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浅析信阳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合理利用张盛贵(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464000)信阳地区光、热、水、温度气候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现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信阳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1.光热资源丰富。全区各县日...  相似文献   

2.
运用GIS技术及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对陕南秦巴山区进行中草药气候资源评价及区划,即在分析选择影响中草药品质气候因子的基础上,确定优质中草药气候资源评价指标模型;根据要素权重和隶属度,建立单因子评价栅格图层;利用GIS空间叠置功能,综合评价图按适宜度分级,得到陕南中草药种植气候生态区划图。最后以山茱萸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气候资源评估和区划。  相似文献   

3.
粤北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粤北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和现行农作制度分析,建议农业部门应根据山区的海拔高度、坡向布局作物,大力发展优质果蔬、高效经济林和水源林,并提出合理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候资源是农作物的命脉,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高效率的开发和应用农业气候资源,本文针对郑州近年来气温等气候条件不断变化的特征,就本地如何应对与有效利用气候资源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气候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它的利用对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1981—2010年和县主要气候资料,分析了气温、日照、降水等主要气候资源的特征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提出了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建议,对指导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政县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光照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介绍当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以为提高当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青海省地理信息数据及青海省各站点历年的观测资料确定农作物生育期内的积温与日照的区划指标,利用经纬度、海拔高度与生育期内的积温和日照的模型,应用GIS方法对青海省主要农作物进行了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线椒只适宜于青海省东部几个县区。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的气候资源区划对青海省发展地方农业经济及调整农业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湘中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计分析了1978~2007年湘中山区农业气候条件变化特征,通过对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实地调查、考察和分析,试图揭示湘中山区气候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湘中山区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显著,从分层利用的角度出发,山区农业气候资源随高度变化的差异明显,因此,对综合开发利用山区丰富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区划,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洪雅县农业气候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四川省洪雅县33年实测气象资料和7种作物生产实际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作物光、热、水隶属函数。以平均资源适宜指数、平均效能适宜指数和平均利用指数作为农业气候适宜度评价的指标,分别计算其值。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农业生产优化管理与气候资源利用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河池市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及核桃树种植的生态气候条件,分析了河池市春季低温阴雨、干旱、高温等不良气候条件对核桃种植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核桃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36-19138
在简述老工业基地现状和辽宁地区第一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析规划概况:一是从地势地貌类型多样、区域气候差异、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介绍了辽宁省进行农业分区规划发展的生态基础;二是以比较优势理论、生产布局理论和资源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以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为基础,以充分发掘不同自然区域的经济功能为原则,探讨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区规划的形成;三是根据《辽宁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0)》,阐述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区规划的基本格局。从粮食主体功能区的支持政策、其他特色农业生态区的支持政策和农业生态区发展的配套措施3个方面剖析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分析了生态分区规划下老工业基地农业振兴经验:一是农业生态分区规划发展是老工业基地农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二是规划的科学性是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基础;三是政府引导下的多元投入机制是农业聚集效应的关键;四是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是生态区实现产业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方法]利用柴达木盆地及周边22个气象站气象资料和1∶50万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回归模型,利用GIS技术平台插值运算实现了气象资料的空间连续性分布;通过对适宜枸杞种植气象因子分析,确定了枸杞种植气候区划指标阈值;运用GIS技术对柴达木枸杞种植气候资源进行区划。[结果]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可种植、不可种植4个区,该盆地31.4%的地区适宜种植枸杞,包括都兰西北部,格尔木中北部的大格勒乡、郭勒木德和乌图美仁乡,还有茫崖东北和冷湖南缘少部分地区;在适宜区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扩大枸杞种植面积;在可种植区可适当种植枸杞,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但不可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柴达木盆地南面、北面和西北面属高海拔山脉区,水资源缺少,不适宜种植枸杞。[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科学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枸杞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元江县红心火龙果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合理的分析当地气候资源条件和空间分布,为元江火龙果产业服务。[方法]使用云南省标准时段1986-2015年30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通过以往区划经验、专家咨询、文献查阅、实地调研论证等方法,定性判断气象因子对气候适宜性或灾害风险的重要性,确定了火龙果的气候适宜性指标和低温冷害风险指标,再根据区划的指标要素利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统计模型将气候要素空间插值,综合考虑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建立空间栅格数据集,并进行种植适宜性指标和灾害风险指标计算及空间推算对区划结果进行分类。[结果]完成了元江县火龙果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图和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区和低温冷害低风险区高度重合,位于元江河谷两岸大片地区包括澧江街道东部、红河街道中部、甘庄街道西南部和曼来街道东部等地区,从气象条件证明了发展火龙果产业的决策正确性。[结论]此项工作的完成为元江县火龙果种植发展,产业布局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抚顺市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抚顺、清原、新宾三县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抚顺市主要农业气候资源现状,其现状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适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然后,根据抚顺市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提出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的具体措施,包括发挥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做大食用菌产业;利用有效积温,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山区立体农业。最后,总结了制约抚顺市农业发展的干旱、洪涝、冰雹等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危害,并提出了科学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成县50a的气候资料和农业气候区划资料,对全县各农业气候区农业发展问题及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地发展经济林,着力开发气象能源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JAVA的气象日均数据处理系统利用江苏一体化平台提供的气象基础数据,采用JAVA语言开发、气象数据标准化处理、嵌入式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实现江苏省70个国家基本站的降水、温度、日照百分率等13种气象要素日均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标准化存储,具有系统资源占用少、管理成本低、部署灵活性高以及数据实用性强等特点。气象日均数据处理系统可为江苏省农业气象业务平台及江苏农田旱涝监测预警提供有效、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在全省旱涝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象为农服务作用,科学规划宁夏皮燕麦产业发展。利用宁夏中南部地区2017—2018年皮燕麦产量和气象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再根据宁夏23个地面气象站1981—2010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模拟区划指标空间分布。综合各指标权重,通过栅格运算获得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宁夏皮燕麦种植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冷凉山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干旱少雨地带,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北部黄河平原。本研究结果为合理规划宁夏皮燕麦产业布局,新品种引种和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贵州辣椒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是日常生活中的蔬菜、调味品、医药原料和化工原料,有健胃、助消化和降血糖等功能,研究辣椒的气候适宜性对辣椒种植的优质高产和生产合理布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贵州省84个气象站点的气候资料,选取7~8月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等气候因子作为辣椒气候适宜种植的区划指标,构建各气候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辣椒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贵州省最适宜种植辣椒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遵义地区、铜仁地区和省的中部;适宜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中部和南部;次适宜种植辣椒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的西部、西南部和东部的少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辣椒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黔西南、黔南部的小部分地区。全省各地可根据区划的结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完善辣椒气候适宜性指标,为辣椒的生产种植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云龙县气象站1977~2016年的40年逐月地面气象资料,以及云龙县所属的11个乡镇气象观测站订正后的逐月地面气象资料,用“扬弃”的理念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云龙县“麦地湾梨”气候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应用GIS技术研究云龙“麦地湾梨”种植的气候适宜性,采用自然断点法将云龙县“麦地湾梨”气候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四个层次区域,制作出云龙县“麦地湾梨”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并粗略估算出云龙县“麦地湾梨”的可种植面积;针对对影响云龙县“麦地湾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提出对策建议。云龙县现有的“麦地湾梨”优质高产区全部都在区划结果的种植气候最适宜区内,区划结果的实用性强,对云龙县地方特色品种“麦地湾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20.
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近30年来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状况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析,探讨了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及其匹配情况,掌握了忻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降低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