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的手术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5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术,做好术前护理指导,观察与预防术后并发症,进行周密的早期功能锻炼和保持正确的体位。结果:5例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早期发生髋关节脱位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症状1例,经加强护理及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精心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功能锻炼的指导,是增强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15例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SuperPath组,选择15例同期行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常规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置换时间、切口长度、置换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情况及影像学评价结果.结果 SuperPath组的切口长度较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常规组(均P<0.01);两组的置换时间、置换后影像学评价及髋臼角测量、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后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 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响假体位置及置换后早期功能锻炼,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全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及体会。方法:针对93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并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93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关节脱位、感染、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至1 a,患者假体及髋关节功能良好,均能下地行走。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的正确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髋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方法:1997年4月~2000年4月,16例18髋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侧14例,双侧2例。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10髋、混合型6髋、骨水泥型2髋。随访时间平均3.8 a(3.2~4.6a)。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出现。11髋术后肢体恢复等长,其余7髋较健侧缩短,但均小于5mm。平均H arris评分由术前52分增至术后92分。随访期未发现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比较复杂、并发症多,术前应有周密的计划,术中特别需要考虑肢体长度的均衡、假体的选择、髋臼骨床的制备及安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V和N组,3组均行静吸复合麻醉及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V组增予DEX静脉泵注,N组增予DEX神经周围注射.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和心率,术后48 h内VAS和舒适度(BCS)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置换术后3个月内患者生活质量果。方法:对2013年3月到12月期间在荆州市中心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31例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并进行健康生活质量(HRQoL)、生理功能(PF)调查与评估以及体能健康的局限(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的评分和36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的填写。调查方式是以病人的医疗记录为调查内容。SF-36评分的平均变化的临床意义在于术后和术前评分之间的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平均SF-36评分能与健康的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一致。结果:3个月随访后,术前患者SF-36问卷评分后PF、RP、BP和GH值分别为39.4、18.5、30.6和47.3。术后患者的PF、RP、BP和GH值分别为45.2、30.6、46.9和52.6。术后患者以上4个值的平均分数均高于术前得分,平均BP得分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改善(P0.01),PF、RP和GH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3个月后,虽然患者疼痛显著减轻,但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引流量的变化及术式对其的影响。方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86例老年患者,分别采用骨水泥型全髋置换、生物固定型全髋置换、混合型全髋置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观察术后12、24、48h及拔管时的引流量,以及不同术式对引流量的影响。结果术后12h引流量占总量的53.7%,24h后引流量呈减少趋势,生物固定型全髋置换术12 h引流量达(346±41)mL,高于其它术式(P<0.01),48h时的累积引流量与各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术后12h是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引流的高峰期,应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变化,术式可能是影响引流量大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治疗85岁以上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半髋成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强调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术后早期活动。结果:本组13例其中1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全髋关节置换,2—4用患者能扶拐下地,9周船自理生活,随访6月-5a,病者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X线照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结论:作者认为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科从2004年1月~2004年12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1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通过给病人行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锻炼,改善和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收到较满意的临床及社会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13例均为花都区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66·5岁。全部病人均从术后当天接受早期康复锻炼,并根据假体情况,进行完全负重或部分负重练习。THR术后康复2~3周。2护理措施2·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都愿意接受手术,但由于手术费用较昂贵,术后可能发生某些并发症,患者会存在顾虑和恐惧的心理。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于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表(简称Autar量表)的分级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37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分级组与对照组,每组1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分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Autar量表对本组的患者进行评分、分级,对不同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分级组术后6个月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2照组的14.0%(χ=4.034,P〈0.05);分级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3.6±2.2)、(15.2±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5,P〈0.01)。结论参照Autar量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风险进行分级,实施分级干预对预防其下肢DVT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全肺切除术后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介绍全肺切除的方法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可能达到的疗效,以及手术方法。手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同时引导病人的后续治疗。结果:3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由于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术后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7例老年喉癌患者的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全喉切除术17例,3、5a生存率分别为82.4%及70.6%;喉部分切除20例,3、5 a生存率分别为80.0%、6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结论:在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手术仍是治疗老年喉癌患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膝内外翻畸形行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的经验。方法膝内外翻畸形关节炎患者11例(12膝),均采用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其中单膝置换10例,双膝置换1例,均采用国产后方稳定型假体。术前及术后1 a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人工膝关节置换评分法(HS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随访7~18个月,HSS评分由术前(40.53±10.80)分提高到术后1 a的(87.30±8.52)分,平均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31.20±10.25)提高到术后的(91.80±5.4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疗效:优7膝,良4膝,可1膝,优良率为91.7%。结论对有内外翻畸形伴功能障碍、关节疼痛患者,选择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疗效满意。准确的截骨操作、软组织松解及术后康复训练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血液黏度(b)的影响。方法6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3、5 d的血EAI和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血EAI和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开始,两组的血EAI和b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中的EAI和b水平,说明其对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科从2004年1月-2004年12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1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通过给病人行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锻炼,改善和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收到较满意的临床及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监控血浆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对减少老年关节置换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 50例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检测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检测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基础上,于手术前1d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待NT-proBNP水平<300 ng/L再安排手术;常规组仅按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检测组术后2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6.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80.0%(P<0.01);检测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P<0.01).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出血量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监测NT-proBNP水平并将其控制在合理水平,可明显减少老年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同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哪t)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接受THR的16例32髋DDH患者(Grower分型属Ⅰ型10例20髋、Ⅱ型5例10髋、Ⅲ型1例2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Harris评分(45.0±7.3)分。手术人路采用后外侧入路,结构性植骨后臼杯置于真臼水平。结果手术时间4.0~4.5h,术中输血800~1200mL,随访6-72(40.0±2.3)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87.4±3.5)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随访期内无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成人DDH患者双侧同时行THR术虽然难度大,技术要求也高,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经济有困难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4周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 vs 40.0%,3.3% vs 36.7%,10.0% vs 33.3%,均P<0.05),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c=4.865,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术前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及血压、心率的改变。方法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38)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于心理干预前、后人院后进行心理学调查(SAS、SDS及S-AI)和测量血压、心率。干预组进行心理学护理干预支持疗法(PPST),对照组则不予任何心理支持,待术前晚再次进行SAS、SDS和S-AI的调查以及监测血压、心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及S-AI和血压、心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S-AI及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干预有助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和维持血压、心率的稳定,使其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平稳的生命体征迎接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手术局部操作因素的关系,为临床预防感染发生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05—2011-05月4年中开展的61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包括全髋和半髋,1人多关节不做统计),其中23例(均为单关节)发生术后感染,对病例感染情况与手术局部操作因素分析对比.结果手术局部操作情况与术后感染有一定相关性.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手术局部操作情况的因素不可忽视.严格术前患者体质评估,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对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