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加速平台,本文简述了河北省抚宁县英武山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构想,对英武山村旅游发展形势作了SWOT分析,并对开发原则、主题定位及产品策划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瑞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669-2671
随着京津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快速上升,许多人在经历了长线游的辛苦之后,开始喜欢上了短线的农家游。对常州村乡村旅游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详细分析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旅游的深度开发策略,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参考,并实现常州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旅游区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是实现农家乐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根据温州市堂基村地形地貌趋势、旅游资源特征及分布,提出了该村农家乐休闲旅游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带、四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突出地方特色资源,发挥生态村庄的优势,探究莆田市仙游县兴山村的旅游扶贫之路,以期加快完成扶贫攻坚的任务,把兴山村塑造成莆田市著名的旅游扶贫示范乡村。【方法/过程】以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为主,访谈法为辅,以"莆田市仙游县兴山村"为案例,分析了兴山村关于旅游扶贫的做法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基于此,提出新时代乡村旅游扶贫应加强村民的主体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融资方式,优化市场营销,构建互助体系,使乡村旅游扶贫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其适当的开展对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创新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莱芜市卧云铺村为例,从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卧云铺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乡土文化、基础设施、行业管理、特色品牌和传统工艺几个方面总结出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路径,以期对传统村落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金华珍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79-181,207
旅游业不仅能促进旅游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旅游地居民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该研究以旅游地居民视角,通过实地访谈,从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方面探讨金达莱村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总体上正面感知效果更大,但有些负面感知也不可避免.结合和龙市金达莱村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和居民参与度等方面的负面感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金达莱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乡村旅游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将部分贫困落后的乡村变成整洁富裕的旅游名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禾木村就是其中之一。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仍处于初期阶段。以新疆禾木村为例,通过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的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等景区,提出了武陵山片区旅游名镇名村打造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中国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由政府主导推进的旅游公共服务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应加强旅游公共文化的赋能作用。贵州省是著名的山地旅游大省,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精彩纷呈,但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差距较大。选取贵州郎德(上寨)和丹寨(高要村和卡拉村)两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民族旅游村寨作为研究对象,对民族村寨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现存的原住民旅游感知度及旅游资源差异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郎德居民,其旅游感知度明显高于处于旅游起步阶段的丹寨居民的结论,最后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望实现城乡一体化下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66-69
发展乡村旅游是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以"中国红花油茶第一村"腾冲市和睦村为研究对象,开展乡村旅游发展调研。系统梳理和睦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农业与旅游产业基础,判定该村具有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研究意义。通过分析该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现了该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不规范、缺乏优秀运营管理团队等问题。研究从多维度、宽视角、结合和睦村乡村旅游的现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措施:通过相关部门科学的规划和睦村乡村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和睦村乡村旅游产业的潜在价值,提高和睦村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扩宽旅游观光项目,增加旅游体验项目,加强和睦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山茶花的保护力度,以此促进和睦村乡村旅游产业走向可持续生态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乐"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经济项目,它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分析了"农家乐"经济对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相应的提出了促进贵州省"农家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农业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农业生态旅游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努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是促进我国农村开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新农村建设为推动力,科学开展乡村旅游建设,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农业产业为支撑,乡村环境为旅游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突出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突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促进崇义县乡村资源和绿色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县的资源环境条件、市场条件和区位条件等总结出:景区依托型、资源依托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是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的三种发展模式.合理规划、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建立农村社区利益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县域交通建设是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回归与和谐生态理念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63-7264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回归乡村、和谐发展为目标,为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生态旅游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句容市白兔镇农业生态采摘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白兔镇农业生态采摘园规划设计作为研究案例,探讨乡村农业生态采摘园规划设计的方法。通过挖掘现有乡村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考虑到其自然属性、生态效应和人文效应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集旅游、购物、休闲、科研为一体、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采摘园。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为例,运用江苏旅游局公布的历史相关数据及实地调研资料,采用SWOT分析法和鱼骨图多维度分析法,研究江苏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将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乡村旅游的发展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生态期和价值期四个阶段,并提出培养旅游管理人员、完善配套设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建设乡村特色文化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昌吉州为例,定量化地分析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的关系,以期为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计算耦合度.[结果]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是相伴而生的,农村发展是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结果.生活质量、绿洲建设两个指标是影响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杨载田  邓运员  刘沛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15-1617,1717
从交通区位条件、建设大南岳旅游的发展契机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力方面分析了白果古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认为其旅游资源的特点在于乡村田园山色与丹霞风光交相辉映;人杰地灵,名人荟萃,且多具传奇色彩;三大红色旅游资源品牌交相辉映。强调了白果古镇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进行科学定位,塑造品牌,突出乡村主题,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顺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51-17852,17856
以广西红岩村为例,基于对其娃特的资源与环境特色的认识,探讨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在其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农、旅、工、贸产业体系的形成对该村实现可持续建设的推动作用,总结了红岩村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