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制种不育系对低温、水分较为敏感,尤其对秋播制种油菜在春季初花期易产生微粉自交结实,影响种子纯度。勉县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一直研究解决制约杂交油菜制种高产和确保种子纯度这一矛盾,在总结1996年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制种纯度下降、转商损失300万元这一严重教训的基础上,从1997年秋播开始,做了以下试验工作,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采用旱地、迟播、密植、控肥技术,搭好制种油菜丰产苗架1.1改平坝水田油菜制种为丘陵旱地制种由于平坝油菜制种多为水田,土壤湿度大,含水分高,油菜长势旺,难以控制水肥,…  相似文献   

2.
为了经济有效地施用肥料,作者于1984年进行了旱地高产春谷需肥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50公斤谷子需吸收氮素1.33公斤、磷素(P_2O_5)0.49公斤,其中谷子抽穗后仍需从土壤和根系中分别吸取36.5%的氮素和约60%的磷素,揭示了谷子根系活熟到老的重要生理意义.并就旱地高产条件下谷子的干物质、氮素、磷素的积累、分配和运转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合理施肥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改变种植方式提高旱地玉米制种产量甘肃省庆阳县种子公司宋志峰为了提高旱地中单2号玉米制种产量与效益,笔者在近几年玉米制种工作中改进制种种植方式和栽培技术,改父母本行比栽培为父本满天星栽培,结果极为理想。1994年在玉米制种基地“三伏”未见雨水的干旱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30份甘蓝型油菜萝卜胞质不育系为母本,以E07C为父本,分别在同一小气候环境的旱地和水渍田条件下进行制种试验,并对制种产量、籽种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旱地和水渍田对油菜制种产量和籽粒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显示,旱地和水渍田的各相关性状间的相关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制种产量与含油量均呈不显著负相关,旱地制种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相关(0.682*),在水渍田则相关性不显著(0.232);衡量籽粒质量的2个指标含油量和千粒重呈负相关.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环境和不同组合对于籽种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都是极显著的.以上结果表明,在制种过程中应根据特定组合筛选出适宜的制种条件以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1991年以来,遵义县实施“改良中单二号”规范化制种技术的推广应用,9023亩玉米制种获得了好收成,总产136970公斤,平均亩产151.8公斤,引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227.6公斤,最高田块亩产309.8公斤,创遵义县玉米制种的最好水平,现将规范化制种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我县玉米制种采用全人工授粉法配制中单2号,行比1:10,1988年3077亩制种田亩产230.1公斤,1989年2661.9亩制种田亩产234.2公斤,两年平均亩产232.1公斤。1984~1986年我县配制中单2号,采用自然授粉与人工辅助授粉相结合的方法,制种行比1:6,平均制种亩产192.1公斤。采用全人工授粉技术后制种单  相似文献   

7.
贺喜全  安瑞春 《种子》1999,(4):41-42
南方的夏秋干旱和丘岗旱上的肥力差,导致玉米制种产量低,而且质量差,一般667m2产150kg左右,大小籽粒不匀,千粒重较低,因而南方玉米种子,90%由北方调入。近年来,随着早稻的产量低,且质次价低,我们尝试把五米制种从旱土搬到稻田,由于生产条件较好,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春玉米制种平均公顷产可达3750kg,高产丘块可达5250kg,籽粒质量明显比旱地制种要好,千粒重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措施总结如下:1选准制种地,隔年深翻耕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喜湿怕涝。而南方春县为多雨…  相似文献   

8.
在1986年气候条件异常的情况下。我司在制种基地万胜乡制种三个组合,共2072.6亩,平均亩产237.7公斤。其中,亩产在269.15公斤以上的面积有1024亩,占该乡制种总面积的49.3%;亩产300公斤  相似文献   

9.
刘文炳 《作物杂志》1992,8(2):33-34
为克服传统杂交稻制种需割叶、剥苞以及“花期相遇、花时不遇”的矛盾,我们经10余年的研究探索出杂交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创制种大面积亩产超300公斤,最高亩产达423.2公斤的全国纪录,为机械化制种开拓了新途径。众所周知,杂交水稻和常规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是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资料表明,制种亩产从100~150公斤提高到200~250公斤,主要是靠增加有效穗数;若从200~25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必须以增加有效穗与结实率并重;而制种亩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本县杂交水稻制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83~1986年全县共制种892.2公顷,总产2353581公斤,平均亩产175.85公斤。其中,1986年全县制种354.5公顷,总产1049408公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实现旱地的可持续耕作,确保旱地作物持续高产,在旱地常年耕作过程中,应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进行改良和培肥,使旱地保持地力充裕,常种常新。下面介绍旱地改良和培肥的目标与措  相似文献   

12.
姚祖武  曾秀珍 《种子》1990,(4):58-61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及光温资源,我们开展了杂交水稻再生制种研究。1989年建瓯县东峰镇2亩威优64再生制种试验,经考种和实割验收,头茬制种亩产139.0公斤,再生茬制种亩产106.0公斤,全年每亩收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配方施肥是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它是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及肥料实际利用率而制定的科学施肥方法,是合理实用、高产有效的施肥技术。现将玉米杂交制种模式配方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1 氮、磷、钾、微肥配方比例玉米是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快,需肥集中的作物。要满足玉米各生育时间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就要按不同的土壤肥力和产量指标施入相应的肥料。如亩产200~400公斤玉米种子籽粒,则需氮12~24公斤,五氧化二磷6~12公斤,氧化钾11~22公斤,平均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种子籽粒约需氮6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钾5.5公斤,其氮、磷、钾比例为2∶1∶1.8。不同养分含量的土壤,可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玉米是一种对锌、硼敏感的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再生制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投入少,效益高,是增种增收的一条新途径。1991年搞威优63再生制种试验10亩,全年平均每亩收获杂交种子315.45公斤(头季亩产210.56公斤,再生季亩产104.89公斤),亩纯收入达1546元。再生季制种省工,省种,经济效益高,亩纯收入达565元,能节约制种土地35%,效益十分显著。威优63再生制种主要技术是:  相似文献   

15.
徐伟  李学文 《种子科技》2004,22(2):101-101
山区玉米制种多为一年一作,自然隔离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生产的种子籽粒饱满,千粒重高,色泽光亮,商品性好.但是,由于山区大都是靠天等雨的旱地,严重影响着种子生产潜力的发挥.通过十多年的制种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旱地玉米制种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大面积亩产超过300kg.  相似文献   

16.
玉米制种产量的高低,对于降低种子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推广了加大密度,改进行比等技术措施,玉米制种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在播期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产量很不稳定。例如1982年苑曲村张艮玉制种1.2亩,于5月中旬播种,共产种270公斤,折合亩产225公斤;1983年又制种22亩,于4月14日播种,总产2059公斤,亩产只有93.2公斤。1985年县良种场制种120亩,4月12—22日播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我区单季制种光温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我区从1989年起,开展杂交水稻再生制种技术研究。1989年建瓯县种子公司在东峰镇首次进行了威优64再生制种试验获得了成功,2.3亩制种头季亩产139公斤,再生亩产106公斤。1990年地  相似文献   

18.
泸州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毗邻接壤。旱地播种面积330多万亩,常年玉米播种面积50~60多万亩。由于受栽培技术、生产条件、自然气候等因素的限前,泸州市杂交玉米制种单产长期低而不稳,亩产在76~100公斤之间徘徊,种子自给率低,常年需从外地调进杂交玉米种子100多万公斤。近几年来,在高寒山区试验示范推广的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增温保墒,促进农作物高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其增产机理已有诸多研究报道。为探索我  相似文献   

19.
独山县上道制种基地处于上道乡海拔920米的坝子,年均温15.4℃,其中7、8月份为24℃和23.5℃,气候条件不够理想,历年制种产量较低,最高年亩产只达100公斤左右,一般年份70~80公斤。1990年,杂稻制种1927亩,总产263005公斤,平均亩产136.4  相似文献   

20.
今年在县农场承包杂交水稻制种高产试验中,面积2.1亩,总产278.5公斤,平均亩产132.6公斤,创我县制种单产最高纪录。夺取制种高产和制种成败的关键,是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要使父母本花期“头花不空,盛花相逢,尾花不丢”,必须切实安排好父母本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