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赤峰市敖汉旗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2008—2014年间赤峰市敖汉旗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建立建设用地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建设用地变化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建设用地与GDP、固定投资资产、人均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建设用地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高,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347-349
土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商洛市2006—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变化以及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发展变化数据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对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的利用变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主要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呈指数增长,GDP、工农业产值、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等呈二次多项式增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居民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与经济指标显著极明显,由此,对商洛市土地利用走向合理化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东省1995~2014年建设用地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采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运用平稳性检验、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其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建设用地面积(LnC)与经济发展(LnGDP)两个时间序列数据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97,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向外扩张0.639 1±0.056 1个百分点。(2)山东省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单向Granger原因。(3)山东省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关系具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共性。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程度远高于江苏省1989~2007阶段研究值,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于江苏省。各级政府应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摒弃通过建设用地扩张推动经济发展的想法,优化产业结构,探讨立体开发节地模式及中小城市人口分流等,以利于未来城市空间拓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地利用基本理论,对湖南省长沙市的土地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通过对长沙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与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论述了长沙市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的合理利用,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保护耕地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本文首先指出了耕地保护与城市化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耕地保护与城市化进程对土地需求之间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炳信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720-3723
利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对经济发展与城市用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用地序列均符合一阶单整过程;②经济发展与城市用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表明人均GDP每增长10%,将拉动城市用地规模扩张4.94%;③长期内经济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张的Granger原因,反向关系则不成立,短期内经济发展与城市用地扩张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仅能够调整城市用地的短期失衡,调整力度为33.83%.因此,政府应制定政策激励开发商、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城市增长边界,并对短期失衡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7.
李青 《北京农业》2012,(27):54-55
城市园林不仅充当着人工生态系统的角色和城市中唯一一项有生命性质的基础设施,还起着美化城市外貌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善城市生态坏境、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以及维持物种多样性。本文就加强城市园林建设的必要性、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9.
黄果树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冯开禹  王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98-3600,3696
通过分析2001-2006年黄果树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评价其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采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选取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3个层面的23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指标隶属度,并用指数法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评分值以及以上3个层面的综合评分值,评价黄果树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黄果树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在6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土地质量状况向好的方面转变,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2个阶段,即2004年前为土地资源的准备阶段,2004年后为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李彬  李刚  高远  罗盛为  李晓烨  林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19-16422
分别对海南省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旅游用地需求、新型工业用地需求和基础设施用地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出与2008年相比,2015年海南省的用地新增量;分区域分析了海南省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信息熵在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熵反映土地利用的均衡程度。熵值越大,土地系统越无序。利用1996~2010年合肥市区划调整前的土地利用结构计算信息熵,通过信息熵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指导未来城市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偏低,其值在1.29~1.44间波动,土地系统有序度较高;(2)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由1.29增大到1.38,土地系统无序、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与合肥市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发展有关;(3)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降低建设用地比重、增加人工湿地,是实现信息熵降低的手段。今后,合肥市要建立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基础上,走内涵挖潜之路打造现代化的田园大城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中国省级农业数字经济的综合评价研究,进一步确定中国农业数字经济程度和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方法 】文章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数、12个二级指数的农业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21年我国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上海市)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份农业数字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各地区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所构建指标密切相关;综合评价得分前5位分别为浙江、北京、江苏、广东和山东,后5位分别为云南、贵州、吉林、西藏和黑龙江;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第一大类包括2个地区,分别为江苏和浙江;第二大类包括2个地区,分别为北京和广东;第三大类包括山东、河北和河南等6个地区;第四大类包括重庆、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12个地区;第五类包含贵州、甘肃、青海和西藏等8个地区。评价结果与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实际发展状况基本相符。【结论 】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地理、经济、农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对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在农业数字经济方面普遍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水平由东部到西部...  相似文献   

13.
选取河南省中部典型样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RS技术提取并分析了研究区2001年到2007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利用仙农熵变形公式计算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构成组分多样性和1 km×1km、2 km×2 km两种网格尺度下的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并运用灰色理论,探讨了土地利用面积与其空间分布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其中农用地减少的面积最多,高达131 km2,相比2001年减少了1.5%,交通运输用地增加的最多,比2001年增加了81.3%,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反映了研究区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发展;研究区农用地的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趋近1.0,表明其空间分布非常均匀;交通运输用地的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为0.85,其空间分布离散程度相对较高;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其空间分布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区位指标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100.09km~2,仅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其他以草地为主。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营市和德州市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多,面积分别为266.59和210.91km~2;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占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比例均3%。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开垦其他草地和可开垦内陆滩涂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裸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其他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可复垦采矿用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76.67k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46%。相对稀缺、零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特征。耕地保护不应只注重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强对各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选取2011—2017年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构建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采用信息熵、结构变化率、偏差系数、单位产值占地率、Pearson相关系数等模型与指标,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变化情况,并深入探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曲周县作为处于工业化早中期过渡阶段的农业大县,其第一产业用地、第二产业分别主导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目前存在着土地利用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等问题;2)曲周县产业结构变化强度大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第一和第三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率过低,土地利用集约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的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曲周县应全面提升第一产业用地效率,推进第二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的集约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合理安排第三产业、后备产业用地布局,同时加强土地利用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的衔接,促进二者共同优化。  相似文献   

16.
会展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会展收入是衡量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北京会展业收入入手,分析与其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的定量分析,并提出加快会展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省1986、1996、2002年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最小方差法和SAS软件对河北省各县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变化进行研究,并选取典型县域,结合所选县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土地生产力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1986年全省土地利用结构体系分为4个系列、24种结构类型;1996年全省土地利用结构体系分为3个系列、21种结构类型;2002年全省土地利用结构系列分为4个系列、24种结构类型。1986-1996年,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受人口和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较明显;1996-2002年,耕地、林地、牧草地利用变化受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土地生产力的驱动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北京沟域经济是一种将沟域内的旅游景点、文化村庄、观光园区、特色产品等经济元素组合在一起多产业融合的产业带。随着沟域经济的发展,北京通过加快农地流转,提升了山区农业生产规模集约化经营。本文在总结北京郊区农业用地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北京沟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用地供需预测方法研究——以河北卢龙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建设用地供需平衡分析是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重点。本研究提出了"分类别-分方法-分方案"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分项预测方法,同时根据高、低两种投入水平分别计算了建设用地内部的集约潜力,并以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卢龙县建设用地高、低两种方案预测的新增总规模分别为2 233.07 hm2、2 077.77 hm2,而在高、低两种投入水平下预测的建设用地的集约潜力分别为5 898.12 hm2、505.99 hm2。由此可见,要想通过内部挖潜的方式满足卢龙县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必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高其建设用地集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在界定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模型对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城市化与保护耕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保护耕地,协调两关系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