水也不易吸收,因此,就必须抓好菌棒浸水。一般采用常压浸水,即每批菇采完后,结合清理菇场,处理杂菌,加大通风量,让菌筒干燥5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代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传统秋菇栽培模式发展到夏菇、高棚架花菇等多种栽培模式。但是栽培工艺需搭建菇架及菌筒人工注、浸水。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林木资源消耗,提高代料香菇竞争力,我们经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经济适用的代料香菇覆土地栽生产模式。夏菇覆土地栽大大简化了栽培操作程序,省去搭建菇架及菌筒浸(注)水工本,提高了香菇的品质。其菇形圆正,肉质肥厚结实,菇柄短小挺直,保鲜菇合格率高,商品经济性状好,菇质鲜美脆嫩,市场竞争力强,出菇期长,产量高而稳,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现将其…  相似文献   

11.
利用防虫网、诱虫灯、黏虫板和浸水等4种物理方法防治茶树菇菇蚊、菇蝇的发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40目的防虫网具有明显的防虫效果;诱虫灯使用黑光灯效果最好,白天开灯比晚上开灯诱虫效果好;黏虫板的宽度为12 cm~15 cm,放置高度离菌筒口10 cm~20 cm,放置数量以每隔2 m放置2张~3张为宜;浸水法处理茶树菇菌筒,可有效杀死菇蚊菇蝇,浸泡时间以24 h~48 h为宜。茶树菇栽培中综合应用诱虫灯、防虫网和黏虫板,对降低菇蚊、菇蝇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菇房内菇蚊、菇蝇数量减少38%。  相似文献   

12.
袋栽平菇采完2~3潮菇后,由于脱水和缺肥,常会导致后期菇蕾枯死、菇形变小、色泽变差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打孔浸水、脱袋砌墙法,既起到了补水增肥的作用,还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湿度,可多收3~4批菇,生物效率可增加50%~100%。现将具体方法简介如下: (一)脱袋、打孔和浸液 采完2~3潮菇后,应及时将菌袋搬出培养室脱去塑料袋,在菌筒上并排扎3~4个直径2cm的孔,间距视菌筒长度而定,一般在10cm左右,再将菌筒浸泡在配备好的营养液中3~4小时。同时准备一些菜园土(也可用一般田土,加入3%~5%的过磷酸钙,若碱性土应将pH值调到6~7),打碎过筛,喷雾水拌匀至手握不成团为宜。 (二)排筒、撒土和砌墙 将菌筒捞起,再把菜园土铺成似菌筒长、宽的条幅,厚2~3em,将沥水后的菌筒浸水孔朝上,逐个挨紧并排在土上,每摆好一层上面撒一层菜园土,并把空隙填满,以利于菌墙形成一个整体,一般可叠5~6层,若场地太少也可多砌几层,但以不超过10层为好。在最后一层的菌筒上撒4~5cm厚  相似文献   

13.
菌筒出菇期出现烂蕾烂筒有法治一、袋栽香菇出菇期筒霉烂变黑,手压患处黑水渗出,继而是变成烂泥状,这种烂筒多因菇棚潮湿,菇床通风不良,绿霉为害使培养基受到严重破坏而霉烂。处理办法:把受害的菌筒单独集中排入于一个菇床上,揭膜通风2~3小时,让菌筒稍干些,然...  相似文献   

14.
陈耀武  李巨 《食用菌》2001,23(6):6-7
近年来 ,我国代料香菇生产发展迅速 ,为能帮助解决香菇生产上存在的菌筒出菇不畅问题 ,现将我们对香菇菌丝生理成熟特性一些认识及应用报道如下 ,供作参考。1 菌丝生理成熟的概念1.1 菌丝生理成熟与菌筒出菇的关系 所谓菌丝生理成熟 ,是指料袋接种后 ,在培菌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生理特性。菌筒只有达到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 ,即生理成熟是菌筒出菇必备的内因条件 ,温差、光照、低温刺激和人工惊蕈等催菇措施则是外因条件 ,内因条件不具备 ,所有外因条件都不能发挥作用。因此 ,在生产管理中 ,判定菌筒能否催菇的唯一根据就是其生理成熟度。1.…  相似文献   

15.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16.
袋栽香菇,一般在秋季进行,近几年我省又推广春栽(即反季节栽培),提高了菇棚利用率和延长了供菇时间,但有的菇农对春菇生长习性还不熟悉,导致减产少收。现将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的要诀介绍如下: (一)适当安排种菌时间 春栽香菇季节性很强,若菌筒制作排场过早,菌筒遇低温难以转色,表面会形成偏厚的“人造树皮”;若菌筒制作太迟,气温升高,接近或超过出菇的上界温度,菌筒转色深褐,会匆匆出菇  相似文献   

17.
胡子光  徐波  沈美菊 《食用菌》2003,25(1):39-40
我县从 1998年开始在低海拔地区进行夏季地栽香菇 ,至今有近 1,0 0 0万袋的生产规模。地栽香菇菇形圆正、盖厚柄短、含水量低、标菇比例高、便于贮藏运输 ,填补了夏秋鲜香菇市场的空档 ,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由于海拔低 ,夏季气温高 ,加上管理不科学 ,烂筒现象相当普遍。为此 ,我们对烂筒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供菇友参考。1 烂筒的基本症状1.1 菇筒上半部表现良好 ,但覆土的下半部菌瘤不收缩 ,菌瘤粗糙无弹性 ,积水多 ,菌丝衰弱 ,菌皮松散 ,至豆腐渣状腐烂。1.2 菌筒局部早期出现白色粉末状物 ,中期发病部呈浅黑色 ,喷水后…  相似文献   

18.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筒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一切生物体都是带电体的原理,我们进行了香菇菌砖充电试验,探讨其生育情况。供试材料是7402菌株培养压制的菌砖,经三个月出菇后,选择24块出菇均衡的菌砖,每块1尺~2,分A、B、C三组,每组8块。2月24日将菌砖浸水12小时,取出后晾干表面水份,含水量为60~65%,然后分组逐块充电。将两根导电棒用软线连接,间隔20厘米插入菌砖,接通电源。电压为220伏,A组充电5分钟,电流强度为1.25~1.81安培;B组充电3分  相似文献   

20.
适时适度的对香菇菌筒进行浸水,是保证香菇菌丝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促使原基萌发,夺取香菇增产丰收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传统的沟式打椿压板浸水法,即将失水的香菇菌棒均匀地排放于浸水沟内,在沟顶两侧打桩系铅丝,然后用木板压顶,再用铅丝牢牢捆札,并压以石块、铁板、水泥砖等重物,才能开始引水浸筒以防止菌筒浮出水面。此种操作方法不仅工序烦琐,浸水不匀,用工多,投资大,而且易造成菌筒断碎,春雨连绵季节,常因菌筒巨大浮力反冲,而使浸水沟倒塌,菇农在菌筒浸水期须付出繁重的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