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3年期间接受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并获得9~12个月的随访脊柱结核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提高以及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脊往后凸畸形改善,平均矫正角度12°。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腰椎结是安全有效,手术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病变的节段、前方脓肿范围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自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58例脊柱结核,全部使用2周以上的三至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分别采用以下3种手术方法治疗:(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Ventrofix前路钛板固定;(2)经肋骨小头切除横突切除入路,病灶清除加植骨;(3)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结果58例均植骨成功,2例Frankel分级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到E级。术后进行半年以上随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第1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即可起床活动,矫正角度平均达3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平均3°。第2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平均需卧床6~8周,平均矫正角度15°,半年后复查,角度平均丢失5°。第3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起床活动,平均矫正角度为1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2°。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脊柱结核的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并有利于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Z-形钛合金钢板前路内固度定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Z-形钛钢板内固定,术后卧床3周,3周后戴支架起床活动。结果随访平均12.5个月,术后CT或MR显示椎管内压迫去除,植骨愈合。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改善12.7°,无继发脊柱后凸畸形。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以上的改善。结论Z-形钛合金钢板前路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减压彻底,固定牢固,不破坏后稳定结构,并能一期重建脊柱系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剧烈颈部疼痛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且具有手术指征的伴有剧烈颈部疼痛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18例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临床疗效评价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无断钉、断板、复发。术前及末次VAS评分分别为(9.111±0.525)分、(1.011±0.704)分,JOA评分分别为(8.060±1.626)分、(15.170±1.505)分,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临床疗效评价:术后无加重患者,末次随访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复查X线及MRI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伴有剧烈颈部疼痛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骶髂关节结核手术方案目前尚存争议,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并无具体指南。回顾分析1例骶髂关节结核合并髂腰肌、腹股沟冷脓肿形成的案例,患者,男,62岁,发现左侧腹股沟肿物2月就诊。经骨盆CT示:骶前间隙,左侧髂血管旁及腹股沟区不规则肿物伴骶管左侧、左侧髂骨骨质破坏,与左侧髂腰肌、梨状肌分界不清。手术选择前路置管联合后路开放,行病灶清除术,术程顺利,随访术后患者症状消失,病灶较前明显缩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跟骨骨折随机分2组,微创组和切开固定组,每组29例,分别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跟踪随访并采用AOFAS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12~60个月,微创组疗效优良率为96.6%(28/29),明显高于切开固定组的72.4%(21/29)(P〈0.05)。微创组有1例(3.4%)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开固定组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2例,术后发生感染、局部肿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8%。结论切开钢板内固定较为牢靠,可应用于关节面粉碎严重的跟骨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口小,效果满意,软组织损伤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保留椎板骨桥“开窗”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8年3月间经保留椎板骨桥“开窗”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肿瘤均全切除,随访期24个月,症状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随访远期效果好,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或椎间关节滑脱。结论保留椎板骨桥“开窗”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术后康复时间短,脊柱稳定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技术对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98例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2月,除失访1例外,骨折均愈合良好97例,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技术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新型生物学微创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创伤较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较快,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进一步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切开取胚术在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茂名妇幼保健院、信宜市丁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经阴式超声检查确诊的12例子宫瘢痕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行经阴切开取胚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正常月经来潮时间,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5.8±1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18.3)m L,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示术中切除组织为瘢痕组织及部分坏死的胎盘绒毛、蜕膜组织。1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4±2.0)d;平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5.2±2.3)d;平均术后血-HCG恢复至正常水平为(14.6±6.2)d;平均术后正常月经来潮为(31.8±7.2)d。结论经阴切开取胚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具有一次性清除病灶,微创,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单节段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单间隙、特殊类型(巨大突出、脱出、钙化、极外侧型)LDH患者32例,在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微创切除腰椎间盘术(PTED)治疗后,根据患者自觉症状,于术前1d、出院时及术后末次随访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术中因椎间孔穿刺失败改为开放手术1例,余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TED),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术中失血10~20mL,平均住院时间5.3d,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患者出院后症状加重择期行半椎板切除、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术,1例患者3月后复发,择期行半椎板切除、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以上,术前1d、出院时及术后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分别是(7.75±0.21)、(3.83±0.21)、(2.65±0.24分),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分进行评价优良率93.75%(30/32)。结论:采用PTED手术切除突出椎间盘,以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受损范围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安全且可取得相当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ORION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颈椎疾病和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采用ORION内固定,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或螺钉断裂、松动及滑脱等并发症。结论:ORION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固定节段稳定性高等优点。适用于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微创治疗组有效率为73.58%,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微创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cage融合内固定治双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双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8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B组采用传统钛板传统钛板cage融合器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病变椎间隙高度和吞咽困难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6个月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但两组术后同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角及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6个月,两组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系统治疗双、多节段颈椎病不但拥有传统前路钛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状况好及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微创髓芯减压联合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疗效。方法对13例早期ONFH患者(SteinbergⅠ期和Ⅱ期)行微创髓芯减压及钽棒植入术,术后3、6、12、18个月定期进行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记录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复查X线片。结果所有患者获6~18个月随访,ONFH无明显进展,术后Harris评分明显升高,随时间延长无降低,钽棒与周围骨融合良好。Harris评分术前与术后3、6、12、18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髓芯减压联合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ONFH(SteinbergⅠ期和Ⅱ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2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09例;Ⅱ型:11例;Ⅲ型:03例;Ⅳ型:01例;Ⅴ型:02例;Ⅵ型:0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Ⅲ度2例;所有病例均在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进行复位和不同形式的内固定.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3~5.5个月,平均3.8个月.按H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标准:优18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复位准确、损伤小、愈合快及功能康复顺利、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肿块进行微创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137个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进行Mammotome切除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实施要点,评价其在乳腺肿块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全部肿块均采用Mammotome旋切,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术后无切口瘢痕,乳房外形正常,皮肤触觉无变化。术后并发症包括血肿形成1例、皮下淤斑3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接受超声复查,均未发现病灶残留。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术可完整切除乳腺良性病灶,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微创治疗组有效率为73.58%,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微创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56例,行微创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患者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组治疗效果和3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9.28%,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亚低温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微创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例.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按Steinberg进行分期,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随访时间内进行疗效评估,对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5.28±4.26)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平均(95.28±2.42)分,其中优5髋,良3髋.髋关节影像学稳定,股骨头无坏死进展.结论 髓芯减压钽棒植入可以延缓和逆转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56例.行微创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患者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组治疗效果和3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9.28%,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亚低温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微创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