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如何既保证蜜的质量又防止群势下降纪天祥养蜂的目的是为了采蜜,如何使蜂群多采蜜,养蜂工作者长期以来采取各种办法,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前40~50天培育适龄蜂,组织强群和利用飞翔蜂加强采蜜群,《中国养蜂》1957年第4期发表了《论蜜蜂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4,(8):24-25
<正>我地位于小兴安岭东部、黑河南部,蜜源丰富,当地养蜂较为普及,多以传统养蜂,效益不高。为了提高养蜂效益,更好地利用好当地的蜜源,饲养双王群是好方法。一、双王群的优势1.高产高效双王群繁蜂快,群势大,采集力强,工作积极持久,是单王群不能相比的。养蜂人都知道,只有蜂群强大才能夺取高产,但蜂群强大后会产生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积极性下降,通常蜂群的最佳状态是58框群势,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蜂王产卵率都会下降,而双王群能让  相似文献   

3.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05,25(8):12-13
夏季是一年中蜂群管理的重要时期。华南地区气候炎热、蜜源缺乏、敌害侵扰,给蜂群繁衍生息带来困难,常常出现“夏衰”;其他地区气候干热,蜂王产卵量减少,群势有所下降。因此,夏季养蜂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繁殖,维持群势。  相似文献   

4.
1 自种蜜粉源 定地养蜂最头疼的是蜜粉源紧缺,我地最大的蜜源是早春油菜.每年6月下旬几乎无蜜源,喂白砂糖只能维持取浆,但花粉问题无法解决,蜂王浆产量不高,蜂群繁殖受到抑制,群势不能增强等.  相似文献   

5.
张发 《蜜蜂杂志》2019,(3):20-21
椴树蜜源是吉林省最主要的蜜源,椴树蜜的产量往往决定了养蜂者的直接收益。正常年景吉林省椴树于6月20日至7月20日开花流蜜,群产量20~50 kg (常有特例)。蜂群的产蜜量除了与椴树泌蜜量有关外,还与蜂群的群势、工蜂采集情绪、蜂群内勤负担、蜂群健康状况等有直接关系。养蜂者在饲养和采蜜过程中,应该注意每个细节,多积累采集适龄蜂,才能增加椴树蜜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春繁是养蜂生产的关键环节,如果蜂群基础好,加上得当的管理措施,蜂群就会快速发展,从而投入到蜜源采集中去。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常出现春繁后蜂群发展缓慢或群势不升反降的现象,就是所谓的“春衰”。蜂群一旦发生“春衰”,待大蜜源开花流蜜时,只能望花兴叹,直接影响养蜂效益。本文就蜂群发生“春衰”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防止“春衰”的建议,供广大养蜂人参考,以期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单脾春繁群的管理1.春繁时间与群势春繁时间与春繁群势,同是一年养蜂的开端,最佳繁蜂群势也要选好最佳繁蜂时间,过早过晚都不利于群势的发展和生产。我地养蜂者多以3脾蜂为春繁起点群;繁蜂时间,多选在辅助蜜源前25~35天或第一个主要蜜源(刺槐)前55~65...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蜂群早繁的探讨华北地区,早春气温低,多变化,对蜂群早繁十分不利。传统养蜂法春繁时间大多安排在3月上旬(惊蛰),而离主要蜜源(刺槐)始花不足两个月。没有四五框足蜂起步,到刺槐流蜜,群势很难形成采集能力。对流蜜涌、花期短的刺槐蜜源只能望花兴叹!多...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 ,在主要蜜源开花流蜜时 ,分交尾群或分群都会不同程度地削弱蜂群的采集力 ,从而影响整个花期原群的采蜜量。这种影响因不易察觉 ,许多养蜂者 ,特别是初养蜂者会不以为然。笔者 70年代在东北长白山敦化实验蜂场搞杂交种筛选试验时曾进行过分蜂对原群采蜜量影响的对比试验 ,在椴树始花期 ,从 8个群势和工蜂质量几乎一致的采集群 (采用无王混群法混群后 ,再易地称量均分蜂群 ,然后介入一只新王 )分出 1至 8框不等群势的分蜂群 8群 ,对比整个花期分蜂后原群的采蜜量 (将分出群手的蜜也记在原群身上 ) ,对比结果 ,被分群的产量比对照群 …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三北”地区冬季一般长达6个月,每年进入10月份花期结束,蜂王停止产卵,幼虫断绝。来年开春,一般蜂群群势下降到3~4框蜂,群势弱小,春繁很慢,很难培养成强群采集春季蜜源,“三北”地区的养蜂状况是:一年养蜂半年闲,丰年小利,平年无利,歉年倒赔钱。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冬季蜜源植物丰富,10~12月份仍有油茶、野桂花等蜜源相继开花流蜜。其中油茶蜜源面积约6千万亩,储蜜量达11亿公  相似文献   

11.
蜂种是养蜂的基础,在相同的蜜源、气候、饲养管理条件下,一个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快慢、蜂产品产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该场蜂种的好坏。一个好的蜂种,蜂群繁殖快,产量高,直接关系到养蜂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蜜蜂7千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  相似文献   

12.
女贞树的开花泌蜜习性及蜂群管理要点湖南省黔阳县蜂业站(418100)毛和松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如干旱期长,定地饲养中蜂,蜜源不足,导致蜂群缺蜜少粉,群势下降变弱,入秋后蜂群难能复壮,秋冬蜂蜜歉收,养蜂效益低下。笔者工作所在地夏季女贞树...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1989,(6):5-7
12月、1月是成都平原西部低温又无蜜源的时期,在此期间当地的养蜂者通常让蜂群“休眠”,或是将蜂群运到云南、川南等地提早繁殖。就地“休眠”的蜂群,由于“空飞”的缘故,常造成群势大大削弱,强群变成了弱群,弱群更弱以致难于过冬,结果严重影响了春季油菜花期养强群夺高产目标的实现。这是川西平原养蜂生产上存在已久并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我县科委的支持下,根据蜂群繁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养蜂没有巧 ,只要蜜源好。”这句养蜂谚语强调了自然条件的重要性 ,却排除了科学养蜂的重要性。养蜂是个系统工程 ,是有巧的 ,巧就巧在科学上。培育优质蜂王这个系统工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子系统 ,更要讲科学。一个抗虫害 ,抗病害 ,群势壮 ,采集能力强的蜂群 ,关键在于有优质蜂王。这一技术的普及又影响一个地区的养蜂事业的发展。所以 ,选育优质蜂王 ,‘必须讲究科学 ,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 .要在本地饲养一年以上的蜂群中确定父群、母群。群势一年四季都有五框以上足蜂 (中华蜜蜂 ) ,抗逆性强 ,采集能力强 ,从这样的蜂群中确定父群…  相似文献   

15.
夏季是一年中蜂群管理的重要时期。华南地区气候炎热、蜜源缺乏、敌害侵扰,给蜂群繁衍生息带来困难,常常出现“夏衰”;其他地区气候干热,蜂王产卵量减少,群势有所下降。因此,夏季养蜂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繁殖,维持群势。近几年来,作者在给技术培训班学员讲课,下乡指导、技术咨询等活动中接触了一些蜂农,观察了解到蜂群实际管理情况。现在就夏季管理措施上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和做法,以供参考和共同商榷,或许能给养蜂者带来有益的思考。1蜂群通风强度的问题一个蜂群尤其是强群,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巢内温、湿度能力。当巢温下降到34℃以下时…  相似文献   

16.
入秋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越冬前准备,特别是转地蜂场,从9月份开始,陆续回乡,准备越冬.从近些年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内蜂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的群势要比定地饲养的群势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奎月 《中国蜂业》2006,57(3):24-24
在养蜂生产过程中,蜂群群势有时大,有时小。就北京地区而言,在荆条流蜜结束时蜂群群势下降很快.群势下降就得撤下巢脾.撤下来的这部分巢脾,当时没处存放,弄不好巢脾就被巢虫毁坏,我定地饲养一个40—50群蜂的小型蜂场,到荆条流蜜结束,蜂群群势下降.就得撤下200多张脾,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养蜂生产是"一年之计在于秋",因为蜜蜂的秋繁工作关系到越冬蜂群的群势,而越冬蜂群的群势又是翌年春繁的基础,秋繁工作做好了,就能获得强壮的越冬蜂群,有了强壮的越冬蜂群,在正常情况下,第二年春季开繁群势就一定比较壮,春季用壮群开繁,再配合其它相应管理措施,春繁就能又快又好,从而用强群赶上第一个主要蜜源流蜜,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19.
小叶桉又名细叶桉,是我国南方继油菜、苦刺和苕子之后的夏季主要蜜粉源,其流蜜量大而涌,每群正常年份可取蜜20—25公斤。但蜂群经过采上述蜜源后,群势下降,蜂王极需休整。如何在这个花期获得王浆、蜂蜜的优质和高产?笔者在蜂场蹲点和养蜂员一起采用幽闭蜂王断子饲养管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小冬 《蜜蜂杂志》2006,26(6):19-19
夏季天气炎热,蜜源缺少,蜂王产卵减少,蜂螨密度增高,是养蜂的困难时期。如果管理不好,会造成蜂群衰弱,甚至逃亡,因此笔者认为夏季养蜂必须注意以下十点:1)调换蜂王老劣蜂王要全部换成新的优良蜂王,新蜂王产卵早,繁殖快。这样,在过夏后短期内就能使蜂群恢复和扩大。2)调整群势将蜂群尽可能调整为强群6~7框,一般群3~4框的群势。群势过强,当缺乏蜜源时会增加饲料消耗;群势过弱,如遇不利环境,群势恢复起来困难,不利于秋季生产。3)紧缩巢脾蜂王喜欢在新造的巢脾上产卵、育虫,同时新造的巢脾不易遭到巢虫的危害,可避免正在羽化的蛹受虫害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