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状况,为监测该区植被特别是非绿色植被盖度的变化提供数据支持,为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FVC)在土壤侵蚀预测中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7块植被样地,采用样带法进行逐半月的分层植被盖度调查,分析了绿色植被盖度(fPV)和非绿色植被盖度(fNPV)在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结构下的年内变化,为侵蚀过程模型中植被因素的获取提供参数。[结果] ①沙地、草地、人工柠条林地、人工油松林地、黄陵和秦岭的天然林地等6个样地中,植被的年内投影总盖度变化不大。投影fPV和其所占投影总盖度的比例年内均随时间先逐渐增加,7—9月达到最大值,其后迅速减小。而投影fNPV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fPV相反。受耕作制度影响,耕地投影fPVfNPV年内变化剧烈。②7—9月,在黄陵和秦岭的天然林样地,投影fPV比例可达100%,其他4种样地分别可达60.6%,70.5%,58.8%和84.9%,意味着仅考虑投影fPV,将忽略占总盖度39.4%,29.5%,41.2%和15.1%的fNPV的生态效益。③人工柠条、人工油松林地,黄陵、秦岭的天然林地等4种具有明显植被垂直结构的样地中,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表层的fPVfNPV的年内变化与投影fPVfNPV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种样地植被的投影总盖度与地表层总盖度呈线性关系,其相关性可达0.85(R2)。[结论]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投影fPVfNPV年内变化剧烈,其他样地年内投影fPV先增加后减小,投影fNPV与其相反。占总投影盖度的15.1%~41.2%的投影fNPV,在该区是不可忽略的地被组成。不同层次的fPVfNPV年内变化趋势与投影fPVfNPV一致,地表层总盖度与投影总盖度也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在区域监测时应重点关注耕地植被盖度的提取季节与地表总盖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北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以及人工草地生产力低下等问题,研究种植模式和水氮调控对牧草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获得高产高效的草地管理模式。以3年生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2018年播种)为试验材料,分析种植模式(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D1,无芒雀麦单播D2)、施氮(纯氮)量(N1:60 kg/hm2;N2:120 kg/hm2)和灌水量(以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θf的百分比计,轻度亏水 65%θf、中度亏水 55%θf、重度亏水 45%θf分别记为W1、W2、W3,灌水上限均为85%θf)3个因素对牧草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加灌水量和施氮量有利于牧草株高和茎粗的生长,与W3N1处理相比,W1N2处理混播苜蓿、混播无芒雀麦和单播无芒雀麦三茬平均株高分别增加27.41%,20.26%和26.55%,茎粗分别增加11.32%,4.11%和20.98%;混播对无芒雀麦株高有促进作用,对茎粗有抑制作用。(2)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W1N2处理牧草年产量和粗蛋白(CP)含量最高,与W3N1处理相比,W1N2处理下混播牧草年产量、CP含量分别增加42.16%,27.00%,单播牧草年产量、CP含量分别增加38.59%,37.26%,混播牧草ADF和NDF分别降低19.56%和33.86%,单播牧草ADF和NDF分别降低21.29%和25.53%。(3)随着灌水量的增加,IWUE和WUE减小,PFPN增大;增加施氮量,混播模式IWUE、WUE和PFPN均减小,单播模式IWUE和PFPN减少,WUE增大。(4)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出,混播模式轻度亏水(灌水下限65%θf)高氮量(120 kg/hm2)处理综合得分最高,为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牧草的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调亏灌溉对温室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与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以日光温室生长条件下的6年生矮化密植成龄梨枣树为试材,试验设置试验期间充分供水处理,即对照(T1),开花—座果期轻度调亏处理(T2),果实膨大期中度调亏处理(T3)和果实成熟期重度调亏处理(T4),研究调亏灌溉对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与枣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内外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变化趋势相同,温室内的ET0值高于外部,二者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值达到0.9501;不同调亏处理均降低了相应调亏时期的土壤水分消耗速率,同时也降低了梨枣树的叶片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开花—座果期和果实成熟期调亏处理提高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而果实膨大期调亏处理降低了梨枣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各调亏处理并未对枣品质的所有指标起到提高和改善作用,成熟期未灌水处理在对平均单果重、枣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产生负面影响很小的情况下,提高了枣的有机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上改善了枣的品质;综合考虑不同调亏处理对梨枣树各项指标的影响,果实成熟期重度调亏处理在减产不显著条件下,改善了枣的品质,明显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是实施调亏灌溉的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枣产量和品质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的水氮处理,通过水氮耦合模型建立与分析,研究了水、氮二因素对灰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水平范围内,增加土壤含水量会降低灰枣果实的单果重,而适量增施氮肥能提高灰枣产量;土壤中水分和氮素含量过高会降低灰枣果实还原糖与Vc含量,蛋白质的含量却随着土壤中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氮二因素对灰枣产量、糖度、Vc、蛋白质含量的作用顺序均为:施氮量〉灌水量,水氮对产量具有协同效应,对灰枣还原糖、Vc和蛋白质含量交互作用不明显;以产量和品质为目标,推荐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4 500~5 250m3/hm2和225~375kg/hm2。  相似文献   

5.
土壤饱和导水率(Ks)是反映土壤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能力的重要参数,为探究流域尺度下土壤K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更好地掌握土壤水文过程与调节机理,选取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朱家川流域横向梯度(上游、中游、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70个样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水头法测定土壤Ks,并获取样点地形因子和其他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建立土壤Ks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分析影响土壤Ks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除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为弱变异外,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其余因子均为中等变异;土壤Ks在横向梯度下表现为上游 > 中游 > 下游;(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Ks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顺序为林地 > 农地 > 草地;(3)林地(VIP=1.997)与草地(VIP=1.710)利用方式、土壤容重(VIP=1.548)、土壤有机质(VIP=1.323)、大团聚体(VIP=1.266)、粉粒含量(VIP=1.062)和黏粒含量(VIP=1.049)是土壤Ks变化的主要因素,林地利用方式影响程度最大。土地利用、土壤性质、地形因子均是影响黄土丘陵区土壤Ks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用来模拟预测土壤Ks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仿生膜对轻度加工葡萄自由基和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壳聚糖仿生膜对轻度加工葡萄品质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漏以及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轻度加工果实组织衰老和与保护酶的关系,以及仿生膜在果实成熟衰老进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5%的壳聚糖仿生膜能抑制SOD、POD、CAT活性下降,减低O2生成速率,进而抑制MDA的积累,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延缓果实成熟衰老进程。相关性分析表明,O2生成速率与SOD、CAT呈极显著负相关(r=-0.975**,-0.546**),与POD呈显著正相关(r=0.442*),说明保护酶对抑制O2产生具有重要作用。1.5%壳聚糖仿生膜可有效抑制保护酶活性降低和自由基的产生,1.2%和1.8%壳聚糖仿生膜没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精确测定、准确模拟阿克苏地区滴灌枣树腾发过程,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定枣树全生育期逐时及逐日腾发强度(ET),利用水量平衡方程、PM公式及经典统计原理,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叶面积指数(LAI)、气象因素[温度(I)、风速(V)、净辐射(Rn)]、表层土壤含水率(W)与枣树腾发强度的相关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枣树日内腾发强度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夜间变化幅度较小且腾发贡献率低。枣树全生育期逐日腾发强度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花期的腾发强度最大,为4.42 mm·d-1;全生育期腾发总量为640.83 mm,其中花期和果实生长发育期耗水量占比较大,分别为38.61%和32.72%。在小时和日时间尺度上,影响腾发强度的主要因素不完全相同,且影响程度有所差异。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以萌芽期、花期、果实发育期为基础,分别建立以小时、日尺度下估算腾发强度的经验模型ET1(h)=0.153+0.004T+0.012V+0.176Rn+0.002W+0.067LAI、ET2(d)=-3.325+0.081T+0.163Rn+0.069W+2.089LAI,拟合度R2均在0.7以上,以果实发育期与成熟期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0.63、0.80。经偏相关检验,冠层净辐射(Rn)对两种尺度的腾发强度均影响最显著,因此以枣树全生育期数据量为基础,仅建立冠层净辐射(Rn)与腾发强度的回归模型ET1(h)=-0.063 3Rn2+0.361 2Rn—0.003 7、ET2(d)=-0.018 3Rn2+0.684 7Rn–1.642 1,R2分别为0.704 7与0.743 6,可满足缺少数据支撑情况下的腾发过程估算。这些模型明确了阿克苏地区滴灌枣树腾发机制及影响程度,可为水分管理精准化提供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8.
傅赵聪  王翀  吴春发  骆永明  刘东 《土壤》2023,55(4):829-837
以甘肃白银某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高精度便携式X荧光光谱(HDXRF)法总镉(CdT)测定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筛选,分别研究了土壤水分、有机质类型与含量、土壤类型对HDXRF法CdT测定的影响,并采用相对误差(RE)、相对标准偏差(RSD)和决定系数(R2)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HDXRF法CdT测定的RE≤10%、RSD≤10%、R2>0.99,符合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和美国环境保护署标准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规定。HDXRF法CdT测定结果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衰减方程为y=0.803e–1.3284x,衰减系数(μω)为–1.328 4,R2为0.984 5。HDXRF法CdT测定结果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55),且腐殖酸(HA)比泥炭(Peat)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更大,HA与测定结果的校正方程为y=–1.555x +0.780,R2为0.934 4。土壤类型对HDXRF法CdT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相对于红壤和水稻土,灰钙土的测定结果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方法测定结果更接近。总之,虽然HDXRF法CdT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但通过校正模型校正,其校正结果的可靠性能够满足Cd污染农田土壤精准调查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方品种梨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优良品种的筛选、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建立8个新疆地方品种梨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以‘鄯善红梨’‘鄯善句句梨’‘鄯善黄麻梨’‘晚熟塔西梨’‘鄯善早熟句句梨’‘诺尕依梨’‘雅格丽克梨’和‘库车句句梨’为试材,测定其14项果实内外品质指标,对14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根据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8个新疆地方品种梨14项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系数有所不同,其中色差值a~*(红绿差异)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变异系数为225.40%,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心质量、色差值L~*、果实硬度、总酸含量和糖酸比的变异系数均中等,在20.0%~45.0%范围之内,其余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均相对较小(小于20.0%),且各果实品质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经因子分析提取出特征根值均大于1的4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8.90%,其中第1公因子的贡献率为31.15%,主要由果实纵径、单果质量、果心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5个因子决定,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果心大小和果实形状。第2公因子的贡献率为23.31%,由糖酸比、果实硬度、含糖量和总酸含量4个因子决定,主要反映了果实酸甜口感品质和耐运强度的高低。第3公因子的贡献率为18.29%,由色差值L~*、色差值a~*和色差值b~*3个因子决定,主要反映了果实表面颜色色差程度。第4公因子的贡献率为16.15%,由可食率和果柄长度2个因子决定,主要反映了果实可食部分大小和果实抗风能力强度的高低。经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得出,新疆梨8个地方品种果实综合品质得分的优良度排序依次为‘诺尕依梨’‘雅格丽克梨’‘库车句句梨’‘鄯善黄麻梨’‘鄯善句句梨’‘鄯善红梨’‘鄯善早熟句句梨’‘晚熟塔西梨’,研究结果为新疆地方梨品种的合理应用及科学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氧处理对冬枣货架期呼吸强度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研究了-2℃低温下用70%O2、100%O2分别处理冬枣7 d、15 d后,在20℃货架期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和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70%O2+7 d处理促进了冬枣货架期呼吸强度的升高,100%O2+15 d处理能极显著抑制冬枣的呼吸强度。70%O2处理7 d和15 d,或100%O2处理15 d有利于冬枣果实货架期硬度的保持,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变化没有明显影响。100%O2处理7 d和15 d均有利于Vc的保持,而70%O2处理则促进了Vc的降解。高氧处理抑制了PPO活性的上升,100%O2处理的效果更加明显。高氧处理15 d对抑制冬枣货架期腐烂有一定作用,但抑制效果仍不理想。总体来看,在低温下用100%O2处理15 d,有利于提高冬枣果实在货架期期间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水分调控下设施油桃生长发育机制,完善日光温室条件下水分调亏灌溉理论,给油桃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以陇油桃1号为试材,采用膜下滴灌控制水分供应,以土壤相对含水量 80%~90%为对照,研究不同水分调控(30%~40%、40%~50%、50%~60%)处理对油桃“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调控效应及生理生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缩冠修剪后,油桃树体营养生长态势呈“双峰”曲线。各处理枝条生长长度、果实横径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50%时,叶片膜透性增幅最小,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90%时增加19%。4个处理的叶片OJIP曲线中,J-I相呈降低趋势,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40%时I点和P点的最低,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土壤相对含水量与果实有机酸、Vc、还原糖含量均呈负相关,而与糖酸比呈正相关,除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40%的处理外,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日光温室油桃栽培中,适当修剪结合控水有利于枝条生长发育,同时可提高果实品质。土壤相对含水量40%~50%为温室较适宜的控水范围。  相似文献   

12.
由于枣树的物候期具显著的重叠性,导致各器官营养竞争激烈。为给枣树氮肥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8年生密植壶瓶枣为指示品种,不施氮为对照,设置5个氮素施用量(0.08、0.12、0.16、0.20、0.24 kg/株),测定不同氮素水平对壶瓶枣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均有利于壶瓶枣树基径、叶面积的增大,对生长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当施N 0.16 kg/株分别在萌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按施氮总量的40%、30%、30%施入时,壶瓶枣树生长良好,枣果品质综合表现最优,单果重、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均达到最大值,分别较不施氮增加61.29%、17.64%、6.23%、28.04%、55.51%;果实纵径较不施氮增加9.42%;总酸含量低,较不施氮降低17.47%。因此认为,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施N 0.16 kg/株是武威枣园及类似生态区域促进密植壶瓶枣生长和提高枣果品质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13.
对比研究冬枣果实发育期内结果枝叶和营养枝叶片矿质元素动态变化的差异性,可为制定冬枣不同类型叶片的营养诊断标准提供理论依据。以沾化冬枣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沾化冬枣不同果实发育阶段(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硬核期、完熟期)结果枝叶和营养枝叶中矿质元素N、P、K、Ca、Mg、Na的含量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冬枣果实发育过程中,自始花期至完熟期叶片N、P含量呈下降趋势,K含量呈逐渐增高趋势,而Ca及Mg含量则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片Na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较小,只有在完熟期呈现突然增高现象。在上述各生长发育阶段内,结果枝叶K含量多大于营养枝叶,而N、P、Ca、Mg、Na含量则呈相反的变化规律。方差分析表明,在盛花期至末花期内,两种类型叶片Ca、Mg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N含量只有在盛花期存在显著差异,而两种类型叶片K和Na含量在各果实发育阶段内均无显著差异。叶片元素含量比值分析表明,冬枣叶片N/P在盛花期至完熟期逐渐增高,其值均大于16,可知该阶段冬枣叶片生长主要受P元素限制;K/Na、Ca/Na、Mg/Na在果实发育期内的变化规律与K、Ca、Mg元素变化规律基本类似,在完熟期这3个比值均较前期明显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冬枣叶片中N/P主要由P含量决定,Ca/Na、Mg/Na分别由Ca与Na、Mg与Na共同决定,而在营养枝叶中K/Na主要由Na含量决定。综上,盛花期至末花期(6—7月)是冬枣矿质元素相对稳定时期,可作为冬枣结果枝叶和营养枝叶营养诊断的适宜时期,同时冬枣结果枝叶该时期可适当施加适量Ca、Mg肥料,从而保证冬枣的果实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修枝对滩地杨树生长和养分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怀宁县皖河滩地杨树林为研究对象,对修枝前后林木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一定修枝强度下,修枝对杨树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显著(P<0.05),但随着修枝强度增大对树高生长的影响是先增大后减小,而对胸径的影响是一直增大;(2)修枝会降低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但对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钾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3)修枝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P>0.05),但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少,钾、钙、镁含量基本相同;同一修枝强度下,各种养分含量在不同方向基本持平,只有钙的含量在每个方向都是以轻度修枝最大;(4)植物各器官中,全氮含量以根最高,3种修枝强度下,随着年龄增大枝的全氮含量降低,根的全氮含量增加.同时,修枝对上部枝的全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修枝强度对中部枝和大于5 mm根的全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修枝对植物各组分全磷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除中部枝的钙含量在轻度修剪与强度修剪有显著差异外(P<0.05),修枝对植物钾、钙、镁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枝的生长钾、钙、镁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随着根的生长.钾、钙、镁的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实时准确地获取林农间作模式下的果树结构信息对推进新疆特色林果业的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新疆和田绿洲林农间作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综合高分遥感数据的纹理和光谱特征以及中分遥感数据的时序物候特征的果树提取方法。基于GF-2遥感数据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高分辨率的林田地块空间信息;基于多时相Sentinel-2遥感数据构建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时间序列产品,并依据果树物候特征建立决策树模型,提取间作核桃、纯核桃、枣树和葡萄4种类型;最后将多时相的分类结果与高分的林田地块叠加,获取和田绿洲特色林果作物分布信息。该方法对2020年和田绿洲核桃、枣树和葡萄提取结果的用户精度和总体分类精度均在90%以上,Kappa系数为0.95,能够满足县市级尺度的林果遥感监测精度需求。基于遥感提取的和田绿洲主要林果作物面积为4.28×105 hm2,以核桃(间作和纯核桃)为主,间作核桃面积占比63.80%,其次为枣树(19.38%)和葡萄(3.30%)。该方法可为林农间作立体种植模式下的果树类型和面积精确信息提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苹果枝条往复式切割剪枝参数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苹果枝条剪切力学特性,寻找最优切割参数组合,支撑后续剪枝装备的开发,该研究利用自制的往复式枝条切割试验台,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枝条直径、平均切割速度、切割间隙和刀具滑切角对枝条峰值切割力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平均切割速度、切割间隙和刀具滑切角为影响因素,以峰值切割力为目标进行多因素试验,并建立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切割力与枝条直径呈线性增长关系,随着平均切割速度和滑切角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切割间隙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优切割参数组合为平均切割速度0.4m/s、切割间隙1.5 mm、刀具滑切角20°,该组合下的峰值切割力为560.97 N。峰值切割力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小于4%,切割参数优化结果可靠。该研究可为后续苹果枝条修剪装备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Alpha-shape算法构建枣树点云三维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枣树智能化修剪作业,该研究提出了基于点云配准的自然光照环境下的果树三维重构方法,并针对传统最近点迭代(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对待配准点云的空间位置要求苛刻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点云配准算法。首先,使用彩色深度(RGB-D)相机采集不同角度下的枣树彩色和深度图像,并通过信息融合实现相应角度下的点云获取。其次,对点云进行背景去除和滤波处理,基于直方图设定分割阈值,提取单株枣树点云,并将放置在树根附近的标靶球作为标记,使用人工标记法进行两站点云初配准。最后,在初配准基础上计算点云的曲面法向量和曲率,由曲率相近的点构成配对点对,使用k维树最近点迭代(k dimensional-tree-Iterative Closest Point,kd-tree-ICP)算法完成精配准,对点云使用Alpha-shape算法面片化,实现表面重构。利用上述方法对多棵枣树进行全局配准并完整重构果树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初配准,有效提高了点云配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配准误差均控制在1.0 cm以内,平均配准误差为0.78 cm;重构模型真实感较强,在外观上更加接近真实树,枝干相对误差控制在7%以内。该研究重构模型精度较高,可为枣树智能修剪提供可视化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果树智能化剪枝决策研究尚不完善的问题,以树形分析和人工智能剪枝决策为基础,建立苹果树剪枝决策系统.提出基于局部点云的树枝三维骨骼提取方法,该方法采用Harris角点检测、凝聚层次、深度层次分析算法提取三维骨骼关键点,并基于线覆盖法建立树枝的空间向量,获取苹果树枝的三维空间形态特征数据,从而生成树枝的三维骨骼图,...  相似文献   

19.
杨梅生长指标与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成熟期不同品种杨梅(早鲜早色和东魁)的营养生长指标与果实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在成熟采收期,分别对杨梅7个营养生长指标、10个果实外观性状和13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杨梅30个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546%~31.021%,其中维生素C(Vc)含量、果实硬度(HN)和春梢长度(BL)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1.021%、22.092%和15.245%。糖酸比(AS)与果实色度值L*b*C,叶片长度(LL)、宽度(LW)、厚度(LT)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杨梅果实颜色可以预测AS,且在AS的形成过程中杨梅LL、LW和LT发挥了重要作用;叶绿素(Chl)相对含量、HN与杨梅果实多个外观品质、营养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提高Chl相对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杨梅BL与果实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等13个性状均为显著性负相关,证明杨梅结果枝以中短果枝为宜。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营养生长指标进行优良品质性状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