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陕西近年来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以小偃6号,小偃107等小麦品种为对照,对陕西省近年来育成的15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粉质参数及烘烤品质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小麦品种品质鉴评原理和方法,将15个小麦品种(品系)分为3类(优质,中等,一般)5级,结果表明,高优503,小偃6号和陕优225为优质小麦品质中等小偃107,荔丰3号和陕354为低筋粉专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系)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以优质小麦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对陕西关中近年来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籽粒性状、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粉质参数及烘烤品质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小麦品种品质鉴评原理和方法,将13个品种(品系)分为3类(优质、中等、一般)5级。结果表明,小偃6号、陕160、小偃6号T变种、大粒878为优质1级小麦品种(品系),89(1)3—4为优质2级小麦品种(品系),未发现品质性状明显优于小偃6号的新品种或新品系。  相似文献   

3.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系)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以优质小麦品种6号为对照,对陕西关中近年来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籽粒性状、蛋白质品种、磨粉品质、粉质参数及烘烤品质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小麦品种品质鉴评和方法,将13个品种分为3类5级。结果表明,小偃6号、陕160、小偃6号变种、大粒878为优势1级小麦品种3-4为优势2级小麦品种,未发现品质性状明显优于小偃6号的新品种或新品系。  相似文献   

4.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项目从1992~1997 年,以陕西关中地区近30 年来选育、推广的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按照小麦品种田间比较试验的要求,对品种的品质性状、新品种的品质改良效果、品质性状的年际变化、品种品质分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认为,关中地区选育和推广的小麦品种,容重较高,籽粒硬度适中或偏高,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较高,但沉淀值较低;多数品种的面团稳定性差,软化度较大。原因主要是D组染色体上缺少具有5+ 10 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同一品种在同一地点不同年际间某些品质性状表现出较大差异。近年来育成的荔垦2 号、陕优225、小偃6 号、早优504、高优503、长武134、陕160、陕农7801 等品种可以代表陕西关中地区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水平,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一些抗病、高产、早熟且推广面积较大的小麦新品种的品质水平有降低趋势。这一问题应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优质小麦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遗传育种、栽培问题以外,粮食流通体制、检验标准、分收分贮、加工技术及食品制作等都会影响优质小麦在生产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当前种植小麦品种对小麦黄矮病(BYDV)的抗病性,利用条播法种植和人工接种的方式对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品种进行了调查;同时,构建可同时检测病原BYDV三个不同种群的多重PCR体系,检测杨凌地区的种群发生状况并验证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2007年田间BYDV自然发病率高达86.5%,2008年和2009年发病率降低,分别为10.6%和14.0%,不同年份间的自然发病率差异大。2009年在自然发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发现BYDV的品种发病率较自然发病率升高43.7%,而已感病品种的发病率变化不大。小冰麦×小偃22(F1)、小偃22×小偃6号(F1)、石5144×小偃22(F2)等分离群体和小冰麦、豫麦34等小麦品种部分植株感病初期发病级别分别达到3、2、5、5、6级,而后期级别分别降至0、0、1、2、0级,表现出恢复现象。小偃6号、小偃54、小偃597等小偃品系发病率高,2009年人工接种后小偃品系发病率高达总调查种植资源数(157种)的13.5%。秦丰148、西农402、陕715、西农979四个品种连续三年表现为抗病。利用多重PCR体系检测了杨凌地区的8个田间自然发病样品,发现混合感染现象严重,PAV感染率达到25%,多重PCR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时期育成的小麦品种(系)的加工品质状况,选取河南省1980年以来审定或种植的176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品质性状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在7.53%~15.34%之间;湿面筋含量在26.70%~46.00%之间;微量SDS沉淀值在6.66~31.05 mL之间;面团稳定时间在1.00~29.90min之间,平均值为4.63min。弱筋材料(稳定时间≤2.5min)为63份;中筋材料(2.5min稳定时间7.0min)为80份;强筋材料(稳定时间≥7.0min)只有33份,占总数的18.75%。1980-2002年审定品种(系)的稳定时间平均值为4.35min,2003-2008年的为4.41 min,而2009-2014年的为5.73min,2015年、2016年和正参加河南省区试的为3.95min,表明近年来河南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仍以中、低筋为主,但2002年以后审定的优质品种数目明显增多。对优质品种(系)的系谱分析发现,大多数优质品种为小偃号(小偃6号及其姊妹系)的后代,推测小偃号是河南小麦的主要优质源。此外,发现和面仪参数如峰值时间、峰高、尾宽等原参数及其组成的复合参数与粉质仪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等参数均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可以用和面仪检测育种材料的品质状况。综上所述,随着20世纪末对小麦品质需求的不断提升,河南省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进程大大加快,小麦品质得到显著改良,小偃6号作为重要的优质源在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中起着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Wx基因变异与小麦籽粒胚乳的关系,以玉米花粉诱导扬麦10号(角质胚乳品种,非糯小麦)与糯质供体Waxy C杂种F1产生的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的55个双单倍体系以及以扬麦9号(粉质胚乳品种)与不同糯质供体亲本杂交、回交育成的12个糯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Wx基因变异对籽粒胚乳质地的影响,同时测定了12个不同来源的粉质胚乳糯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角质胚乳品种扬麦10号与粉质胚乳糯质供体Waxy C杂交获得的3个糯质品系籽粒角质率分别为26%、38%和74%,非全糯质品系的角质率都在90%以上;粉质胚乳品种扬麦9号与不同糯质供体亲本杂交或回交产生的糯质品系籽粒胚乳都表现为粉质。说明3个Wx基因同时发生变异会导致籽粒角质率降低,而部分Wx基因变异类型之间及其与肌基因正常类型之间胚乳质地无显著差异。12个不同组合的糯小麦品系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3.79%,显著高于非糯质供体亲本扬麦9号、扬麦12、扬麦16和扬麦158的平均值(12.60%),表明糯质小麦胚乳表现为粉质不是由蛋白质含量低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优质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变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明确不同环境对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小麦优质育种、优质栽培和品质区划提供依据,利用河北省优质小麦区试的6个优质品系,种植于藁城、石家庄、衡水和邢台,分析生长于不同地点的不同小麦品系的品质性状变异,不同试点对品质性状的作用和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的变异性。不同试点对小麦主要加工品质性状(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正向作用呈现规律性,表现为邢台  相似文献   

9.
为给黑小麦加工品质评价及相关加工企业的原料选择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选用国内推广的10个黑小麦品种为原料,对其蛋白质品质、粉质参数、面条蒸煮品质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谷蛋白大聚体(GMP)、谷蛋白溶涨指数(SIG)及蛋白组分中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小偃6号;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及粉质参数均优于小偃6号.黑小麦的沉淀值、SIG值和GMP含量、评价值与面条蒸煮干物质失落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SIG值和GMP与面条蒸煮干物质失落率的关系最为密切,是黑小麦面条品质评价的有效预测指标.黑小麦76、黑宝石、黑小麦、ZL97(6)和贞选1号具有较好的面条加工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优质小麦品种的生产、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以国家审定品种小偃503为材料,以陕西关中平原岐山县10个小麦主产乡镇示范点为基地,研究小偃503的生产优势、籽粒品质变化,分析其示范效果.结果表明,示范田生产的小麦达到了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籽粒品质整体优于农户田间样品和当地商品小麦,且性状相对均匀一致,有利于加工企业加工优质产品;小偃503的品质性状在年度之间和地点之间变异系数较大.这些结果说明,不能忽视优质小麦的生产管理措施;通过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可以大批量生产优质小麦原料.  相似文献   

11.
Wx基因变异对小麦籽粒胚乳质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Wx基因变异与小麦籽粒胚乳的关系,以玉米花粉诱导扬麦10号(角质胚乳品种,非糯小麦)与糯质供体Waxy C杂种F1产生的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的55个双单倍体系以及以扬麦9号(粉质胚乳品种)与不同糯质供体亲本杂交、回交育成的12个糯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Wx基因变异对籽粒胚乳质地的影响,同时测定了12个不同来源的粉质胚乳糯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角质胚乳品种扬麦10号与粉质胚乳糯质供体Waxy C杂交获得的3个糯质品系籽粒角质率分别为26%、38%和74%,非全糯质品系的角质率都在90%以上;粉质胚乳品种扬麦9号与不同糯质供体亲本杂交或回交产生的糯质品系籽粒胚乳都表现为粉质.说明3个Wx基因同时发生变异会导致籽粒角质率降低,而部分Wx基因变异类型之间及其与Wx基因正常类型之间胚乳质地无显著差异.12个不同组合的糯小麦品系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3.79%,显著高于非糯质供体亲本扬麦9号、扬麦12、扬麦16和扬麦158的平均值(12.60%),表明糯质小麦胚乳表现为粉质不是由蛋白质含量低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强筋小麦陕优225系谱及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充分挖掘现有优异种质材料的育种潜力,对陕优225的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及其亲绿关系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陕优225的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品质、面团流变学品质、面包烘焙品质,明显优于其母本小偃6号,在产量与品质两个负相关性状选育上有较大突破,其它农艺性状继承了小偃6号的优良性状。陕优225的遗传基础丰富,优质亚基14 15和1来自母本小偃6号,矮秆基因来源意大利的St2422/464,大粒、抗穗发芽性状与其前南斯拉夫父本NS2761和选择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适宜加工优质馒头的小麦品种,将36个我国北方主栽小麦品种集中种植.对其理化、流变学特性以及馒头加工品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6个小麦品种中,评分在80分以上、适宜制作优质馒头的有11个。分别是豫麦18、豫麦47、郑优6号、偃展4110、小偃22、郑农7号、郑农16、温6、百农64、中优9507、皖麦38等。馒头总评分与面粉白度、弱化度、衰减值呈正相关。与其他品质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小麦黄矮病品种抗病性调查及种群多重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当前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及种质资源对小麦黄矮病(BYDV)的抗病性,在利用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小麦抗病性进行鉴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可同时检测病原BYDV三个不同种群的多重PCR体系,并检测了陕西省杨凌地区的种群发生状况以验证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2007年田间BYDV自然发病率高达86.5%,2008年和2009年发病率降低,分别为10.6%和14.0%,不同年份间自然发病率差异大。2009年在自然发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发现品种和资源发病率较自然发病率升高43.7个百分点,而已感病材料的发病率变化不大。小冰麦×小偃22(F1)、小偃22×小偃6号(F1)、石5144×小偃22(F2)等分离群体和小冰麦、豫麦34等小麦品种部分植株感病初期发病级别分别达到3、2、5、5、6级,而后期级别分别降至0、0、1、2、0级,表现出恢复现象。小偃6号、小偃54、小偃597等小偃系列品种发病率高,2009年人工接种后小偃系列品种发病率高达总调查材料数(157种)的13.5%。秦丰148、西农402、陕715、西农979四个品种连续三年表现抗病。利用多重PCR体系检测了杨凌地区的8个田间自然发病样品,发现混合感染现象严重,PAV感染率达到25%,也证明多重PCR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为给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信息,选用我国18份有影响的优质面条和面包小麦品种或种质资源,通过分步法SDS-PAGE和改良A-PAGE分析了其Glu-1、Glu-3、Gli-1位点的基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由Glu-1住点控制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共14种图谱,其中,Glu-A1位点上优质亚基1和2^*分别占61.1%和11.1%,Glu—B1位点上优质亚基14+15、7+8、17+18、13+16分别占27.8%、27.8%、22.2%、5.6%.Glu_D1位点上优质亚基5+10占55.6%。Glu—A1、Glu—B1、Glu-D1位点上均为优质亚基的品种(系)有陕451(1,7+8,5+10)、95鉴5104(1,14+15,5+10)、陕优412(2^*,7+8,5+10)、绵阳89-47(2^*,13+16,5+10)以及中优16、冀5099、绵优1号、绵优2号(1,17+18,5+10),占参试品种的44.4%。由Glu-3位点控制的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共12种图谱,小偃6号、PH82-2、陕253、80356、95鉴5104、郑农33等6个品种皆为“a,d,c”;由G1i-1位点控制的醇溶蛋白共12种图谱,小偃6号、PH82-2、陕优225、陕253、80356、中优16、95鉴5104等7个品种皆为“O,new,i”,即发现在Gli-B1位点是一个新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小偃麦中间类型材料──远中。风干种子,后代发生疯狂分离,从中获得了较高的有益突变,于M6代决选出远中6和远中7两个稳定品系。经国内外协作研究与多年人工接种鉴定,远中6和远中7不仅是一些小麦主要真菌病害的重要抗源,而且是大麦黄矮病(BYDV)和小麦丛矮病(WRSV)等病毒病害的主要抗源。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远中6和远中7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均高,且为较好的优质源。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小偃麦中间类型材料-远中5风干种子,后代发生疯狂分离,从中获得了较高的有益突变,M6代决选出远中6和远中7两个稳定品系,经国内外协研究与多年人工接种鉴定,远中6和远中7不仅是一些小麦主要真菌病害的重要抗源,而且是大麦黄矮病(BYDV)和小麦丛矮病(WRSV)等病毒病害的主要抗源,品质分析表明,远中6和远中7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均高,且为较好的优质源。  相似文献   

18.
陕麦 1 50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院校区小麦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室以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复合杂交 ,经水、旱交替选择而育成的面包小麦新品种。陕麦 1 50属半冬性、耐寒、分蘖快 ;株高 85cm左右 ,茎秆弹性好 ,抗倒伏力强 ;经陕西省植保所鉴定 ,对条中 2 1~ 31号小种均为免疫或高抗 ,中抗白粉和赤霉病 ,轻感叶枯病 ;早熟 ,落黄好 ,每公顷 560万穗左右 ,约 40粒 /穗 ,千粒重 43g;耐旱性好。陕麦 1 50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分析 ,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一级面包小麦品种标准 (表 1 ) ,属硬质强筋粉小麦品种。表 1 陕麦 1 50的…  相似文献   

19.
8个栽培小麦品种的化感差异及其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陕西关中地区主要栽培小麦品种化感作用的差异及其对除草荆的增效作用,用室内培养皿法和盆栽试验测定了关中麦区8个主要栽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对伴生恶性杂草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的化感作用,其化感作用强弱依次为小偃6号>陕农981>西农889>秦农142>小偃22>武农148>陕715>西农979,筛选出对播娘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小偃6号和陕农981,并测试了这两个品种对除草荆(2,4-D和10%苯磺隆)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草荆分别施用于这两个小麦品种的有效中浓度(EC50)均低于对照;与对照品种比较,这两个小麦品种减少一定用量除草剂后仍然可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以对播娘蒿幼苗生长抑制90%为指标,小偃6号和陕农981中应用除草剂2,4-D可减少推荐用量25%~30%,应用10%笨磺隆可减少推荐用量27%~32%.而两种除草剂应用于弱化感作用品种西农979时,用量降低不超过5%才能保证90%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远丰175是以抗条锈,白粉病的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与大穗材料咸87(30)的杂种F1代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No.2005006),2005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2403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